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是什么意思(车臣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车臣是什么意思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领土,位于高加索山脉北侧,与格鲁吉亚隔山为邻,面积约1. 5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0万。首府格罗兹尼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罗兹尼城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车臣人骁勇善战,信奉伊斯兰教.车臣人”这一称呼最早源自阿尔贡河边的“大车臣”这一村庄的名称,以后逐渐成为车臣民族的族称。车臣人自称“纳赫乔人”,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车臣人在13世纪遭受蒙古-鞑靼人的侵袭,14世纪末又遭到中亚帖木儿帝国军队的蹂躏。直到15至16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车臣人才开始从山区向平原迁徙。16至19世纪,伊斯兰教开始传入车臣。在17至18世纪之交,车臣开始成为波斯、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争夺的对象,此后车臣经历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血腥残酷的战争。

车臣是独立主权国家吗为啥听命于俄罗斯,又叫车臣共和国

1991年11月1日,在苏联解体前夕,号称“车臣独立之父”的杜达耶夫总统发表独立宣言,宣布车臣脱离俄罗斯独立。

虽然车臣共和国独立没有得到叶利钦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承认,但它却是继1990年8月宣布脱离俄罗斯独立的鞑靼斯坦共和国之后,第二个走向独立的俄罗斯行政区。

在俄罗斯刚脱离苏联的情况下,自身还极度“虚弱”,受到美欧西方的处处压制,它既要与原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处理好关系,防止他们彻底倒向西方,同时又要面对内部鞑靼斯坦、车臣两地的分裂叛乱问题,内忧外患的窘境搅得叶利钦总统坐立难安。

幸运的是,叶利钦总统并没有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而是双管齐下,内外并行。

一方面在苏联解体的前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以苏联“大哥”的身份,召集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外的其他加盟共和国小弟组成独联体,作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而达到稳固俄西、俄南边境线安全的作用;

另一方面,叶利钦总统为了遏制俄罗斯国内分裂主义蔓延,以退为进,跟鞑靼斯坦妥协,双方于1994年2月15日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与鞑靼斯坦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关于划分管辖范围和相互授权的条约》,尽管俄罗斯承认了鞑靼斯坦准国家的地位,但成功把鞑靼斯坦留在了俄罗斯版图内。

这样一来,俄罗斯面对的最大内部敌人就只剩下车臣叛乱武装。

因为叶利钦深知,给予一点甜头就留住鞑靼斯坦的招数,在车臣身上根本不起作用,毕竟车臣境内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武装组织,这是鞑靼斯坦没有的优势。

叶利钦总统要想维护俄罗斯内部稳定,必须要打掉车臣的分裂势力。

基于此考量,叶利钦总统于1994年12月11日,命令俄罗斯第一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大将率军攻进车臣境内,是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俄军起初非常自信,认为能速战速决,谁知这一打就是2年时间,尽管重创了车臣武装,但并没有赶尽杀绝。

狡猾的车臣武装竟然利用复杂的多山地形化整为零,跟俄军打起了游击战。无奈之下,叶利钦出于选战的考量,不得不与车臣签署停火协议,俄军灰溜溜地撤出车臣境内。

这个时候,车臣实际上继续保持着一种准独立的状态,不受俄罗斯联邦政府管控、不受叶利钦总统领导。

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因为俄军的撤出而承认车臣独立,就连背后扶持车臣反叛势力的美国也没有做出承认的决定,仍然把车臣当做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

所以,1996年的车臣最准确的定位应该是“俄罗斯大地上一匹正在独立大道上狂奔的脱缰野马”。

但是话又说回来,既然车臣这匹野马从俄罗斯主人手里脱缰了,他又是怎么被俄罗斯给重新拽住的呢?

这其中既有俄罗斯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考量,同时又有车臣自己作死的因素作祟。

为何说车臣自己作死呢?

