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想法教学设计((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看法或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谈谈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面的一些看法或体会

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

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主要优势:

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设计需具备哪些理念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怎么让自己的教学具有设计感,具有艺术性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做一些例谈,以期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有实实在在的指导作用。

  策略一:思维再向前走一步

  为什么当下许多课堂让人听了感到肤浅乏味?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一名优秀的棋手,他走一步要考虑后续的两步、三步,甚至五步、六步。而一位新手下棋,他就只会想一步走一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也不能停留在一个环节上,而应思考一下,这个环节我能否再往前走一步,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让教学泛起思维的涟漪。

  例一:审题再向前走一步。

  我教四年级《开天辟地》是这样设计审题的:

  第一步:先分开板书“天地”,边板书边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是浑在一起的,后来出了个大神,把“天地”分开了。接着在天和地之前再板书“开辟”两字。然后让学生齐读课题“开天辟地”。

  第二步:本课题目除了读“开天辟地”外,还可以怎么读?

  生:可以读成“开辟天地”。

  师:太聪明了!这是第二种读法。还有第三种读法吗?

  生:可以读成“天地开辟”。

  师:太棒了!这是第三种读法,还有第四种吗?

  生:可以读成“天开地辟”。

  生:可以读成“辟地开天”“辟天开地”“地辟天开”。

  ……

  第三步:仅仅四个字,为什么能有这么多的读法?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中国汉字很好玩。

  生:我发现这四个字不管怎么组合,意思都差不多。

  师总结:中国汉字充满无穷的魅力,仅“开天辟地”四个汉字,就可以有五六种读法,并且意思都差不多。以后我们在读四字成语时,要多关注字与字的组合搭配,领略汉字词汇的内在魅力。

  启示:一般教师审题都会问:谁开天辟地?怎么开天辟地?开天辟地结果怎样?其实学生读了课文都有答案,以上的审题是伪审题。审题的作用有的是激发阅读的兴趣,有的是提示阅读重点,有的是提出阅读问题。喜欢发现、喜欢探索、喜欢新奇,是小学生阅读的普遍心理,因此,教师要围绕语言文字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

  例二:学词再向前走一步。

  第一步:审题环节结束后,在PPT上出示了 6 个成语———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让学生读准确字音。

  第二步: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把这6 个成语放在一起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神话。

  师:有眼光,一眼就看出了它们的共同点。还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它们每一个成语中都有人物:女娲、精卫、夸父、嫦娥、大禹、后羿。

  生:每一个成语后两个字都是讲谁干什么:补天、填海……

  生:6 个成语中第三个字词都是动词:补、填、逐……

  生:老师,我还发现,神话故事都和“天、日、月、海、水”等自然现象有关。

  师总结:是啊,因为远古时代,科学不够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了好奇和疑惑,就创想了神话故事,来解释自然现象。这些神话故事充分表达了我们的祖先创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美好愿望。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创世神话———《开天辟地》。

  启示:许多教师满足于学习新词的音、形、义,即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这样的教学太一般化,没有创意,没有新意。这一组的词语教学设计的创意在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词语之间内在的联系点。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而优秀的教师让学生发现真理。一旦教师把发现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无限的惊喜。你看学生不仅发现了它们的属类是神话故事,不仅发现6 个成语都是主谓结构,还发现了神话的内在秘密,即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想象和改造。这是多么可惊叹的发现,这就是教学设计再向前走一步的魅力。

  例三:学句再向前走一步。

  《开天辟地》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请问同学们,天地未分开之前,宇宙像什么?这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同学们很快回答这是比喻句,是把混沌一团的宇宙比作大鸡蛋。

  第二步:今天,同学们和我们的祖先比比,如果不把它比作大鸡蛋,你能比作什么?

  生:像个大气球。

  生:像个大水球。

  生:像个大泥团、像个大黑洞、像个大鸭蛋。

  ……

  第三步: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喜欢同学们的比喻,还是书上的比喻,为什么?

  生:我喜欢“像个大鸡蛋”。因为鸡蛋里有蛋青和蛋黄,也是“混沌一团”。

  生:我也喜欢大鸡蛋,因为鸡蛋里能孵出小鸡,孕育出新的`生命。宇宙里也孕育了一个盘古大神。

  第四步,有同学把它比作大鸭蛋、鹅蛋、恐龙蛋,这些蛋不是都比鸡蛋大吗,为什么不把它比作更大的蛋呢?

  生:(思考后)因为鸡蛋我们天天能看到,而其他蛋不是天天能看到。

  至此我总结道:什么是好的比喻句?就是用常见的东西,去比喻没见到过的东西,这样就让人明白易懂。混沌一团的宇宙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但大鸡蛋我们经常见到,说它像大鸡蛋,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你们的大气球、大水球虽然形象,但不能孕育出新的生命,故不如我们祖先的比喻。你看,我们的祖先多么聪明,多么智慧!我们要向祖先学习、致敬!

  启示:教师教学比喻句,一般是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本体,什么是喻体即止,很少探讨为什么用这个喻体,而不用别的喻体。思维再向前走一步,就是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为什么比作大鸡蛋,不比作大水球、大鸭蛋呢?一追问,思维就深入一层,教学就进入另一重境界。

  策略二:有比较才有鉴别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是鉴别事物的有效方法。语文学习中,比较法是常用的方法。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敲”还是用“推”,使“推敲”的一字之比较传诵千古。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对“绿”字的推敲比较家喻户晓。语文,讲究的就是咬文嚼字,推敲把玩,正如古人所言“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

  例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