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诗唐璜全文(拜伦的唐璜有多少章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拜伦的唐璜有多少章

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 《唐璜》 是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一部长篇诗体小说,通过主人公 唐璜 在西班牙、希腊、 土耳其 、俄国和英国等不同国家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初欧洲的现实生活,讽刺批判了“ 神圣同盟 ”和欧洲反动势力。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

唐璜的作者是谁

长诗《唐璜》的作者拜伦(1788-1824)是英国杰出的诗人,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歌以辛辣的社会讽刺和批评对自由、民主的讴歌,极大的鼓舞了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并且《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

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

唐璜的经典句子有:

1、生如白驹过隙,此身乃是草芥,任死神随意收割。

2、丈夫生世,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

3、得此一生,是那白驹过隙的相拥。

4、人世如白驹过隙。

5、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6、一轮红日正没入蔚蓝的峰峦,大自然鸦雀无声,幽暗而静止,好像整个世界已融化在其间;他们一边是平静而凉爽的海,一边是有如新月弯弯的远山,玫瑰色的天空中只有一颗星,它闪烁着,很像是一只眼睛。

拜伦的<<唐璜>>内容是什么

  唐璜》(1818-1823)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这部以社会讽刺为基调的诗体小说约16000行,共16章,虽未最后完成,但因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广阔的生活容量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歌德称为“绝顶天才之作”。
  《唐璜》的主题是对英国和欧洲贵族社会、贵族政治的讽刺。主人公唐璜是西班牙贵族青年,16岁时与一贵族少妇发生爱情纠葛,母亲为了避免丑事远扬,迫使他出海远航。于是,通过唐璜的冒险、艳遇和各种经历,广泛地描绘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唐璜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后游抵希腊一小岛,得到海盗女儿海蒂的相救。诗歌歌颂了他们牧歌式的真诚爱情。但是海盗归来,摧毁。此后,唐璜被当作奴隶送到土耳其市场出卖。又被卖入土耳其苏丹的后宫为奴,逃出后参加了俄国围攻伊斯迈城的战争,立下战功后被派往彼得堡向女皇叶卡捷琳娜报捷,得到女皇的青睐,成为宠臣。诗歌中一个场景接着一个场景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情节发生在18世纪末,但是,描绘的却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现实生活。诗人是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和当时的现实相比,鞭挞了 “神圣同盟”和欧洲反动势力,号召人民争取自由、打倒暴君。
  诗歌对英国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讽刺。英国统治阶级夸耀“自由”和“权利”,但是唐璜初次来到伦敦,就遭到了强盗的袭击。诗歌痛斥英国贵族卡斯尔累爵士为“恶棍”和“奴隶制造商”,谴责当时备受统治阶级称赞的惠灵顿为“第一流的刽子手”。英国上流社会外表华丽,内部却糜烂透顶,丑陋不堪。
  《唐璜》中的主人公唐璜源自西班牙传说中的人物,多次成为文学作品的题材。传统的唐璜形象是个玩弄女性,没有道德观念的花花公子。但在拜伦笔下,这个人物在多数情况下却以被勾引的角色出现。他的被迫出走,就是因为他或多或少地是那个有夫之妇的牺牲品。唐璜不同于拜伦其他诗歌中的英雄人物,作者无意将他塑造成“拜伦式的英雄”,其中却不乏诗人自传的成分。唐璜热情、勇敢、拒绝虚伪的道德信条。在面临饿死的危险时,他拒绝吃被打死的人,其中不乏象征的意义。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在士兵中间,只有他表现出对一个土耳其小姑娘的命运真正的关心。他没有忧郁绝望的天性,但也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他的爱情故事大多是对上流社会虚伪道德的讽刺,而他和海盗女儿海蒂的经历,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理想。
  如果说因讽刺的需要,主人公唐璜显得行动多于思想,那么诗歌的叙事者则承担起了思考和评论的重任。故事之中或故事之外不断出现的议论、感慨、回忆、憧憬,拉近了作品与读者的距离。叙事者大量的富有抒情性议论,充满哲理和深刻的思想,以及淋漓尽致的嘲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不仅揭露现实真实深刻,而且想像丰富奇特。它描写的风暴、沉舟、战火的场景等,十分精彩。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抒情描写非常出色。拜伦善于用各种诗体创作,语言幽默洗练,在英语口语入诗方面无人可与之匹敌。
  拜伦的诗歌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在中国,鲁迅称拜伦是浪漫主义的“宗主”,盛赞其人其诗“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

12 拜伦《唐璜》(节选)导读

一、 内容简介

《哀希腊》是《唐璜》中的一个独立插段,出现在第三章。唐璜在海上遇险,漂流到一个小岛,被希腊海盗首领的女儿海蒂搭救,二人相爱结婚。在婚礼上,抒情主人公设想这种场合必有游吟歌手吟唱助兴。于是,他假歌手之名,插入一曲“哀希腊”,它本身是一首抒情诗,可以独立成篇。原诗无名,“哀希腊”为中文译者所加。

(诗歌内容略)

二、 作者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

19世纪初期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3岁入哈罗中学。1805年进剑桥大学,开始诗歌创作。1807年出版处女作诗集《闲暇的时光》。1809年大学毕业,在上议院获得世袭议员的席位,第二部诗集《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1809-1811年,他游历了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希腊、土耳其。1812年,拜伦因创作诗体游记《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第一、二章,名声大噪,旋即因婚姻问题招致上流社会的恶意攻击。拜伦1816年4月被迫离开英国,起初他侨居瑞士,1817年到意大利。他先参加烧炭党人革命活动,后又赴希腊参加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解放斗争。1824年,拜伦在行军中淋雨生病去世。

拜伦用多种诗歌体裁创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的抒情诗有《当初我俩分别》、《雅典的少女》、《她走在美的光彩中》等精品。叙事诗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西隆的囚徒》以及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的《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科林斯的围攻》、《巴里西纳》等。东方叙事诗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的形象。剧诗有《曼弗雷德》、《该隐》等,政治讽刺诗有《审判的幻景》、《青铜世纪》等。

三、社会作用

长篇叙事诗《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出色的文学作品之一。它通过西班牙贵族青年唐璜的漫游历险和抒情主人公的观感议论,讽刺和批判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政治的黑暗、上层社会生活的虚伪和保守。

四、《哀希腊》的主题

爱国主义。《哀希腊》的爱国主义主题建立在古今对比的基础之上。诗人从“文教”和“武功”两个角度回顾了古希腊民族的辉煌成就。“文教”提到阿波罗神话、荷马史诗、萨福和阿那克里翁的抒情诗,“武功”列举了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海战,以及三百斯巴达勇士以血肉之躯抗击强敌的温泉关战斗,这些著名战例彰显了希腊民族勇于抵抗侵略,捍卫独立、自由的光荣传统。诗人在回顾希腊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