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孝顺的人和故事?历史上经典的孝道例子你知道哪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有没有孝顺的人和故事

身边有没有孝顺的人?

我第一个就想到泠姐,我的发小。她十几年来经年累月不辞辛苦地照顾患病父亲,可谓真正的孝顺,可是现状令人唏嘘。

泠姐生于六零年代中,比我大几岁,是家中独女(那个时代比较少),她长得漂亮,性格温和,气质也好,再加上学习成绩不错,自然是父母的掌珠,非常疼爱,不舍远离,所以,大学是在本市的师范大学做走读生。毕业以后,又是父母找的关系,留在本市的大学里当老师。

她年纪轻轻,学习事业都顺利,工作不久就看到她身边多了一个高瘦的男孩。据说是她父母首先看上之后再介绍她的,是个出身农村毕业于名校的理工男,两人可谓郎才女貌,很是般配,双方父母都很满意,不久也就顺理成章地走进婚姻了。她婚后离开父母,有了自己爱的小巢,那段日子,新婚燕尔,是她婚姻的蜜月期。

不久,儿子出生,不用说成了大家的宝贝。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再加上她父母分了新房,三室一厅,她父母就把泠姐的一家三口接过来一起居住。

所谓相处不易,原生家庭,有了女婿的加入,不和谐也就来了——从农家出来的凤凰理工男,直男本男,懒、有点小自私、不懂得照顾人、心眼小,其实说起来也是性格上的小毛病,并不是不可原谅的原则性问题,小夫妻二人的矛盾也就罢了,两位老人总是看不惯女婿,说起来也是怕女儿受苦。一开始冷言冷语,后来直接训斥,恶语相向,明明是小矛盾,有了父母的参与,不断升级,最终闹到不可收拾到了离婚的地步。

那天两人办了手续,回家的路上,孩子大哭不止,弄得泠姐和老公也忍不住,最后三人抱头痛哭,虽然离成了婚,还是一起回了家。

本来以为经历了风雨,后面的日子会慢慢变好,可惜好景不长,还是以前的矛盾,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泠姐也不是没想过搬出去,但是,父母不舍孩子,她也硬不起心违逆老人的心意。终于在后来的某一天,不知因为什么事,前翁婿大打出手,挥拳相向,彻底结束了这场婚姻。其实后来,泠姐和前夫都颇有悔意,说起对方都很有感情。但是,从泠姐的角度,他打了父亲,即便她有不舍,也不能因此伤了老父的心,也就再不能原谅了。

泠姐从此就和父母孩子一起生活了,生活乏善可陈,平淡如水,也没有新的感情经历。后来,孩子长大,父母渐老,身体渐弱,越发离不了她。那一年她父亲得了胰腺炎,非常危险,经过治疗,方转危为安,不久又中风,开始行动不便,后面渐渐思维迟钝,这是一种漫长的病弱过程,她从此开始照顾父母,到现在已经10几年了。前几年,我碰到她,当时她父亲身体还好,虽然不能动,饭量不错,她说起来还很欣慰,只是非常辛苦,夜里有时候要起床7-8次……

等我再有她的消息,是前不久,据她的同学说,她刚在省城做完手术,被一帮同学帮忙送回家,多发性恶性肿瘤,在腿上,割了很长的伤口,手术期间,移居外地的前夫专程回来照顾,但是,不会跟她回家。我急忙去看她,刚进家门,客厅里正对着门口的是一张床,一个老人就躺在床上睡着,除了他不时轻微的呼吸,状态真的不太好。旁边三个轮椅,看得出平时的生活,一个陌生的男人在旁边沙发上守着,应该是请的护工。

泠姐在里间卧室床上躺着,她暂时不方便随意走动,她告诉我,是生长在大腿肉里面的肿瘤,非常罕见,除了手术,没有其他任何治疗手段,每隔一段时间去复查,有问题就再做手术……

泠姐可谓非常好的一个人,不仅孝,她以自己女子瘦弱的双肩,一个人孤独地撑起这个家,为了生病的父亲,付出很多(父亲身体肌肉萎缩,排泄困难,都是她多次动手帮助;还有很多,不一一细说)。而且顺,人生大事,几乎都或多或少地受父母的影响,接受父母的意见。但是,她的命运却让人感叹,好人没有好的生活。

我想说的是——如果她能在孝顺父母的同时,多一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比如,再寻一段爱,有人可以帮忙分担重担;比如,多请人帮忙照顾,自己多些陪伴。也许,生活的现状会有所不同。

祝福泠姐,愿她度过艰难,明天越来越好。

历史上经典的孝道例子你知道哪些

介子推与寒食节的典故。晋文公重耳,当年被他爹放逐到国外。颠沛流离周游列国都没有安身之地,身无华衣玉食,立无安身之地,友邦诸侯无人乐见!唯有身边一群死忠之士相伴,前赴后继,不离不弃!那日贫困交加,三日粮绝,重耳饥馁万分,几近昏厥。众人百无一计,如何是好?良久,手下谋士介子推满身是血手捧一大块肉回来,众人大喜,主公有救,众人争问来由,推谎称野兽之肉。重耳三口干掉,满血复活,后知乃介子推自割其股以飨圣主。重耳颇为感念!历经磨难主仆入主晋国,众人翘首以待封赏,介子推功劳第一。但是他自觉愧对母亲,希望回乡尽孝。怎奈他不受官,其他人也无法加官。所以众人暗地怂恿晋文公一定要让介子推受封。无奈为孝道他背着老母进入山中躲避。重耳闻言无了奈何,山高林密,根本找不见他,大臣建议,放火烧山逼他们母子出来。火起烟密,怎奈介子推母子宁死不出,最后葬身火海!何其悲壮,自古孝道,有过于此?晋文公后悔无极,介子推风光大葬,特令每年清明前一两日为寒食节,不可用火。这就是故事始终,历史孝道美德很多,花木兰替父从军,岳飞尊母教诲精忠报国,但为尽孝到如此悲壮者非介子推莫属

感人、简短的孝心故事有哪些

从孩子细微之处见孝心!晚上我与十二岁的小儿子一起去吃烧烤,他点好了安静的坐在桌子旁边等着,见我不坐也没吭声,过了大约十来分钟他站起来说:妈妈你坐吧!这个凳子暖和了。他知道我坐冷板凳会肚子痛,自己用小屁股给妈妈暖凳子!看着他稚嫩的小身影心中感慨:有儿如此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