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有什么至理名言?南怀瑾的书旁征博引,为何只敲边鼓不肯说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南怀瑾有什么至理名言

如果我还活着,想为中国人,想为人类做出一条路来,叫做“人道之路”,那是我几十年的愿望。

对于文化的存亡继绝,要青年们将这个火把点下去,火种留下去,最怕青年们没有这个本事。

菩萨等于中国文化中圣贤里的贤人,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等有大成就者就是圣人。

#佛# 说法等于一个大#教育# 家的教育方法,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

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问自己,为什么我站不起来?为什么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省,自己内心里并不蕴藏怨天尤人的念头。

南怀瑾的书旁征博引,为何只敲边鼓不肯说透

大家好,我是海天玄宇。这个问题我来试着解答。南怀瑾的书旁征博引,为何只敲边鼓不肯说透?

我们从两个方面讲,先从旁征博引说起,首先说旁征博引。其实对应旁征博引来说有两层含义,一个是读书者的文言文古书读少了,另个就是南先生确实引用了大量的古书典故。当今的人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力度比起解放前的时候应该是差得多,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普遍弱,又何谈学而用之?所以原汁原味的古文阅读者乃至修养者少了。这个是从当今读书者的角度看。另个层次就是南先生解放前那个年代里也是个读书人。国学修养很好,写作确实做到了旁征博引。

个人一点小见解,其实大的道理往往用小的比喻或者类比更出奇迹,不一定非要用大力。譬如《庄子》《伊索寓言》等等,反能脍炙人口,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下面来说说不肯说透。上面我们提到了南先生的很多文章题目都很大,旁征博引,所以就难能面面俱到。这是一个层面。

另个层面,是读者慧根不够,没有领悟。再个层面,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玄机是不能轻语与人的!譬如修行的真的密行要义。正如粘花微笑,达摩点化慧可,五祖半夜传授慧能一个道理。是不想说的事。

在佛道的修为上:止语不过是个境界。譬如双盘莲花坐两个小时以上才算有点修行的门径。境界越高言语越迟,乃至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感谢大家阅读,欢迎探讨。有缘关注,多情转发,真诚点赞,手有余香。

为什么有人信南怀瑾

很简单的问题。只需要看一看信南怀瑾的人的信仰就知道了。信仰南怀瑾的人,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第一,主要是对国学感兴趣,但文化层次不高,南怀瑾的国学水平已经足够“震撼”到他们,这一批人就是南怀瑾粉丝的可能基础。我身边也有很多国学爱好者,但他们水平都很高,基本上达到了专业级,至少是半专业级,能出版国学著作的水平,他们就对南怀瑾嗤之以鼻。

第二,仅仅符合第一个条件,是说明了他们“有可能”成为南怀瑾的粉丝,但不一定必须成为南怀瑾的粉丝。因为其中有一部分人之后会接触到真正的国学,而不是一直沉溺在南怀瑾的伪国学中,所以这一部分进步的人,是必然与南怀瑾分道扬镳的。

第三,在第二个条件中,经过自然筛选,还剩下一小部分人,他们接触不到真正的国学,他们就很容易被南怀瑾忽悠。但是,也不能说他们必然就一直是南怀瑾的粉丝。这是因为,当他们其中的一部分人接触南怀瑾多了,就会发现南怀瑾的本质并非学者,而是一个玄学或者宗教的修行人,他们由于自身本就对这些怪力乱神不感兴趣,所以也会与南怀瑾有隔阂,就此不再信仰南怀瑾,而是有选择性的甄别南怀瑾的学说。

第四,经过第三的再次筛选,就留下真正的信仰南怀瑾的人。他们基本上具有这样的特征:

1,文化层次一般,个人比较喜爱国学。

2,但又接触不到真正的国学,误以为南怀瑾代表真国学。

3,有玄学或者宗教的信仰。

4,对玄学或者宗教的修行人有认同感和亲切感。他们把南怀瑾当成了自己热爱的神秘主义的“代言人”。

归根到底,南怀瑾之所以吸引他们的,不仅仅是所谓的“国学知识”,更关键的在于他普及或者“自创”了某些玄学或者宗教的修行方式或者理念,这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有需求,就必然有市场。这才是为什么有人信南怀瑾的本质原因。

即使没有南怀瑾,他们也会去追捧与南怀瑾有相同气质的人。

南怀瑾的《老子他说》是不是在胡说八道

这本《老子他说》开启了我对国学的兴趣,南师智慧幽默的文字,阅读经典让人轻松不晦涩,其中有许多引经据典的佳句哲理发人深省,值得多次品读。比如说贫富,“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再如说欲望涵养,“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等等

南怀瑾先生最有名的10大名言是什么

南老说了很多经典名言,都非常能警醒世人,值得谨记,一生受益。以下是个人比较推崇的十句,仅供参考!

1、世界上任何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不是自欺,就是欺人,再不然就是被人

2、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4、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5、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6、没有人生观,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问题的。问舍求天,本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7、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忘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8、谨慎与拘谨是两回事,有些人做人很拘谨,过分了就是小器。大家都有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气的毛病。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我们常讲“诸葛一生唯谨慎”,这个谨慎不是自卑,也不是胆怯,也不是自我的颓废,而只是小心谨慎

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学问则是一生的事,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0、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