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不是很简单就可以学会的?乒乓球正手攻球时前臂在肘关节处做什么运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乒乓球是不是很简单就可以学会的

这事怎么说呢?
1、有句话说的好:事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若问学乒乓球是不是特别难?我真心的告诉你:特别容易!
乒乓球是所有球类运动中,最容易学的项目。
所以咱中国人才能全民学乒乓。无论男女老少,会打乒乓的真还不少。
乒乓球安全系数高,技术难度低,运动强度不是很大。且乐趣无穷,老少皆宜。
乒乓球在好学的同时,又是学无止境,技术高深的一项竞技运动。其高超的球技,其变化莫测的发球,其强烈旋转的弧圈,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浮想联翩,梦寐以求。
把难的事,当易来学,靠得是勇气和兴趣。
把易的事,当难来练,讲究的是钻研和拼搏。
学乒乓球正是如此。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毅力和进取就是成功的法宝。
学乒乓球最怕畏首畏尾,最怕虎头蛇尾;最怕盲人摸象,最怕迷信教条。
学乒乓球还怕木偶式的挥拍动作,还怕各种不着调的奇谈怪论。
学乒乓更怕泯灭天性,更怕前怕狼后怕虎。
学乒乓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把各种条条框框抛之脑后。
学乒乓要不忘初心,衷于本能。
如此这般,那乒乓球的无穷魅力,定会伴随你的终身!
2、乒乓球是球类中比较好学的,稍微掌握一点技能就可以和人互动,因为在我国打乒乓球的人比较多,哪个级别的都有,找球友是很容易的。有人陪着玩就找到了乐趣,业余球友目的就是健身,其实,低水平健身效果还好,因为是有氧运动,如果练到高水平,成为竞技运动,虽然感觉很爽,在球友群里很牛,但是,容易伤身,一是容易拉伤肌肉,二是伤了心肺,损伤血管。
大多人都有好胜心,学打乒乓以后总想提高自己的球艺,击败别人,让自己变成乒乓牛人,这也无可厚非。笔者还是要对那些水平比较高的球友说几句,不要让自己的好胜心膨胀,也不要使自己的好胜心成为性格,更不要把这种好胜心带到生活里去,生活中应该张驰有度,不要一味去争,那样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扯得远了,学乒乓球,只要有一个好教练,容易使自己入门快,而且也少走弯路,为以后提高水平打下了好基础。但任何事,师傅领进门,修行靠本人。主要是自己去用心琢磨,刻苦练习。乒乓球的技术动作是非常多的,师傅不可能全部教给你,许多东西要靠自己修炼。例如乒乓球技术有发球、接球、攻球、拉球,推挡、搓球、还有步伐等。每样都又可以分出好多式样。有人说乒乓球技术细分有上万种,这种说法无法考证,但起码有几百种,所以,想达到高水平,应该经常坚持学习的态度,一项一项积累,最后就成为高水平球手了。
起初,还是先从推挡球学起,有了简单的推挡技术,就可以和球友玩球了。推挡的技术要领:把球拍横起来,胶皮面向着前方,推球时与球台平行推出去,触球时手腕向前下方加力即可。发现许多初学的球友推球时,拍子竖着触球,而且胶皮面朝上,结果球不是太高,就是出台。推挡是最基础的动作,希望球友们先学好推挡技术,然后再学其它。

