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兄为夫(重生)荷之清扬(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楚汉相争,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之项羽,23岁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率领江东八千子弟,纵横疆场,逐鹿中原。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与几倍于己的秦军进行浴血奋战,奇迹般地消灭了秦军主力,被各路诸侯推举为“上将军”。

此后项羽所向披靡,直至进军咸阳,自封为西楚霸王。《史记》载:(项羽称)“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顶天立地的项羽,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迹:“破釜沉舟”、“鸿门宴”、“项庄舞剑”、“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最后屡战屡胜但大脑平滑、政治上弱智的西楚霸王竟败亡在屡败屡战,高智商、高情商的刘邦手下。

直到临死前,项羽还认为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就是有这样的认识,当乌江亭长要用船送他渡江,劝他东山再起时,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亭长的好意。

一、霸王祠中两首诗

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就是两千多年前楚汉争霸时“十面埋伏”的古战场,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之地。

在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从汉代起就建有霸王灵祠。

在霸王祠享殿东山墙的内壁上,镶嵌有两块大理石镌刻的石碑,分别刻着唐朝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还有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二、针锋相对的两首诗

项羽该不该重返江东,即使他真的回到江东,那里的父老子弟对他又是什么态度呢?项羽还能够再次挑起烽烟四起,逐鹿中原的大战并从而转败为胜,扭转乾坤吗?

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及史家因见解不同,而争论不休。

霸王祠墙上杜牧和王安石的诗,就是分别代表了针锋相对的两种观点。

(1)杜牧诗《题乌江亭》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杜牧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项羽刚愎自用,遭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能算一个“男儿”呢?有愧于其英雄称号。讽刺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杜牧认为战争的胜负亦未可知,也是难以预料的,失败了并不要紧,项羽才31岁还很年轻,如果能“包羞忍耻” ,忍辱负重,韬光养晦,采纳忠言,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可知。可是项羽不图重新振作,自暴自弃,一死了之,是极其错误的。

(2)王安石诗《乌江亭》

译文:频繁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

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呢?

王安石认为烽火连天的战争让百姓疲命,项羽的失败是无可挽回的。即使是他想要卷土重来,江东子弟也不会答应,没人肯供他驱使了。项羽已失去了民心,连家乡的百姓都不拥护他了,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3)杜牧、王安石的观点截然相反,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和立场不同。杜牧着眼于宣扬不惧失败的无畏精神,是借题发挥,赞扬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是诗人咏史;而王安石则审时度势,指出项羽败局已定,势难挽回,是政治家的咏史。最后的反问道出了人心向背的历史趋势。

三、李清照诗《夏日绝句》

宋代诗人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用楚霸王故事做题材 ,实际上是借项羽不肯对敌人屈膝投降的行为来讽刺南宋王朝腐朽无能,对敌妥协投降的政策。头两句讲一个人的生死都应该成为英雄。第三句点出她对项羽的赞美,第四句用“不肯”赞扬项羽不肯忍辱偷生的英雄行为,给予楚霸王以充分肯定。

结束语:时光荏苒,曾叱咤风云,力拔山兮气盖世之西楚霸王千秋功罪和楚汉争霸及其评论它的华彩诗章,早已淹没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之中,惟掩映在绿草鲜花、苍松翠柏间的霸王灵祠游客们仍络绎不绝……

李世民逼父退位、杀兄弟、废太子,却被万民爱戴千古传颂,原因何在

这其实是对同一个人不同角色的评价问题。逼老爸退位,杀了亲兄弟,废了亲儿子,这是李世民在家庭角色中的表现;万民爱戴,千古传颂,这是人们对李世民帝王角色的评价。

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色。

在家庭中有家庭的角色,比如同一个人,可能既是父亲,又是兄长,又是儿子,又是女婿……

这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又有他的社会角色。他可能是中央高官,可能是一地政府的要员,可能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能是公务员,可能是企业的普通员工……

李世民同样这样,他在李氏家族中,是李渊的儿子,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兄弟,是李承乾的父亲……帝王家族的关系虽然复杂一些,而且家族事务会影响国家事务,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渊退位,废了太子李承乾,这些都属于皇族内部事务,属于李氏家族的内务,李世民不管怎么样处理,这些都属于他在家庭角色中的表现。

李世民作为皇帝角色,是非常成功的,可以称为千古明君,这也是他被万民爱戴,千古传颂的原因。

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老百姓经过隋末战乱之后,得以休养生息,大唐也变得国力强盛,国泰民安,从而开创“贞观之治”的良好局面。

二、接下来我们来看,李世民在位期间,作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些行动以及取得的成就。

1、任人唯贤,吸纳了大批优秀人物,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秦琼、尉迟恭等。

通过科举制度,吸纳优秀庶族人士,给了寒门子弟入仕出头的机会。

2、完善政治制度,特设政事堂,行府兵制,完善科举制度等。

3、经济上,重视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使得农民可以安心生产,获得休养生息;发展商业,交州、广州、明州、福州、洪州、扬州、益州和西北的沙州、凉州发展成为大型的商业城市。

4、军事方面,灭东突厥,将吐谷浑打得退入沙漠,削弱高句丽,灭掉薛延陀,四夷臣服,战果丰硕。

李世民在家庭角色中的表现,可能有所不足,但他作为帝王这个角色,可称千古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大唐国力强盛,人民生活稳定、富足,整个社会商业发达,各民族关系融洽。李世民的统治,得到当时老百姓的认可,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所以被万民爱戴,千古传颂。

电视剧/小说中有哪些让你意难平的角色

让我意难平的是很多电视剧中的坏人,作威作福,就是不死,一定要活到最后一集!气死我啦!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武则天为什么能坐稳帝位

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武则天能坐稳帝位,据我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唐朝是李家皇朝,武则天嫁入李家,是李家一份子,她是唐高宗李治的老婆,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老妈。就算她当皇帝,帝位也算是在李家手中,并没有外流。而且古代以孝治国,儿子不好明着和老妈作对。

二是,因为唐高宗李治身体不好,武则天从当皇后开始,就在不断参政,培养自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