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赵嘏抒发了什么情感?赠别,赵嘏,抒发了什么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赠别赵嘏抒发了什么情感

赠别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诗人即将与友人各奔东西,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秋草、残阳等凄凉的景色勾起了诗人的愁思,表达了诗人离别朋友后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与朋友管弦相伴,如今分别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拓展:

赵嘏 , 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唐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赠别,赵嘏,抒发了什么情感

运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用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这首诗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