乒乓球正手攻球时前臂在肘关节处做什么运动

乒乓球正手拉/攻球时的挥臂动作解析
正手攻/拉球是乒乓球技术的重中之重,在弧圈球技术如日中天、一枝独秀的今天尤显突出。正手挥拍攻/拉球动作类似,所以就有拉球是攻球的放大版的说法。乒乓球正手攻/拉球动作的手臂运动过程复杂,除整条持拍手臂由肩关节带动以外,手臂本身还有主动发力的摆动与旋内旋外,定量数据处理涉及到静坐标系与动坐标系的转换问题。持拍手挥臂动作涉及肩、肘、腕及指掌关节,包含肢体部位多,空间运动形式复杂,学习难度很大。
我们是否可以将整个正手攻/拉球的手臂动作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动作单元,分别解析,降低难度,方便观察、分析、研究与测定?
假设腕及以下小关节保持不动,先考虑肩、肘两个主要关节。上臂近端由肩关节带动,远端通过肘关节带动小臂。肩关节运动状态反映了下肢及躯干部位发力效果之总和,将总的合力、速度、动量(矩)直接传导给上臂,带动其运动;同时支持、承受着手臂主动发力运动的反向作用力(矩)。
A 肩关节
肩关节是一个十分灵活的球窝关节,运动形式很多。广义的肩关节运动包括肩胛骨的运动及盂肱关节的运动。其中肩胛骨的运动包括上提、下拉、内旋、外旋、前伸、后伸;盂肱关节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环转等。
对乒乓球正手攻/拉球动作有重要意义的肩关节运动形式是前屈和旋内两种。通俗的说就是挥大臂和转上臂。
1 挥大臂就是整个持拍手绕肩关节横轴前后挥动,其轨迹为一个向下的扇形。向前挥动为前屈,向后挥动为后伸。如果打球时小臂与上臂呈100度左右的角度,则向前挥大臂动作可看到向前送小臂的效果,此时挥大臂击球效果类似于正手推挡、推攻。大幅度挥大臂动作是指远台拉弧圈的抡圆了大臂的挥摆动作(图1)。加上肩关节的转动和平动,复合起来的挥大臂运动轨迹为伞形或椭圆锥型的三维弧面。
挥大臂角度主要观察上臂与躯干的侧视夹角变化。如果要观察完整的上臂运动还要包括其随肩部带动的平动和转动这一部分。
2 转上臂(等同于摆小臂)就是上臂绕自身轴旋转,通俗说就是伸直手臂拧螺丝时的上臂动作。拧松螺丝时,上臂逆时针旋转的动作为旋内;拧紧螺丝时,上臂顺时针旋转的动作为旋外。由于打球时小臂与上臂多呈100度左右的角度,故转上臂我们观察到的明显现象就是小臂作水平扇形摆动(即摆小臂,图2)。
正手向前摆小臂(上臂旋内)是近台正手攻球时最多见的一个特征动作(图3,取自网络),而上臂旋外(反手向前摆小臂)则是各种反手击球技术(反手拨、撕、拉、搓、削)的最典型动作。正手摆小臂的击球效果一般撞击多于摩擦。上臂转动的外观动作变化不明显,主要依靠观察小臂摆动的水平角度变化来确定。当然,这种小臂水平方向的摆动角度要和全身各肢体对转动的贡献联系起来一起考察(参见拙贴《乒乓挥拍击球时人体旋转角度浅析》)。
B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三个关节共同包裹在一个关节囊内组成的复合关节。即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端关节。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与桡尺远端关节一起,参与前臂的旋前和旋后运动。
对乒乓球正手攻/拉球动作有重要意义的肘关节运动形式是前屈和旋前旋后(或称旋内旋外)两种。通俗的说就是收小臂和转小臂(常称转腕)。
1 转小臂就是肘关节的旋前旋后(图4)。转小臂表观观察结果常被称为转腕,其实,腕关节是不能纵向转动的。转小臂的击球效果是调节拍形,旋前为压拍击球,旋后为亮拍击球。这种击球效果往往和挥拍轨迹的内弧、外弧联系在一起(参见拙贴《内弧与外弧新说》)。
图 4 ,右边为肘关节,左边为腕关节,动作是右小臂旋前。
总起来看,转小臂并不能改变球拍重心的运行轨迹,但能转动球拍,通过改变球拍迎球角度,能显著改变击球效果。
2 收小臂就是肘角缩小,小臂向上臂收拢,运动轨迹为一个扇形(图5)。
这种看似简单的运动形式,其击球效果随上臂离开躯干的(前后视)夹角变化而变化(图6),还与挥拍弧线的时段位置相关。一般而言,收小臂的击球动作多发生在肘角小于180度大于90度时,因为此时段收小臂有向前的运动分力。此时控制适当拍形,都可对来球进行有效摩擦与撞击。当收小臂肘角小于90度以后,运动方向向后,基本上不可能产生向前的合法击球。
仔细观察图6,沉肘时,(前后视)夹角为零,收小臂挥拍扇形在矢状面(纵立面)上;抬肘时,夹角为90度,上臂侧平举,收小臂挥拍扇形在水平面上;抬肘45度时,夹角为45度,收小臂挥拍扇形在斜向45度平面内。三个扇面中肘角小于90度以后,运动方向都是向后的。关于收小臂击球效果的争议也比较多。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和每个人对击球条件的理解不同一、不精准有关。
小结一下,乒乓球正手攻/拉球动作的手臂运动可分解为四种单项动作:挥大臂(上臂前屈)、转上臂(等同于摆小臂,上臂旋内)、收小臂(小臂前屈)、转小臂(等同于转腕,小臂旋前或旋后)。其中前三种(挥大臂、摆小臂、收小臂)能提供球拍三维平动的速度或动量,转小臂能控制球拍的轴向旋转。

乒乓球规则对“合法发球”的规定主要有哪些

摘自《2006乒乓球比赛规则》
2.6发球
2.6.1发球开始时,球自然地置于不持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张开,
保持静止。
2.6.2发球员须用手将球几乎垂直地向上抛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