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麦客歇业 台投资名家:台商在大陆竞争力渐失-飞外
发布时间: 2023-07-06
据中时电子报7月11日报道,由台商出资成立、位在大陆东莞的大麦客大卖场(T-MARK)日前停业震惊外界,对此台湾财信传媒董事长、台湾投资名家谢金河在脸书上感叹,台商在分三路的竞争力正节节败退,因电子商务兴起,迫使大麦客大卖场吹熄灯号,这是个大的警讯。 谢金河指出,这些年来,很多在大陆的台商从制造业转型向内需零售业发展,除了大陆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之外,在东莞成立的大麦客更是被寄予厚望,现在却面临退场窘境。大麦客大卖场是在2011年由岳丰科技董事长叶春荣号召所成立,当时由岳丰出资14%,其余则由台协干部集资成立。刚开始大麦客取得207亩土地,一亩地租成本只要人民币20万元,而且这张执照还许可到全国各地开设分店,当时,所有股东都觉得这张执照真的太有价值了。 谢金河强调,但没想到大麦客从开张至今每年都赔钱,反而成为台商转型的重要败绩。大麦客大卖场主打正宗台湾商品,后来更积极推动台湾夜市观光,但都无法扭转颓势。由于电子商务的网购力量太强大,让大型卖场毫无招架之力,“台商淡出制造业,如今连内需零售业也败退,大麦客出局,是个大的讯号!”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7月1日起,位于东莞东城的大麦客暂停营业,在东莞的台商和市民中引起热议。 这是大麦客一年以来的第二次大的战略调整。作为东莞台商转型的范本,大麦客将何去何从? 7日,大麦客商贸有限公司执行长邱全成约见南方日报记者,向记者讲述了大麦客自2011年5月开张以后,历经5年多的探索和转型历程。并向记者表示,大麦客不会落幕,只是战略调整,还会再开业。 邱全成说:“大麦客的成立,目的是帮助台资企业的产品找到一条内销的通路,目前来看,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而且投入的股东都亏了一些钱,未来将转型为教育城和跨境电商产业园,这两项业务还是围绕台商的转型和通路问题。” 但是邱全成也坦言,大麦客的转型之路依然艰难。原定于今年11月份重新开业,目前看来也有可能会推迟。但是大麦客一定会继续开下去。 饱受国外市场动荡之苦台商搭建大麦客谋出路 在1998年金融风暴中,包括台商在内的广大东莞外资企业饱受国外市场动荡之苦,在开拓国内市场时,数目不菲的进场费、上柜费也让企业难以忍受。有效的营销渠道成为横亘在转型企业内销路上一道坎。有的转型企业甚至刚刚在内销市场打出了品牌就倒闭了,因为资金和人才没能跟上。 2010年,从金融风暴中缓过劲来的东莞台商痛定思痛,决定自建通路,开拓内销市场。由时任东莞台商协会会长叶春荣发起,面向协会的4000多家会员企业公开募股,筹集首期运作所需的2.6亿元,成立大麦客商贸有限公司。邱全成作为重要股东进入大麦客至今。 日前,邱全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持股数,但他是大麦客持股排名前十的股东之一。 从台商协会的职位退下来后,邱全成便进入大麦客担任执行长一职,负责起大麦客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邱全成透露,最开始的时候,大麦客敲定的总部地址是位于东莞滘蔡白村的港口大道和东莞大道交会地块,占地约200亩。但是东莞市政府出于帮助大麦客的原因,将东城的一处物业以很优惠价格租给了大麦客,这便是后来的大麦客东宝店。而最开始看上的那块地,本来已经交了500万元的定金。但是定金去年被退了回来,地也没有拿到。 2011年5月31日,大麦客东宝店隆重开业,其销售包括东莞在内的大陆台商生产的产品占到30%,台湾引进的产品占20%,进口的占一部分,还有一些大陆的一线品牌。 大麦客采取会员制,只有会员才能进场消费,但是这一模式直接导致了大麦客水土不服。 会员制并非经营不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电商冲击 邱全成说,当时在讨论经营模式时,董事会成员比较了台湾所有卖场的经营模式,最后决定借鉴Costco(中文名“好市多”,下同)的经营模式——会员制,控制同类产品的品种,比如纸巾,只销售1—2个品牌,使单个品牌的销售量增长,从而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下降。 他还透露,以仓储会员店著称的好市多虽然门店数量是沃尔玛的零头,但单店的经营业绩却是沃尔玛的4倍。而好市多在台湾以物美价廉著称,在许多台湾人以及海外生活过的华人中颇有口碑。2010年,好市多在台湾只有4家店,每一家都爆满,所以董事会决定大麦客在定位上学习走好市多“高品质、平价”的路线,认为会员制这种模式也能在东莞取得成功。 