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哪些经典语录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么,你有什么启发?《论语》中有哪些经典的语
发布时间: 2023-07-06

有道是“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哪些经典语录看过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么,你有什么启发

此话夸大了。

靠《论语》不但治不好天下,也治不好中国。

孔孟,最好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予以保留,一家之言,而不是垄断和统治。

《论语》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录

《论语》中有一句经典的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在贫和富的状态下,如何保持最好的状态。

后一部分,则以此为引子,说明做学问和修身都要有发散性思维,知此达彼,举一反三。这和后面《公冶长篇》中子贡讲与颜回的对比是一个逻辑。

首先是子贡抛出观点:人在身处贫穷时不要有谄媚心,身处富贵时不要骄横,是这样吗?

子贡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因为很多人在处于贫穷时,会有自卑心理,为了追求利益,有可能会丧失了人格尊严,有谄媚心行谄媚事时常有之。这样做,也许会让自己处境会有所改善,但长此以往容易把自己的人格定位压低,甚至是到达沦落的境地。

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的回答是“你说的对,但是不如身处贫寒保持快乐的心态,富足有钱的,做个崇尚礼法的人。这才是好的人生态度。”

是的,贫和富是没有绝对界线的,即便有界线,也是相对模糊的。但自己处于什么行列,有什么样的心境,人生做出怎样的答卷,全看自己。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绝对导致精神上的痛苦。生活里,经济水平一般的人,如果能够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在人际关系上家庭和睦、亲朋融合,在精神层面有所行动和追求,那么即便生活贫穷,也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在如今经济发达的时代,贫富差距明显,孔子的贫而知乐、富而知礼的倡导,于今天也非常有价值。

子贡不愧是孔子的优秀门徒,他由贫富话题,很快上升到发散思维,他又说:认识事物、学习思想,其实和诗经中所说的开料、打磨、抛光一样,需要不断挖掘,最后把粗糙的骨头、牛角或者玉石胚料打造成精致的工艺品。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对子贡说:端木赐啊,从现在起我已经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你已经达到了告诉你“往”,你就知道“来”的水平了!

这里的“往”和“来”,意味丰富,它可以是过去和未来,也可以是条件和结果,甚至是已有的旧知识,和由此引发的新知识等。这就是知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到智慧的过程。

《论语》的这话名言,有没有让你感觉到了不起?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