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家行草书法?历史上最出名的草书有那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

   草书 的情态抽象观念植根于中国 文化 深厚的土壤中, 天人合一 同自然之妙有 无法之法 意在笔先 等观念影响着书法艺术的发展,是草书中的情态抽象观念,而抽象表现绘画中的情态抽象观念则是动态的、感性的、移情的。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古今名家行草书法,希望你们喜欢。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欣赏: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1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2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3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4

  古今名家行草书法5

  草书书法书写技巧:

  五指法在执笔时手需要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1、手指实。指手指都应确实地压在笔管上,稳固地持着。

  2、手心虚。指手掌心不须绷得太紧,应适度并足以灵活地运笔即可。

  3、手背圆。是形容执笔时,手掌背圆弧且上竖的样子。

  4、手掌竖。是指将手掌竖起直立,能使手把笔拿直即是。

  唐太宗说过:“指实则筋力平均,掌虚则运用便易。”书写时手需要注意的部分内容大致就是这样了,剩下细节就有赖于书者自己去体会了。

  执笔时,松紧程度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见解。求紧者因执笔时紧握才能拿稳,也为了使字看上去显得有力。求松者却因拿笔太松而使字枯骨尽露、毫无边劲。其实他们的意思相近,只是重点部分不同而已。五个指头应各司其职、着实有力,做到“五指齐力”,执笔应“紧而不死”。适度的松紧才是正确的道理。

  其他 方法 中如四指法是指当小指不抵无名指而空悬着,甚至向外翘起作兰花状以求“优雅”;三指法是指连无名指也顶不住笔管而空悬着。这两种方法都不能充分利用正常人的肢体功能,是不全面、不可取的方法。

  鹅头法,是五指法的一种方式,是食指朝上弯曲更甚且呈鹅头状,可以使掌竖起,手腕平贴案面以便于作小楷书法。

  虎口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方式,是大拇指与食指处在一个平面上,虎口圆开以利于悬腕作大字书法。

  捻管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是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倡导的。他在书论中以其前辈书法家刘墉的体验,推行五指执法作书时应当不停地捻动笔管的执笔方法。这与前人“执笔在指,运笔在腕”的论述相抵牾,但是对追求笔画形象变化多姿似乎有一定可取的道理在其中, 学书法 的人可以自行体验作出取舍。

  回腕法,也是五指法的一种,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倡导。他说:“五指执笔,回转手腕书写,即使隆冬季节都会汗流浃背。”由于他的字深孚众望,因此仿效他的字迹的人很多,实际上这种在肌体内消耗内力、自讨苦吃的执笔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历史上最出名的草书有那些

1、《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是唐代张旭创作的草书作品。《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著录。 

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

2、《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自叙帖》自唐末五代以来一直是草书领域的热门法帖,在中国草书史上承前启后,在书法艺术领域影响深远。它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最长的作品,人称“天下第一草书”。 

3、《李白忆旧游诗卷》

《李白忆旧游诗卷》是北宋北宋草书中的力作,全卷运笔圆润,奔放不羁,恣肆纵横,如马脱缰,无所拘束,整篇如龙蛇起舞,一气呵成。

卷前残缺八十字。他曾自言于给圣甲戍年后得草书三昧;可见此卷当是庭坚中晚年后所作。此卷草书标志着黄草的突出特色,用笔老辣纷披,纵横转掣,与诗相配,相得益彰。

每行字句不等,字距颇密,而行间似稍开阔,但也不尽相等。炼行并不垂直而下,行扭颇重,时左时右,然而两下映衬,非常顺适。

4、《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是宋徽宗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作于1122年(宣和壬寅年)。

纵31.5厘米,横1172厘米,写在一张整幅描金云龙笺上。是赵佶四十岁时的精意作品,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

是继张旭、怀素之后的杰作。今藏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各有影印本行世。

5、《小草千字文》

《小草千字文》,唐代怀素贞元十五(公元799年)书。又称《千金帖》绢本,八十四行,一零四五字。

此本为怀素晚年所书,怀素晚年草书又从骤雨旋风转到古雅平淡,字与字不相连属,笔道更加苍劲浑朴。当为绚烂之极而复归平淡之作,故历来为书林所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书

狂草书法作品有哪些

《肚痛帖》、《自叙帖》、《圣母帖》、《食鱼帖》、《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等。

1、《肚痛帖》

《肚痛帖》为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石,传唐张旭书,一说为宋僧彦修书,但历来多沿承张旭说。内容为琐事书牍。

2、《自叙帖》

《自叙帖》是唐代书法家怀素于唐大历十一年或十二年(776或777年)创作的草书书法作品,为纸本墨迹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自叙帖》为怀素自述其生平大略,兼录颜真卿、张谓、戴叔伦等人对其的赠诗成文。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全卷强调连绵草势,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通幅于规矩法度中,奇踪变化,神采动荡,实为草书艺术的极致表现。

3、《圣母帖》

《圣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怀素为东陵圣母所写。

《圣母帖》写于公元793年(唐贞元九年),怀素晚年自家乡湖南出游途经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古称东陵)时所作。内容记述的是晋代杜、康二仙女蹑灵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圣母帖》为怀素晚年的通会之作,绚烂至极,复归平淡,沉着顿挫,尽脱火所,笔法圆融,应规入矩。

《圣母帖》既吸收了王献之的神采、张旭的肥笔,又兼容了汉代草隶之笔于一炉,是怀素的里程碑之作。

4、《食鱼帖》

《食鱼帖》亦称《食鱼肉帖》。钤有“希字半印”、“军司马印”、“赵氏子昂”、“项元汴印”等鉴藏印。

明顾复《平生壮观》、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吴升《大观录》等著录。帖前有米汉雯所题“翰珍”为迎首,前隔水上有项元汴手书“唐怀素草书食鱼帖”小字标识。

5、《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简称《中日友谊诗》,是林散之19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