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桃花源’在哪里?”民警:“跟我来!
发布时间: 2023-07-11

说起“桃花源”,你想到的是陶渊明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之境?

( 绘本《桃花源记》 作者: 鞠占圃)

还是皮影动画《桃花源记》中的光影梦境?

( 皮影动画《桃花源记》)

种种想象皆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答案,就在北京,就在北京公安民警的眼里,心里,与乡村共同走过的岁月里......

展开全文

黄山店村

守了20年,叶子红了!日子火了!

唐代诗人杜牧曾作有《山行》一首:“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首诗被传颂已久,这一句几乎没有人小时候没背过。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坡峰岭秋日的美景。

( 图片来自于网络)

遗憾的是,上个世纪中叶一直到本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坡峰岭却被周边群众戏称为“破破岭”。

周口店镇黄山店村党支部书记张进刚回忆:“小时候,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是荒山,太穷了,太困难了。”

那时的村屋全是依岭而建的石头房。“那些年,村屋漏风漏雨,村民们拿块板子修修补补,就那么凑合着过。”

为了温饱,村民除了务农,只能去山里的“小煤窑”、矿石场打工。因为过度开采,植被被严重破坏,山体满目疮痍,“破破岭”有名有实。别说红叶了,绿树都没剩多少。

( 曾经的“破破岭” 图片来自于网络)

虽是山区,但空气十分“重口”,充满煤灰和石尘,一到刮风天,风沙狂野得嘞!村民们平日里不敢晒浅色的衣服,因为一晒就喜提“灰褂子”。

由于地处偏僻,全村上下只有一条狭窄的土泥小道,村民采买物资极其不便,以前的供销社职员只能扛着背篓“送货下乡”。

( “红色背篓”历史资料照片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不惧艰难、为人民服务的“红色背篓精神”,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为这个村子“奔走”的人们身上,其中,就包括房山分局周口店派出所20年的老“村警”周景路。

据周景路回忆,刚接片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口以老人、在村中租房的矿场务工者为主。邻里打架、村民与矿场务工人员间纠纷不断。过年期间,盗窃警情多发,煤烟中毒事件尤为突出。为此,周景路每天在山路上来来回回,不是忙着帮村民找失窃物品、调解纠纷,就是忙着挨家挨户进行防火、防煤烟中毒的安全宣传,赶上下雨下雪,一圈跑下来,总能从周景路身上蒯下来几斤泥。

路不通,通讯也不畅。全村唯一的通讯设备是村委会的一部座机,村民遇到困难,只能到村委会打电话报警,或者直接走到几里外的派出所反映情况。路窄坡陡,警车只能开到山外,剩下的路,周景路只能爬上去。

山区的房舍都依山而建,哪里有路引、哪里有什么门牌号,最开始,周景路总是会敲错家门,找错位置。

(图片来自于网络)

周景路想,这哪成啊!他就利用一切时间,一遍遍翻山越岭,把辖区的各个村子摸熟,把周边的野路认准,出警时尽全力把警情处置妥善,把服务做细,把叮嘱说透。

每次从村里出来,周景路看着这一片山,心里总是在想:什么时候村民的日子才能好起来?

2009年,北京市政府出台“关停小煤窑、小矿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的政策,山上的矿场、石场退出了历史舞台,黄山店村转型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以坡峰岭为试点,恢复山貌,修建栈道,打造休闲旅游景区。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而,发展初期,部分村民并不支持,于是,周景路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逐户开展思想动员,进行政策解读和耐心引导。

随着“新农村”的发展,环境变好了,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曾经的石头房变成了一栋栋住宅小区。道路宽阔平整,人车通行顺畅;线上线下购物无忧。信号基站、网络线路铺设完备,村民再也不用跑到村委会打电话了;周景路的出警时间也从最初的半个小时以上,缩短至10分钟以内。

( 图片来自于网络)

周景路说:“如果你来坡峰岭逛一逛,就知道什么是现实版的‘童话森林’了。”

黄山店村的“美貌”回来了,还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成为北京的“新时代桃花源”之一。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变化的,还有周景路的工作内容。

旅游旺季,游客们流连忘返于“红叶之海”,有的被美景吸引,忘了身边的孩子;有的专注于拍照,忘了一旁的背包。相关求助警情也变多了。周景路成了景区的“找孩子专业户”、“寻物达人”。为了保障游客的出行安全,他利用景区广播,开展安全提示和防火宣传,并对景区工作人员开展安全处突培训。

