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保群|日本有多少中国妖怪(三
发布时间: 2023-07-11

山精

山精的情况与水虎一样,主角是中国的妖怪,图中文字节自《永嘉郡记》,原文为:“安国县有山鬼,形体如人而一脚,才长一尺许。好噉盐,伐木人盐辄偷将去。不甚畏人,人亦不敢犯,犯之即不利也。喜于山涧中取石蟹。同伐木人眠息,便十十五五,出就火边跂石炙噉之。” (见《太平御览》卷九百四十二引)请注意,《永嘉郡记》的原文是“山鬼”而不是“山精”,但图中的形象及情节则与原文甚合。《妖怪大全》里收有“山精”,采用了鸟山的图和文字。另有“山鬼”一则,写的只是一个民间故事,并没有对“山鬼”有所介绍。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山鬼是一足的,而日本山林中的妖怪里山鬼、山爷、山父、山男等也都是一足的,而且不仅一足,还是独眼。柳田国男称这一类妖怪为“一足神”,为多地山民所崇拜。柳田氏还提到甲斐那里有一个村庄祭祀着一个一足鬼的石像,上面用了中国山神“夔”作为“雅称”。但这与中国的“如龙,一足”的“夔”毫无关系,不过是“少了一条腿的狛犬”,只能引起知识者的发笑。——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一足山鬼在日本民间的野生存在,但民众也希望为它们取得一个更正规些的神名,结果就是从遥远的中国移植了。

鸟山石燕虽然画了《永嘉郡记》中的山鬼,并且在图画中详细地描绘了这山鬼的形态和故事,而这些都不是日本一足鬼所有,可见他丝毫没有把它当成日本妖怪的意思。

玉藻前(九尾狐)

展开全文

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初开,世间一片混沌,一团上升的阴气聚集到了一起,幻化成了一只妖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后,妖狐拥有了不死之身,它全身长着金毛,长长的尾巴分成了九股。人们将其称作“金毛九尾狐”。在中国的商朝,九尾狐幻化成一个绝世美女,魅惑商纣王,做尽坏事。周武王兴兵推翻了商纣王。之后,妖狐去了印度,化身为摩竭佗国斑太子的王妃华阳天,惑乱朝政。后来,九尾狐幻化成少女,搭上了从中国返回日本的遣唐使吉备真备的船。到了日本后,它化为弃婴,被一名武士收养。由于天资聪颖、美貌绝伦,不久便入了宫。九尾狐自称玉藻前,企图接近天皇,被著名的阴阳师安倍泰成识破。真面目被曝光后,它变回原形,飞到天上逃走。泰成利用神镜的魔力,将它击落在那须(栃木县内)荒凉的原野上。九尾狐被赶来的军队包围,最终被除掉。据传,它的尸体化为了“杀生石”。杀生石会释放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至今仍危害着人类和动物的安全。

以上采自《妖怪大全》对“九尾狐”的介绍,只要略动脑筋就知道,这故事是典型的倒叙或倒编历史式的“甩锅”。日本的这个玉藻前也和中国商朝时的妲己一样,是个虚虚实实的传说中的人物,但她的时代即鸟羽天皇在位的十二世纪,要比中国的商代晚了差不多两千年。尽管她是传说中的人物,但她是日本本土所产则是不变的事实。而商朝的妲己,在脑袋被割下来之后如何能跑到印度再东渡日本,这故事可能中国没有一个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它不过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好事之徒借用《封神演义》编了个故事,为玉藻前做了个“前传”。说编这故事的人是把妖狐“甩锅”,其实是不确的,他可能并没有什么恶意,也不过是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学,顺便用文明上国的故事为自己的“名妖”贴贴金罢了。但也正如中国人不会读了《说岳全传》就真的以为岳鹏举是印度的大鹏金翅鸟转世一样,日本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同样不会相信玉藻前就是妲己的变形。既然是先有了玉藻前而后才有的九尾狐妲己的附会,那么怎么也不能说玉藻前是中国传过去的妖怪了吧。

阴摩罗鬼

我曾写过一篇《避煞之谜》,专聊我国的丧俗中的避煞,其中自然要谈到煞神或称煞鬼这种东西。阴摩罗鬼就是对煞鬼的一个特殊称呼。鸟山石燕的说明文字是中国南宋人廉布《清尊录》中一段故事的节略,让我把原书全文译介如下:

郑州进士崔嗣复到京城(汴梁)去参加选官,在距京城一舍之地时,住宿在一座寺庙的法堂上。刚入睡,忽听有叱逐自己的声音。嗣复惊起一看,见一物如鹤,色苍黑,两目炯炯如灯,鼓翅大呼,其声甚厉。嗣复赶忙皇皇然下堂,避至庑廊下,那怪鸟方不再叱叫。次日嗣复把此事对寺僧说了,寺僧说:“本寺一向没有此怪,只是几天前有人把放有死人的灵柩厝置于法堂之上,大约是因此之故吧。”嗣复到都城之后,又对京师大刹开宝寺的一个和尚说起此事。和尚道:“藏经中对此有记载,此怪为新死尸气所变,名叫阴摩罗鬼。”(原文见宛委山堂本《说郛》卷三十四上)