我们看看车臣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了。

在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之后,车臣的叛乱武装肆无忌惮地报复俄罗斯,一方面对俄罗斯的公共目标实施恐怖袭击,另一方面,召集旧部主动攻击俄军,甚至企图像在车臣境内赶走俄军那样,在车臣接壤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赶走俄军,实现车臣和达吉斯坦的联合独立。

面对车臣叛乱武装咄咄逼人的态势,俄罗斯忍无可忍,被迫于1999年8月26日发起了第二次车臣战争。

不过,这一次车臣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面对的俄军最高指挥官不再是叶利钦总统,而是普京。

就在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的10天前,普京被叶利钦总统当做接班人提拔到俄罗斯政府首脑的位置,他对车臣叛乱武装的定性就是恐怖组织,态度只有一个:赶尽杀绝。

普京是克格勃特工出身,他的手段有多狠,我们从普京早前说的一句话中就能看得出来:如果在厕所遇到恐怖分子,就把他淹死在马桶里。

况且,普京刚进入俄罗斯最高大权的核心圈子,急需要树立威望,那么打赢车臣战争无疑是最大的加分项。以至于普京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全权指导对车臣的军事行动,以毫不妥协的风格,跟车臣武装硬刚。

俄军毕竟是正规军,那些车臣叛乱武装在普京的强力打压下树倒猢狲散,就连原来支持车臣独立之父杜达耶夫总统的车臣显赫家族老卡德罗夫也倒戈,转而支持俄罗斯联邦。

出于统治车臣的需要,普京总统在车臣军事打击任务结束后,就任命了亲俄的卡德罗夫主政车臣,从而实现了车臣的总体和平稳定。

某种程度上说,车臣能从准独立状态向受俄罗斯控制的方向转变,完全是普京总统铁腕军事手段发挥了作用,打的车臣乖乖臣服于普京、臣服于俄罗斯联邦,再也不敢有独立的念头。

至于说车臣的名号叫“共和国”,实际上它只是俄罗斯行政区划中的一个联邦主体,与各州、省的地位一致,跟主权国家的“共和国”名讳有着天壤之别。

目前,仍有部分苏联加盟共和国的行政区划还保持着“共和国”这一级。

比如格鲁吉亚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阿塞拜疆的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俄罗斯还有包括克里米亚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等22个共和国,与车臣共和国都是一样的地位。

所以,车臣地区的名字叫车臣共和国与它属于俄罗斯领土的一部分并不矛盾。

俄罗斯和车臣到底是什么关系

发生在二十世纪初和新旧世纪更替之时的两次车臣战争,让这个远居于高加索山区的群体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外界的视线中;但是,很多人却始终搞不清楚车臣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大约在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触角开始伸向包括车臣人居住的高加索地区,但天性强悍勇敢的车臣人并不愿轻易屈服,所以曾展开激烈的抗争。有趣的是,土耳其人没能用武力征服车臣人,但却用宗教改善了两者的关系:从十六世纪开始的三百年中,伊斯兰教逐渐被车臣人所接受。

但在此期间,车臣随即被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以及沙皇俄国所垂涎,因此导致的纷争不断。十八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兵败,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克里木汗国也被俄罗斯吞并。此后俄势力一度囊括了包括车臣在内的高加索全境。

十九世纪初,俄罗斯再次发动皆在吞并车臣、达吉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的战争。为了能更有效的对抗俄罗斯的入侵,当地的伊玛目(伊斯兰领袖)成立一个名为车臣尼亚的国家,而这也是车臣建国的开端。

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车臣尼亚不仅没有被俄罗斯击垮,反而变得更加强大并更名为高加索伊玛目国;此时该国的疆域甚至一度与俄罗斯本土接壤。这也极大的刺激了俄罗斯人的忧患意识,随即大规模出兵在1859年覆灭了伊玛目国,车臣也随之被纳入俄罗斯管辖。

但随之而来的频繁动乱也让俄罗斯当权者十分头疼,多次出兵镇压甚至进行大规模屠杀。最终在十九世纪末杀光了几乎所有反抗俄罗斯统治的车臣人,该地区也迎来了相对的稳定。苏联建立后,车臣出乎意料的选择留在了其统治内并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车臣人的反俄情绪再次高涨,期间更是选择与入侵苏联的德国人合作。当苏德战争末期局势逐渐明朗后,斯大林开始秋后算账:所有车臣人被流放至更为偏远、艰苦的中亚和西伯利亚,期间丧生者不计其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