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应急方法有哪些?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
发布时间: 2023-07-08

本文目录

考场作文应急方法有哪些

对于一个考生考场作文出了意外,这种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但是这个问题又常常被一些老师忽略,非语文教师又不是很清楚个中关键,没有办法做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我结合多年高三教学经历讲一讲,与天下考生共勉之。

考场作文应急不外乎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偏题,跑题,时间不够没完成。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都会使准备前功尽弃,饮恨考场。

针对偏题、跑题,补救的措施就是通过“点题”来“救题”。

许多考生或因为平时训练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或者因为进入考场过分紧张,或是因为对作文材料理解不够深刻,提笔就写,可是写着写着,忽然发现偏题了。此时考试时间下来大半,索要答题纸重写,时间不允许,启用备用卷也是须要申请的,虽说用时不多,但是高考考场分秒必争,也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写了不多,比如说文章的二分之一至到更多一些,那么还有补救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点题”的方法来进行补救。

比如说,在所举事例,所引材料后面,另起一行,(注意:是另起一行,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注意到)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如果能精警些,那更好,千方百计地把自己所写的内容与材料里蕴含的观点联系起来。

常言说,兔子急了也会咬人,人都是有三分急智,这时沉着应战冷静应对,弄不好还能另辟蹊径,别出新意而写成好文章呢!

如果写完之后才发现偏题、跑题了,那么只有自认倒霉,神仙也无法救助了。最好“补救”的方法,就是吸取教训,明年别再犯了!

针对用时不够,此时补救的方法就是尽量完篇。

有的人会说了,时间已经不够了,你还叫我怎么完篇,说的不是废话嘛!其实,我告诉你,作文完篇一个是内容、结构上的完篇,一个是形式上的完篇,要区别对待。考场上合理分配时间,还是有应对余裕的。

一般本门考试后15分钟时广播里都有一个提醒,如果预估在后面的15分钟里无法完成;或者写到最后,无法结尾的,那么可以分别处置。

第一种,用尽最后15分钟无法卒章:考生可以加快书写速度,能抢一秒就多一个字,尽量写超过600字。能达过600字,一般来说阅卷时扣分的损失就相对少多了。
第二种情况,写到考试铃声响起,还有几个字或者几行字没写完,此刻,你要在停笔第一时间之前,给你的文章末尾画上句号、感叹号或者问号!

这三种符合是完整一句话的标志,如果你是以逗号或者分号结尾的,即使你的文章写作超过800字,但依然会被当作未完篇处理,你的作文只能在不及格线下!

这种损失是最为令人惋惜的!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考得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包括知识在内涵盖多种素质的综合考试,为了避免考场出意外,我还是提倡考生平时多严格要求自己,落笔前先绞尽脑汁多深入思考一番,胸有成竹,落笔方能无悔。

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吗

问题:考场作文不让写诗,读诗还有用吗?

先得弄明白考场作文为什么不让写诗?

考场既声明了考的是作文,文与诗分属不同的文学艺术形式,用诗去代替文,显然是用驴唇对了马嘴,不倒楣才怪。

除了这点,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理由呢?当然有!古代科举考试都是要考诗的,因此对诗制定了严格的艺术规范,格律诗的规矩也因此越来越严苛,什么平仄失替、孤平拗救、四声八病、起承转合、有无出韵、有无典故、对仗是否工整等等,其实也只有这样,才能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进行客观评价。但这样一来,诗就成了呆板的应试体,严重地禁锢了思想,没有了自由发挥,应试诗因此也进入了死胡同。

新时期讲究的是要思想解放,自由发挥,这种形式肯定不符合时代要求,被摒弃也是十分自然的事。

那用自由诗代替行不行?肯定也不行。自由诗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你写四句,他作十行,你有韵,他只分行码长城,哪个好,哪个孬,怎么评判?怎么打分?一切就乱套了。

白话文经过了百年发展,早已有了较成熟的评判标准,也容易操作,更重要的是文是能致用的,只考文不考诗也是理所当然。

那不考诗,读诗还有用吗?当然是有用的!诗歌是更精炼的语言,多读诗更能增强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能力,能让你文章有更多的文采,更强的可读性,更高的感染力,何乐而不为?更为重要的是,多读诗能使人受到更多的潜移默化,让人的举止言谈更加文雅,让人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让理想和追求更加远大 。

诗对人的影响只是间接性的,不那么直接,只有越深入,才能越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浅尝辄止是没多大用的。

暮色满江方寸乱,

明灯一盏海天遥。

人生自有阳关道,

何必单寻独木桥。


考场作文如何布局谋篇

第一是一定要扣住主题,明确体裁,不要写出四不像的文章。

第二是突出中心和亮点,要有出彩的地方。

第三是尽量写议论文,不要写诗歌。

第四,布局时候要有大局观,分开段落,最好五段。多了少了都不合适。

如何让考场作文“亮”起来

要阅读与众不同的回答,敬请关注“下水诗文”。

这问题,几乎牵扯到作文的各个方面,现就考场作文“亮”起来的一些方法简述如下:

一、审准题目拟好题,醒目新颖打人眼。

现在的作文题目大致有四个类型,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它们一般都有三个部分组成,引子、正题和要求。审题的时候,这三个部分都要审,弄清楚是哪个类型的作文。审题要抓住关键词语,弄清楚写作重点、范围,确定文章体裁。全命题作文自不必说,半命题作文要补全题目,材料(包括漫画)作文和话题作文要自拟题目。补题和拟题一般要求醒目、新颖、精致,吸引人的眼球。像《赤兔之死》、《职责——永不凋零的花》《价值之花缀于责任枝头》等等都是很好的题目。

二、文章立意是关键,新颖深刻人称赞。

立意几乎是与审题同时进行的。“意犹帅也”,千古文章意为先,都是说的立意的重要性。立意首先要正确、明确,然后追求高层次的新颖、深刻。文章的立意从材料中来,又要统帅材料。立意是对材料内容的高度概括,往往同审题、选材同时进行,有时候需要反复推敲,认真琢磨,深入挖掘。在这方面,《赤兔之死》(2001年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段故事,要考生对“诚信”作出评价)做得很好。作者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突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层楼。

三、材料围绕中心选,熟真新小足典型。

审题立意之后,就是选材。选材必须围绕中心,选择熟悉、真实、新颖、细小、必要、充足、典型。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修改讲义等四件事)堪称范例。

四、安排结构有技巧,剪裁组材靠妙招。

结构安排很有讲究,很能够看出写作者的水平。立意、审题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结构安排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这就是老师们平时说的构思,包括剪裁和组织材料。对于选择的材料,不能原原本本地照搬下来,要围绕中心,该留的留,该删的删。这就是写作上的“剪裁”。剪裁下来的材料是零散的,各自独立的,需要重新组合,一件事上的材料,有的需要放在前面,另一件事上的某一部分需要“链接”在这件事的某一部位。这就是“组材”。同时,还要考虑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用什么线索,哪里设置悬念,哪里运用衬托,哪里伏笔,哪里照应,哪里详哪里略,哪里过渡,哪里点题,等等。

1.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