旅游淡季,他主动与旅游公司对接,确保旅游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夏季汛期之前,加强对栈道设施的检修,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应急方案。

而曾经的“红色背篓精神”,在周景路心中的位置,始终未变。

新农村的活力吸引着年轻人、外村人回村创业,村里办理身份证和迁移证的业务增多。为了让群众少跑山路、便于群众及时用证,周景路亲自“送证到家”,他说,“黄山店村以前的‘背篓’是‘送货下乡’,如今结合公安工作,我的‘背篓’是‘送证到家’,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去,就是我的新时代‘红色背篓精神’。”

今年12月,周景路就要退休了,回首20年的“村警”岁月,他说自己很平凡,也没干过什么大事,却亲眼见证了黄山店村“变美”“变富”“变幸福”,就这一件事,让他觉得,这20年没白守,自己那些年爬过的山、吃过的苦,都值了!

“现在,当孩子们再学起《山行》,就可以来这里,实地感受‘诗中有画’的自然美与诗词美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榆树店村

“最美警察”守护“最美乡村”

十二年前,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曾是人们眼中的“首都北极乡”。十二年后,它成为了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美乡村”。

十二年前,刚入警的褚金宝被分到了距离市区117公里的北京“最北”派出所——汤河口派出所。去报到的路上,看着车外荒山遍野的苦寒之地,心怀“刑警梦”的褚金宝,心凉了大半。

当年的中榆树店村,不能说是“一无所有”,但也“荒”得毫无存在感。村中是零散的土坯房,破旧不堪的墙垣挤在一起,马路窄得只能让单人通行。污水顺着路坡流下来,一到夏天,空气中总是弥漫着怪味。

那时的村民依靠小规模的家畜养殖和山地耕作,维持微薄收入,若“老天爷”稍有“脾气”,当年的收成就得苦上一分。每周停在村口串卖的小货车,是村民们购买生活用品的唯一途径。

“这哪里像北京啊?”那时的褚金宝,看着村民们的生活,心里泛着疼。

而工作也和他之前的想象大相径庭。警情总是围着“人”与“自然”团团转。

由于村路又窄又乱,一到下雪天,这家把雪扫到那家门旁边、这家的污水泼到的对面的家门口,村民们因此吵得面红耳赤;由于公共面积划分不清,村民因为占道和使用问题,引发长期不断的矛盾,邻里关系总是因“鸡毛蒜皮”被瞬间点燃。等待褚金宝的尽是枯燥琐碎的“家长里短”。

每逢雨季,村中积水暴增,杂物堵塞河道,极易造成洪涝灾害。年年汛期,褚金宝都要与大自然“抢时间”,淌着没过膝盖的水,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哪里像是警察啊?”那时的褚金宝问自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怀柔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榆树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的“四美”乡村。

如今,再谈起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中榆树店村,人们想到的是生机盎然、层峦叠嶂的喇嘛沟原始森林公园,是充满诗意的白桦林,是远近闻名的“天然氧吧”,是可以看到“夜空中最亮的星”的主题民宿,是充满岁月积淀的满族乡历史文化。

(图片来自于网络)

(白桦林景区)

(中榆树店村满族文化风情节 图片来自于网络)

十二年里,褚金宝成了“大山的孩子”,他亲身经历了村容村貌越变越美,村民的日子日益幸福。家家户户的二层小楼拔地而起,村路南北直通,宽阔平坦,公共设施齐全,休闲文化公园里常常传来邻里间的欢声笑语。

(中榆树店村全貌)

(公共充电桩)

( 休闲文化公园)

村民有了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褚金宝对公安工作有了更深的信念感和使命感,他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了。

随着旅游业兴起,每年的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假期,喇嘛沟森林公园景区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褚金宝和同事们要在步道的易堵路段,维护游览秩序。还要对登山步道进行隐患排查、登山路线指引,野外用火劝导,避免游客私自拓展登山路线,导致意外发生。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期间,求助类警情升高,如游客因忘关车灯,导致电量耗尽,无法启动车辆,向民警求助。褚金宝据此与景区工作人员沟通,在景区山脚设置应急搭电装置和温馨提示,帮助游客解决此类问题。

因为民宿业的火爆,曾经村民间的琐事纠纷,逐渐变为游客之间的扰民纠纷、游客与民宿经营者之间的消费纠纷。褚金宝为此专门组建民宿流管员,规范旅店管理培训,严格落实留宿管理和安全管理。不仅保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