于是,在开业时,消费者就必须缴纳350元办理会员卡才可以入场选购,这让当时的东莞市民很难接受,大麦客人气也受到影响。即便大麦客承诺在一个月内可以“无因退货”,也没有换来多少消费者的热情。 直到现在,邱全成也并不认为会员制是导致大麦客经营不善的原因。他说,后来大麦客向消费者发放了350元的现金券,可以在商场消费,实际上相当于办理会员卡是不用钱的,但是同样没有起色。 至于外部认为大麦客管理人员水平不行,邱全成更加不认同。“大麦客的管理人员确实大多是台湾人,但是股东都是做了多年工厂的老板,说不懂管理是假的,而且很多管理者是从台湾的好市多挖过来的,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邱全成说。 其实,不只是大麦客,从去年以来,家乐福石龙店、百佳超市聚富豪苑店等多家大型超市陆续关门。对此,邱全成认为,这些都是受到了电商的冲击,实体店举步维艰。 转型方向 A.主动做跨境电商 更好服务东莞台商 除了电商的冲击,大麦客原本计划的网络也没有发展起来,只有一家店,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邱全成说,除了“大麦客”这一品牌,公司还想成立了便利店品牌——小麦客,一种是大卖场,一种是便利店,试图发展两种不同的业态。小麦客的模式类似于美宜佳,将店开进社区,但是前后也只开了4家店,但是都陆续关门。而大麦客方面,公司则想将其开到成都和沈阳,但是最后也没有开起来。 作为外地选址考察团队成员之一,邱全成说,大麦客在外地开店的一大难点就是选址,这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房地产,地价都比较贵,拿不到优惠的价格,风险很大,所以最后这一设想也搁浅了。 规模化的设想搁浅后,大麦客只能在经营内容上做调整。2015年8月20日,大麦客举办的联合跨境电商产业园启动暨跨境双百对接会,到会参加的303家制造企业,其中有一半是东莞台企。衣服、鞋帽、箱包、小家电、玩具、家具……应有尽有。 琳琅满目的展示品吸引了包括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京东海外平台、GET货源平台等电商服务商率队前来对接,仅亚马逊就从深圳带来了30多个电商卖家。 对于本次对接会,大麦客董事长叶春荣深有感触地说:“台商有着为世界所认同的制造能力,但不善于销售,对于国内电商,台商可以说是看得着而吃不着。东莞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对于台商来说是个绝佳的机会,我们不能放过。” B.未来计划建教育城 帮助培训台企管理人员 除了计划做跨境电商外,大麦客还于去年底推出了台湾夜市一条街,通过将原汁原味的夜市文化搬到大麦客来吸引人气,生意火爆。 邱全成(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李白。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说,当时有很多朋友打电话向他祝贺。但是没想到春节后东莞雨水特别多,原本红火的生意变得惨淡,于是邱全成决定暂停营业,再次筹划转型。 邱全成表示,大麦客建筑面积有46000多平方米,除了1万平方米用于跨境电商产业园和一小部分用于展览外,剩下的近3万平方米将全部用来做教育城。“教育城除了面向学生市场外,更多的是面向职业教育。” 邱全成说,大麦客“协助东莞台商转型升级、拓展内销市场”的使命直到目前还没有变。这样的设置,还是从帮助台商的角度出发。跨境电商产业园可以帮助台商搭上电商这个快车,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培训台企的管理人员,尤其是台商面临接班问题,广大的台商二代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谈及这几年大麦客的收益问题,邱全成称,大麦客确实亏了很多钱,具体的账目是由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做,不方便透露。但是,这些亏损没有伤到股东们的根本,还处在股东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他认为,大麦客还是可以赚钱的,因为物业签的是20年的租期合约,目前还剩大约15年,当时东莞市政府出于帮助台商转型的目的,租金很优惠。然而对于大麦客而言,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帮助台商的转型发展。 邱全成表示,大麦客的成功与否,事关东莞台商的脸面,所以不会落幕,经过短暂的战略调整后,将继续对外营业。 作为东莞台商转战内销的一块试验田,大麦客要扭转困局,还要继续努力探索。 (飞外网综合中时电子报、南方日报报道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