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当今的企业家中有超越前两者的吗?范蠡为何被称为“陶朱公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当今的企业家中有超越前两者的吗

陶朱公范蠡是过去及当今的儒商榜样,也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范蠡对财富的经营三聚三散,在中国历史上及世界历史上也是唯一的。范蠡财富的观点,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财富也是一样,财富能成就人,也能摧毁人。由于范蠡出色的经营理念,以及一颗慈善的心,我们中国历史上所以的人都推崇他,怀念他,于是人们就把范蠡作为财神供起来学习。

胡雪岩,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商人,虽然也做了一些慈善,给国家还债及捐钱打战。但是他不是企业家,他的成功不值得称赞,我们看他经商的整个过程都是官商勾结的过程,失去靠山后,也就很快结束自己人生。最主要,他从事的基本都是倒爷工作,企业没有什么科技含量,缺乏企业家民族责任感,缺乏实业救国科技强国……

近代历史上有一个人值得我们每个企业家学习,他叫张謇,他几乎一生都在实践,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亲手创办的大生集团包括69家各类企业,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集团。1902年8月,张謇利用在大生纱厂历年积累未支的个人薪俸2万余两白银,再加上他四方筹集的资金,于1903年4月27日创办了我国近代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从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至1925年的20余年间,张謇将他在大生纱厂中的全部工资与部分红利捐作教育、慈善及地方公益经费。据统计,他一生在南通教育上的投资为257万两白银,到1924年,他在南通地区共创办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础教育和农、工、商、科技为中心,包括学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其中尤以师范教育为首创。虽然张謇实践最后失败了,但是为我们国家输送很多技术人才,以及教育人才,肩负着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民族责任!张謇这样伟大的企业家,值得我们当今所有企业家学习!

范蠡为何被称为“陶朱公”

范蠡因卓越的商业头脑,成为史上的商圣,因定居于定陶,在这里再一次发家致富,故有“陶朱公”之称,后世人以“陶朱公”形容富甲之人。范蠡被世人冠以“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典型人物,他前后三次散尽财物,或是救济贫困的家人,或是给困苦的百姓,对于财物从不吝啬,即使散尽钱财,凭借其能力又很快能聚集财物,成为富甲之人

都知道陶朱公救子的故事吧通过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通过阅读陶朱公,也就是范蠡救子的故事,我得到的启示是:

以范蠡当时的实力,不用费很大力气,就能救出他的二儿子。但是范蠡深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更懂得“进退有据”的智慧。范蠡知道杀人者偿命的道理,但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果不施以援手,又会被外人背后议论不讲亲情;可如果是为了亲情,竭尽全力去救儿子,即便能将其救出,对于二儿子,甚至家里其他人,也不一定是个好事。因为范蠡如果搭救了二儿子,家里其他人和亲戚,必定会认为:杀人也不过如此,还不是轻松摆平?如此心态,将来必定会酿出比杀人更大的祸来,到那时,即便自己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也无力回天,甚至还会连累一大家子人。

现在很多坑爹的孩子,比如我爸是李刚之流的,不正是如此吗?

历史上哪些男人是女人最喜欢的陶朱公、李白、潘安、李世民

陶朱公的代名词就是有钱人,代表着财富。

李白的代名词就是有才华,代表着智慧。

潘安的代名词就是帅哥,代表貌美。

李世民那就是皇帝,代表着权势。

所以任何一个站出来,都能拥有无数的女性粉丝。

从历史来看,范蠡算不算最明智的人了

从历史上来看,范蠡不仅是最明智的人,还是一个很成熟的人。

范蠡明智主要是指:

1,范蠡原本只是边远小国越国的一个臣子,名不见经传。当吴国灭掉越国时,范蠡敏锐的看出越王勾践,非同寻常,必定会登山再起,因此他一直对越王勾践不离不弃。

主上蒙难,臣子忠义,臣子的声名必定会远播四方,也会名留青史。范蠡所求,最终成功。

2,越王勾践降吴后,先被囚于吴国,而后又使诈,得以复国。越王勾践,在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并不光彩。而越王勾践的丑态,范蠡都清清楚楚。如此一来,越王复国日,便是老臣被诛时。主上的不堪,是不能被臣下亲眼所见的。

范蠡看得懂世事,也看得清人性,所以立马离开越王,溜走了。而越王也会颂扬范蠡的功绩。

范蠡的成熟主要是指:

1,范蠡离开越王勾践后,立马改名为“陶朱公”,他既不承认自己是范蠡,也不过于隐藏行踪。如此一来,越王勾践既能放心,也能释怀。

君臣缘份已尽,好聚好散,相见不如怀念。君臣二人都不会陷入无解的死局。

2,范蠡改名“陶朱公”,弃政从商。将权谋术,用于商业经营,最终成为了天下知名的大富贵,为天下人所称颂。

人的成熟,并不是指人的年龄渐长,也不是指人变得淡然,而是指人能够更好的处理一些事情,而且不动声色,不着痕迹。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什么意思

 “吾固知必杀其弟也。”翻译成现代文:“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要害死他弟弟的。”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节选自《史记·越世家》,记载了陶朱公的一段家事,陶朱公有三个儿子,二儿子杀人被抓。陶朱公深知“千金之子不死于事”的道理,就安排小儿子带两万四千两黄金去救赎二儿子。大儿子知道了,就说,长子就应该有担当,让小弟去,不让我去是瞧不起我。说完要自杀。妻子看到了,就说,小儿子不一定能救出二儿子,现在先没有了大儿子,如何是好?陶朱公无奈,就答应让大儿子去。并让大儿子带重金,修书一封去见好友庄生。并嘱咐儿子,一定要把钱和信给庄生,任凭他处置。庄生虽是国家重臣,但很清廉,住的也很寒酸。大儿子遵父命奉上千金与书信。庄生说,你快回家吧,等你弟出来,别问为什么。但大儿子不懂庄生的用意,没离开京城,自己私自打点了一个楚国贵人。庄生见了楚王,劝以施仁义之名赦免二儿子的罪。楚国贵人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大儿子。大儿子想庄生也没出什么力弟弟就放了,就去向庄生辞行。庄生大惊,知道大儿子是来拿金子的,就让大儿子把金子拿走了。然后庄生连夜进宫,对楚王说,陶朱公的儿子贿赂楚国贵人,赦免二儿子会引起信任危机。楚王大怒,连夜把二儿子杀了。听到二儿子被杀,全家人都很哀痛。

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

陶朱公独自笑了说:“我本来就知道他一定会杀死他的弟弟的。不是他不爱他的弟弟,而是他有不能忍的地方”。然后陶朱公说,大儿子与他艰苦创业,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不舍得把大笔钱送人。而小儿子呢,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很富有了,不会心疼钱的,所以当初叫小儿子去救二儿子就是这个道理。

这段故事说明:

1.陶朱公范蠡通达人性的弱点,把大儿子与庄生看得很透。

2.不要被别人的外表所迷惑,比如庄生。

3.财产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破财免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