与唐代大量动辄食人裂尸的煞鬼故事相比,《清尊录》这故事远不算恐怖,但它自有其可取之处。其一,开宝寺僧指出煞鬼为尸气所化,见地颇为高明。其二,阴摩罗鬼驱赶客人下堂,看似凶厉,其实是保护客人不被尸气所中,这样的煞鬼过去是没有的。其三,开宝寺僧又为煞鬼创造了一个具体的称呼。古代煞鬼故事虽多,但很少有具体的称谓,一律是煞、殃、眚、煞鬼、煞神之类的泛称,直到唐代才出现了一个“罗刹魅” (见张鷟《朝野佥载》),也易与恶鬼“罗刹”相混。而“阴摩罗鬼”却要别致多了。但也要做一点说明。和尚说阴摩罗鬼见于藏经,虽然知道没有人去查,但他真不是打诳语。现在《大藏经》可以检索,在《俍亭和尚阅经十二种》的《涅盘末后句》中就有如下一段:“拘尸那城阿耨达池,深一尺,阔一丈。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灵棺自举,阴摩罗鬼惑乱于人,不用大惊小怪。”这里的阴摩罗鬼让墓里的棺材都自动离地而起,似是夜叉恶鬼之类,和中国的煞鬼不像是一回事。而且印度次大陆的丧葬风俗与中国大异,有没有煞鬼的传说都成问题。所以我们只能说中国的煞鬼从此有了个新名号,却不能说这煞鬼和印度的“阴摩罗鬼”有什么血缘关系。

鸟山石燕所绘的阴摩罗鬼很是精彩,特别是除了云南神马之外,中国至今没有见到煞神的玉照,故而尤为可珍。但鸟山氏所画此鬼,完全是根据中国传说,唯一稍有日本特色的是背景,即寺院法堂内灵柩前的供物。所以此图之阴摩罗鬼是中国的而非日本的。但据水木茂《妖怪大全》中对阴摩罗鬼的解说,此鬼也曾日本化:

《太平百物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山城国(今日本京都府)的西京住着一个叫宅兵卫的人。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在寺院里遇到了阴摩罗鬼。当时,宅兵卫正在寺院的走廊里打瞌睡,忽然听到有个声音在喊自己的名字:“宅兵卫,宅兵卫……”他吃了一惊,睁开眼睛,只见一只形似鹭鸶,通体发黑,目光如炬,叫声像人的鸟,正拍打着翅膀。宅兵卫急忙离开了那里。他将此事告诉了寺里的长老。长老说:“最近有一些尸体被临时安置在寺里,恐怕就是这些尸体的原因吧。《藏经》里说,新的尸体的尸气会化成阴摩罗鬼。”

很明显,《太平百物语》把《清尊录》的故事做了一些改造,人名、地名都换成日本的,故事也就成了日本的了。那些认为日本的妖怪来自于中国的朋友,似乎可以将此作为一个证据。但我只看到了日本引进的是一个妖怪故事,虽然换成日本的背景,却没有让这妖怪成为日本人的妖怪。如果说日本的妖怪中有了阴摩罗鬼,起码也应该再有一两个本土故事才行。但这其实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中国的阴摩罗鬼有它借以产生的民俗和信仰。煞鬼为大鸟之说,最晚在中国汉代就已经出现,直到清代,煞鬼故事缕缕不绝,就是因为中国的丧俗一直延续不变,长时间的停柩不葬,尸气侵人,就需要人们用避煞的迷信丧俗让人免为尸气所中。日本如果没有这样的习俗,就没有产生煞鬼的社会基础。所以只靠引进一个故事,是不会轻易生出一个妖怪的。

我的看法是,日本民间没有真正的拥有阴摩罗鬼这个妖怪。

魍魉

这又是一个拼凑起来的妖怪。名是“魍魉”,图是“弗述”,文字是“罔象”,仍然是一个名不符实的怪物。

让我们先看图,图中是一个怪物,把新死不久的尸首从墓中拖出来,然后抱着脑袋啃。这不是魍魉。吃死人尸体的墓中怪物有两种,一名罔象,好食死人之肝,一名弗述,好食死人之脑。

依此说,图中应是弗述了。宋人邢凯在《坦斋通编》中也说:“梁任昉曰:‘地中有兽,名弗述,好食亡者脑,畏柏而不畏铜铁。’”也就是此说最早见于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但鸟山石燕画的是啃脑袋,可是说明文字中却说“好食死人之肝”。但好食死人之肝的也不是魍魉,而是罔象。罔象与魍魉字形和读音有些相似,但却不是一种东西。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引《夏鼎志》:“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得食。”鸟山的说明正是此物,只是省略了最后一句。

所以鸟山图中的说明写的不是魍魉,而是罔象。那么魍魉应该是什么东西呢?

“魍魉”有时可与“罔两”(不是罔象)相通,如《春秋左氏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现在就通写成“魑魅魍魉”。罔两这怪物有几种说法,一是水神,当然也可以说成是水怪。二是木石之怪,也被人看做山精之属,好学人的声音说话以迷惑人。这两种罔两不妨也可以作为魍魉来看,但魍魉还有一种晚近的说法,与罔两无干,那就是“大鬼”,但此说只见于明清两代,姑且不去管它了。无论是水怪还是木石之怪,显然与图及图中的说明都没有关系,所以我说鸟山石燕画的魍魉是个拼凑之物。

那么日本有没有魍魉这妖怪呢,据水木茂说是有的,请看他的介绍:

据樱井德太郎所著的《魍魉信仰的基础》记载,在土佐地区(今日本高知县),人们将那些死于非命的人称作“不意死者”。不意死者的灵会将在世的朋友或熟人引向死亡。因为这样做会提升灵的地位,因此,这些不意死者的灵会趁机引诱人去死。另外,还有与不意死者“御次”有关的传说。“御次婆”被洪水冲走后溺水而死,尸体被发现后,她开始在家中作祟。家人请来神职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