你见过哪些疯狂的民间科学故事?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有什么科学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你见过哪些疯狂的民间科学故事

谢答悟空:高手在民间。这是个毋庸置疑的现实。CCTV科教频道有一档吸引人的节目《我爱发明》里面绝大多数是民间人士,农民发明家在展示自己的专利发明。大家都知道的机器人削面机。和芋头削皮机。栽树挖坑机。和能快速切割一切最难切割的微型水刀。让人大开眼界。惊叹不已!他们日常生活都是普通的邻居一样的劳动人民,干的是和发明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却满怀信心,热情似火地坚持发明创造。实实在在的把发明的专利转化成大家都高兴使用的便民利器。自己也成为当地百姓口中的《能人》。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农民发明家。科学狂人。

我现在这里是拆迁区,对面就是高楼。附近租房住在这里的人们多有做室内装修的。这里就住着一个发明家。他带着几个人专门高层拆除。比如:电锤把屋里的地板打碎,墙面打掉,建筑垃圾装袋运下楼,原来都是人背肩扛,大家看看我发的这个小推车就知道是自己发明的。

平时一个人最多扛2袋,现在这个小机器能装七八袋。省力气不?

他看到租房附近到处都是拆房剩下的木头小块,大枯树锻,都没有人要,就说烧柴做饭的东西都扔弃了,可惜。柴火做饭还好吃。

就自己动手发明了用废弃的液化气罐瓶,打掉底座,重新焊接成一个烧木柴的炉子,做饭非常方便。

他们有空时就用这个大炉子炖一大锅猪蹄子或者一大锅鱼粘卷子。很方便。他真是个能人也是个致富能手。他们同行的人经常请教他各种各样的问题。拿来东西都是他给修理好。

老乡为了感谢他,送了他一只大肥鹅,他们用自己制作的炉子烧木柴炖铁锅大鹅,喝酒去了。因为他们早就富裕起来,超过了小康水平。

生活在他们眼中只有乐趣和发明,难不倒他们。这就是普通大众,勤劳智慧的的中国人。中国人民?中国农民?!

原子弹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有什么科学故事

原子弹当然都是科学家造出来的,而且要是原子能领域顶尖的科学家。科学故事的话给你讲一个我国“核能之父”故事吧。

1905年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式E=mc²。当有人开始预言这一发现可能制造出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破坏力的杀伤性武器时,各个国家都开始了物理研究的科学竞赛,无数科学家终日埋头苦思,希望窥得这一等式背后的奥妙。这其中就有一名年轻的中国学者,后来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卢鹤绂。

核能之父:卢鹤绂

说起卢鹤绂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在基础科学学术界卢鹤绂可以说早已是家喻户晓。1914年生于辽宁沈阳的他,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其初中老师曾直言:这个学生的推导能力在我三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实属罕见,以后堪成大器。果然日后卢鹤绂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燕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又留美深造,专攻近代物理与原子物理。

卢鹤绂在燕京大学毕业时的留影

1939年,25岁的卢鹤绂获得了硕士学位。少年得志的卢鹤绂认为继续在学校读书未免太显“书生气”,便告别校园,投身科研第一线。华人当时在美国科学界几乎没有什么地位可言,许多人甚至学者都认为来自中国的科研人员太过死板,出不了什么成果。这一荒谬观点激怒了卢鹤绂,年轻的他决定赌一口气,这一赌就是整整三年。这三年卢鹤绂几乎足不出户,整天泡在实验室里面对着一个个对照组与数量庞大的数据。他的目标就是攻克当时物理界公认的难题:如何用特大的质谱仪长时间积累出足够数量的铀核。

核能之父:卢鹤绂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卢鹤绂写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研究论文《新型高强度质谱仪在分离硼同位素上的应用》,更了不起的是他还凭一己之力制造出了新型60度聚焦的高强度质谱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卢鹤绂成了美国学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可是美国当局却不顾他的反对将其发现列为机密,并直接运用到第一批原子弹与原子反应堆的设计中。卢鹤绂的论文一直到写出后的第八年才以摘要的形式发表在全球流通的学术期刊上。

核能之父:卢鹤绂

褪去了年少时的轻狂,也看清了国际社会的态势。1941年,卢鹤绂在寄给父母的信中写道:我要回国,与国民共患难,报效生我养我的祖国!就这样卢鹤绂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的同事们都为他感到惋惜,因为只要他再多呆两年,他就非常可能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是啊,一腔热血如果不能献给祖国,夺再多的诺贝尔奖又有何用?

核能之父:卢鹤绂

卢鹤绂归国时正值抗战期间,我国并不具备核物理研究条件。卢鹤绂便主动申请去各大高校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科研接班人。战火连天,没有固定教学场所,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先后都留下了卢鹤绂孜孜不倦的身影。教书期间,卢鹤绂也没有放下本行,利用这几年的时间写出了《关于原子弹的物理学》这一著作,书中不仅揭秘了原子弹的机理奥妙,而且还估算出了原子弹、原子反应堆的临界体积。这本书使卢鹤绂走上了学术巅峰,其风光在全球物理界一时无两,被誉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卢鹤绂与同事们合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卢鹤绂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的名字被当为绝对机密,受命任教于秘密开展的“546培训班”。这个培训班大家应该没听说过,但是我讲一下这里都是一些什么人,你们就知道这个班到底是什么性质了。“546培训班”在最初的90人中几乎全是我国高精尖科研领域的高级工程师与高级将领,而在卢鹤绂的教导下,仅仅他的学生中就出了7名“两弹元勋”。

核能之父:卢鹤绂

1997年,卢鹤绂在上海逝世,享年83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人昔日的学生问他:“以您的学术成就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您遗憾吗?”老人豪迈的说道:“开天辟地,创出新领域,自然得之。模仿练习,细游旧山河,只能失之。”

卢鹤绂将一生都献给了祖国与自己热爱的科研事业。一腔报国志,半生求是情。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