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农村流传的“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冬至开始数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具体哪一天开始,是怎么推算的?在农村有什么风俗和习惯吗?

夏至之后,天气越来越热,但是按照老一辈的说法,真正的高温天气还没有来临。“热在三伏”,三伏天才是最热的时候。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的意思,即我们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热六邪之中“暑邪”。同时,“伏”有趴着的意思,就是说三伏天已经热到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想动了,由此可见三伏天的温度有多高。那么,2019年的三伏天什么时候来临?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对于三伏天,农村有什么风俗呢?

入伏,一伏、二伏、三伏,如何确定时间?

三伏天的说法,自古就有了,计算方法自然也是按照农历的日期进行计算。根据农村俗语“夏至三庚数头伏”,可以明确三伏的时间是按照夏至的时间推算而来的。不像现在的日历,古代采用天干地支纪年,庚是10天干中的第七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结合12地支就确定了每天的纪年。天干10天为一个轮回,地支12天一个轮回。所以,根据“夏至三庚”的说法,就是明确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即别入伏的时间。今年夏至是6月21日,己丑日,6月22日即为第一个庚日,庚寅日,之后分别是7月2日庚子日、7月12日庚戌日。

那么,入伏的时间就是2019年7月12日,夏至三庚,庚戌日。

同时,根据入伏的时间继续推算,夏至三庚入伏,四庚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这里面,除了中伏(二伏)可能有10天或者20天,其他初伏(一伏)、末伏(三伏)均为10天。区分中伏是10天,还是20天,就看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在之前,那么中伏有20天;否则也同样是10天。而今年夏至五庚为8月1日庚午日,立秋在8月8日,五庚在立秋之前,所以中伏有20天。所以,根据推算,三伏的时间分别为:

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 为初伏 10 天
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 为中伏 20 天
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 为末伏 10 天

有了这个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推算以后任何年份的入伏和三伏的时间,比如2020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6日,初伏为7.16-7.25;中伏为7.26-8.14;末伏为8.15-8.24,中伏同样也是20天。三伏天的时间确定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可以知道今年的三伏天的时间间隔,还能明确指导农业生产,所以还是非常有价值的。掌握了这一套计算方法,下次自己就可以推算了。

三伏天有什么风俗呢?

上文我们已经分析了三伏天的计算方法,也明确了今年的入伏从7月12日开始,持续40天。同时,三伏天作为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对于农村农业生产还是非常重要的。农村有很多关于三伏天的风俗,比如在饮食上,北方地区讲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吃饺子既有“福气满满”的意思,又有夏季开胃的作用;其他地方,根据当地风俗不同,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上海有“头伏馄饨二伏茶”、杭州有“头伏火腿二伏鸡”、徐州“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等等。虽然,各地的风俗有所不同,但是都是表达同样的意思,就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要适当进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在饮食上,各地有所不同。但是在行为上,各地的风俗大致相同,就是三伏天要安神静气,避免过于焦躁。因为气温较高,身体内部虚火旺盛,容易躁动,加上饮食上丧失胃口,很容易造成内空外躁的情况。所以,在三伏天要重在养。养不是说一动不动,而是养气的意思,心态平和。

综上所述,今年的三伏天马上就要来临了,夏季的高温天气也即将袭来,我们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也要适当进补。同时,夏季高温,要懂得规避躁动情绪,调气养神。虽然三伏天气温高,我们还要防止过渡“求寒”,避免吃的太过生冷、吹的太低空调、洗冷水澡,要尽量将身体热量散失,防止出现热感冒。

农村流传的“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这是什么意思不是冬至开始数九吗

农村流传夏至三庚数伏,冬至逢壬数九,是什么意思?不是冬至开始数九吗?

是啊!我也在疑惑,因为从小的认知中“夏至三庚入伏”和“连冬数九”这些老话一直是身边老人们念叨的,每年一到冬至,老人们就说开始数九啦!

可是就在前天我的一个有关“今年数九是从哪一天开始的”这个问答中,有网友提出了异议!有人认为,“单日冬至双日九,双日冬至连庚走”,还有人提出,“冬至逢壬才数九,夏至三庚就入伏”,还有人认为,“单日冬至当日进九,双日冬至次日进九”......

真的非常感谢这些网友的评论!如果没有他们,我一直会沉醉在自己的记忆里,始终会认为连冬数九,每一年的数九天都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

个人以为,上面的这些说法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可是究竟为什么对冬至与数九天的关系,会有这么多的说法呢?!

而入伏从哪一天开始,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夏至三庚入伏”,即从夏至后数到第三个庚日开始就是入伏的第一天了!而且,头伏,二伏,三伏的天数也不一定相同!而数九天呢,就是每一个九,都是九天!这有是为什么呢?

有哪位大侠路过能解释一下,也算是一种幸运了!究竟数九天是从哪一天开始的呢?难道不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吗?欢迎各位高人留言分享!

农村节气老话“夏节三庚数伏天”,到底这个“三庚”多少天这个“伏天”又是那个伏

这些老农村记日子的说法,别说现在城里人搞不懂是哪天,就是土生土长的九零后农村娃,也是一问三不知了。“夏节三庚数伏天”,通俗来讲,就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就宣告入伏正式开始,成为初伏第一天。

当然,这个“伏天”,肯定是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一年最热的三伏天,严格来讲是指三伏里的初伏,也就是第三个庚日为进入初伏天标志。

这是妥妥的老 黄 历——“干支纪日法”,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组成60一甲子的纪年,和60组不同记日子的方式,循环使用。

有朋友问:为什么有的年头三伏天是30天,有些年头三伏天又成了40天,这个伏天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看阿兮截取的三图可知,2019年夏至后的第二天就是第一个庚日(见图1),属于庚日出现早的年景,若是第一个庚日出现早,夏至与立秋间出现了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是20天,总计伏天则为40天。比如2019年的三伏就是40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为20天)。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迟,夏至与立秋间只有4个庚日,那这一年的伏天就是30天。

因庚日看的是天干,所以10天一循环,也就是一庚(2019年6月22日)10日后为二庚(2019年7月2日),再10日后为三庚(2019年7月12日),今日已经7月3日,今年的伏天马上到了。

儿时在农村,三伏天热得受不了的时候,农村老人会说一句“不热不冷,不成年景”,“伏里多雨,囤里多米”,酷暑里庄稼就不怕夜里一场关门雨,白天又是一个大晴天,仿佛夏夜里都能听到玉米拔节的咔吧声。

三伏天里,最热的是中伏,也正是大暑时节,正常节气,这时候雨一场接一场,气温高,湿度大,属于“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的关键时刻。这几年南涝北旱,阿兮老家农村,已经连续数年三伏天抢水浇地了。2016年干旱的厉害,许多浇不上水的苹果园果农,为了保树忍痛把套上袋的苹果强制摘掉,减轻负担,就连这还有果树干旱致si。

阿兮清楚记得,我家绿豆爸的小果园,那年也有一棵苹果树死去,没水浇真是眼睁睁一点办法没有。

今年你们当地天气如何?还算风调雨顺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