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忆秦娥到底是不是李白写的?李白诗歌写的好,词也出色,分析一下《菩萨蛮》和《忆秦娥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想知道忆秦娥到底是不是李白写的

李白的两首菩萨蛮和忆秦娥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论,两首词中意象广大沉郁,似乎与李白畅朗跋扈的诗风不象。

李白诗歌写的好,词也出色,分析一下《菩萨蛮》和《忆秦娥》

此《菩萨蛮》和《忆秦娥》两词,托李白名下久矣,正像某些人所说,虽然没有十足的证据是李白所作,却也没有十足的证据不是李白所作。那么姑且就当是李白所作吧,毕竟诗歌写的那么好,词也必定是人中之杰,这是我的一厢情愿,也是大家的众望所归。

《菩萨蛮》中的平林漠漠,伤心寒山,暝色高楼,宿鸟归林,长亭短亭,这一切都点染出楼上人之愁,这楼上之愁人无疑是望夫之妇人,然而长亭短亭的阻隔使得情人相会遥遥无期,鸟尚能归巢,人竟不如鸟,两相对比更见妇人伤心之甚。

《忆秦娥》,秦娥梦断,一去千里;汉家陵阙,西风残照。前人多视此词为悲壮之词,大有道理,然则作者在此实以悲壮之笔叙写心中块垒,秦娥也好汉家也罢都不能坐实,只有旧物恋恋不舍之意,追忆旧日美好景象,豪气掷地有声,悲壮之中亦有温情,在抑扬顿挫中完成了千古绝唱。

另外回到作者问题,李白《玉阶怨》中有“玉阶生白露”句,此《菩萨蛮》亦有“玉阶空伫立”句,玉阶代表干净的台阶和洁净女人,两个相似意象都有洁净女人出现,《忆秦峨》中的秦峨亦指美好洁净女子,如此三个意象终于打通,九叶一枝花以此佐证两词为李白之作,如有方家一笑那就笑吧,反正文学批评从来也不是科学,都是主观臆断。

李白的《忆秦娥》为什么被王国维评为“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

王国维说李白的《忆秦娥》是“寥寥八字,关千古登临之口”,实际上是说的一种气象。这句话出自《人间词话》,单有一篇专门讲李白诗词中的“气象”,回目是“李白的诗词以气象取胜”,原文这样写道: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气象

要弄明白这句话,首要要知道什么叫气象。说起来诗词文章中所谓的气象,真的很抽象,每次提到这个词,我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如果硬要解释地通俗点,那就是指气势和情态。

南宋诗论家严羽曾在《沧浪诗话》中提到过5种诗法,就是说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总结起来一共有五种:

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

气象排在第三种,可见对于诗人来说,让自己的作品有气象,是评判作品好坏的方式之一。

其实在王国维心中,诗词的最高标准是“境界”,前面5法中提到的兴趣,王国维评价说这都是片面的认识,境界才是诗词的本。

而李白的气象,也正是李白的境界。

李白的气象

这里所说的气象,是盛唐气象的一种,总结来说就是气韵雄厚、气魄雄伟、意境开阔,又略带悲凉之感。结合到“境界”来说,就是境界大,大到没边儿了。

类似这样的气象,在李白后期的作品中常见,因为这时候盛唐受了一场安史之乱,已经有所衰退,故而在盛唐气象中,加入了悲凉感,这也是唐王朝气运衰败在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体现。

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八个字一出,就是绝唱,出口即巅峰,后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根本不可能超越。

类似的感觉李白自己也有,当年李白登黄鹤楼,本来想作诗一首,正当提笔想在墙上涂抹一通的时候,看到了崔颢同学写的《黄鹤楼》,他就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超越崔颢了,于是只能意兴阑珊地写下两句话: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后代词作家看到李白的《忆秦娥》,就跟李白看到崔颢的《黄鹤楼》一样,八辈子也不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了。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与另一首《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你说是巧合呢还是实力使然呢,两首词的作者都是李白,又是诗仙,又是词祖,估计在李白眼里,在座的各位都是辣鸡吧。

借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伤感之情,来抒发历史兴衰之感。

上片:从箫声凄凉,到梦断秦楼月,到桥边柳色,最后到灞陵伤别。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女子在多少个月夜,与秦楼月相伴,柳色年年绿,情郎仍未归,她执着地等待着,但是等待没有结果,最后只能为离别留下辛酸泪。

下片:清秋节就是重阳节,人们要在这一天团聚登高。但是作者笔锋一转,在人们都在乐游原其乐融融的时候,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站在西风残阳中。

秦时的咸阳古道,想当年该是多么热闹非凡,如今已经没有人来人往,眼前能看到的,只有汉时的帝王陵墓,与萧瑟西风和如血残阳相伴,而当年的帝王,又是怎样的威风凛凛?

这一句,你如果单纯地理解为凭吊汉文帝就错了,作者凭吊的是历史,反思的是现实。想想啊,一个盛世,因为一场战乱而衰败,不就跟秦汉一样吗,都盛极一时,这是盛与衰的交织,是古与今的反思。

彼时的唐王朝就是“游乐园上清秋节”,繁荣还残留在表面,内在却是“咸阳古道音尘绝”,穷奢极欲的王公贵族看不到,李白看到了。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咸阳古道和汉家陵阙,都是历史遗迹,却又真真切切呈现在眼前,李白看到了现实与历史的重合,这使得他想到了王朝的未来,过去的强汉,现今的盛唐,还有未来某个极盛的朝代,在很久之后,都会成为历史的遗迹,过去、现在、未来,历史的轮回其实都是一样的啊!

我们在读上片的时候,还在个人的儿女家常中,到了下片,突然就变成了悲壮的历史消亡、朝代兴衰,堵在李白心头,也堵在读者心头。

王国维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和夏飒的《喜迁莺》与李白这首《忆秦娥》相比,得出结论是:范、夏勉强能有李白的风范,但是在气象方面却差了。

范仲淹写的是边塞风情和将士豪情,虽然也超越了个体,但局限在了边塞将士的立场;夏飒写的是历史兴亡,但是局限在了从个人眼光去看历史。

而李白呢,是从个体到超越个体,然后把自己从历史中抽出身来,穿越了秦、汉、唐,所以王国维才会说,气象上,李白堵住了后来者的口。

前文说女子等待情郎归来,是没有结果的,这就像盛世回不来一样,是历史的轨迹,谁也无法更改。


李白号称“诗仙,他写过哪些词”

李白在诗歌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在词史上同样具有崇高地位。

千百年来,文人对“李白词”的争议就从未停息过。现被传为李白词的作品,且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

一、公认为词体: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耐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淹红粉。 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连理枝》 雪盖宫楼闭,罗幕昏金翠。 斗压阑干,香心淡薄,梅梢轻倚。 喷宝猊香烬麝烟浓,馥红绡翠被。 浅画云垂帔,点滴昭阳泪。 咫尺宸居,君恩断绝,似远千里。 望水晶帘外竹枝寒,守羊车未至。 《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 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清平乐》 禁闱清夜,月探金窗罅。 玉帐鸳鸯喷兰麝,时落银灯香□。 女伴莫话孤眠,六宫罗绮三千。 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

二、介于诗词之间,可以算作是词,也可以算作是诗,但一般偏向于算作是词。

《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