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32岁离家62岁回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13年感动中国的颁奖舞台上,在10位获奖者中有一名银发老者。他当年虽然已经是87岁高龄,但是身板硬朗,且精神矍铄。

这位耄耋老人满脸笑容地登台领奖,组委会给他的感动中国颁奖词是: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这位老者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他的名字叫黄旭华,他是“中国的脊梁”。

黄旭华登台领奖

2017年9月的“开学第一课”《中国好人》,91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这位好人,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节目录制。

给学生上开学第1课,黄旭华当之无愧。他是大家学习追捧的对象,大家追“星”就该追黄老这样的老一辈科学家。

在“开学第一课”这个大舞台上,黄旭华现身说法,他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不重名利,甘于奉献的老一代科学家的精神,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

美国一上将曾说过,如果中国没有这三个人,美国不会如此“忌惮”中国,而这三个人就是黄旭华、钱三强和钱学森。

曾经,拿破仑也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这头雄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展开全文

黄旭华

事实证明,中国在觉醒后,很快就立于世界强林之列。而追根溯源,正是因为中国有像黄旭华等人这样的优秀的为国做奉献的科学家,我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曾经,苏联的赫鲁晓夫轻蔑地说道:中国人永远也造不了核潜艇,其霸气可见一斑。但中国人不信邪,更不服气。

硬气地回应赫鲁晓夫:“核潜艇,中国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30年,32岁离开老家,62岁还。而临危受命的就是黄旭华,一位在国内土生土长,没有喝过洋墨水,中国人自己培养出来的科学家。

赫鲁晓夫或许做梦也不敢想,黄旭华默默工作30年,花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把核潜艇给研发了出来。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30年来隐姓埋名的无名英雄黄旭华。

黄旭华从1958年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直到1987年,他的身份一一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才被公布于众。

黄旭华,1926年生,祖籍是广东揭阳,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阳,生于汕尾,三个身份缺一不可。”

黄旭华

黄旭华原名是黄绍强,这个名字也是寄予了他的父亲对他的厚望,父亲希望他自强。

黄旭华的爷爷黄华昌粗通医术,而且是一名武秀才。黄旭华的父亲叫黄义林,兄弟三人,他行二,是乡村的医生,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

黄旭华的母亲叫曾慎其,曾在女校读书,这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非常难得。而曾慎其的父亲,也就是黄旭华的外祖父则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医生,非常开明。

黄旭华的父母亲结婚后,刚开始就在汕尾定居,一起在汕尾福音医院工作,他的父亲在内科工作,他的母亲在妇产科工作。

后来,黄旭华的父母亲开办了“育黎药房”,悬壶济世,口碑极佳。黄旭华父母笃信基督教,乐善好施,积德行善,热衷公益,兴资办学。他们的爱国情怀,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对黄旭华影响很深。

黄旭华

黄旭华的父亲非常有气节,即使日寇入侵时,把刀子架在黄旭华的父亲的脖子上,胁迫他做“汉奸”时,也被他一口回绝,说即使,也不为日本人服务。好在黄旭华的母亲反应快,塞了一把钱给领头的汉奸,他的父亲才躲过了一劫。

黄旭华兄弟姐妹九人,七子二女,他在家行三,被称为“三哥”。

黄旭华小时就表现得非常聪明,在陪伴二哥读书的过程中,二哥没有背过的内容,他已经早就烂熟在心了。

而且黄旭华还乖巧懂事,也富有创新精神。他小时候曾经用木板做成了一架玩具飞机,飞机能在天上飞翔一阵。

他也曾用木板造了一艘船,并且在船底掏了一个洞,想利用燃烧木炭制造动力来让船开动。虽然,造船是一次失败的经历,但是在他小小的心里已经埋下了自己将来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而发奋图强的种子。

黄旭华

受父亲的影响,黄旭华有一副好嗓子,还会弹奏扬琴,吹口琴,拉小提琴,这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他也会挤出一点时间自娱自乐。

生长在战乱的年代,黄旭华的求学的生涯也是异常坎坷,但是再艰难的环境也没有阻挡住黄旭华求学的路。他与哥哥一起在当地的中学——聿怀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由于战事的原因,他和哥哥辗转去了广西桂林中学读书。

1941年,经历了两个月的辗转之后,黄旭华哥俩终于到了桂林,顺利进入了桂林中学读书。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旭华把自己的黄绍强的名字改为了黄旭华,取“旭日荣华”之意。

黄旭华

黄旭华求学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喝稀粥,吃不饱是经常的事情,用油条蘸酱油吃,对他们来说就是美味大餐了。最危险的一次是黄旭华身无分文,在出租屋里饿了三天,直到人非常虚弱,出冷汗。此时,家里的汇款单如同及时雨来到了他的手中,才助他去桂林求学。

1944年,1945年,黄旭华辗转多地进行求学,先到了重庆,在国民政府为流亡学生开办的大学特设先修班进行学习;后以第一名的佳绩进入了国立交通大学造船系读书。

其实,黄旭华也同时被保送到了中央大学航空系,虽然收到了中央大学航空系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但是他还是放弃了中央大学,最后选择了去当时有“东方的麻省理工学院”之誉的国立交通大学读书。

黄旭华在报考大学时选择的是航空系与造船系,是因为在日寇入侵时,看到同胞被日寇杀害时的惨相,激起了他的爱国心与报国志,他立志去大学学习技术,为提升国家的国防实力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黄旭华

但是不论在哪里求学,黄旭华的综合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大学期间获得了很多次奖学金。

在交通大学,黄旭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秘密加入地下党,加入“山茶社”,走上了革命道路。他与敌人特务斗智斗勇,机智的保护同学,有两次还险些被敌人抓捕。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了。当时,他想参军去解放自己的家乡广东。当黄旭华站在报名参军的长长的队伍中时,一位同学却告诉他,组织上让他到上海市委第一党校进行4个月的学习。

在上海,黄旭华系统地学习了党的有关知识与纪律,认识了像陈毅,谭震林这样的很多党的领导人。

之后,十几年间,黄旭华先后在上海军管会船舶建造处、上海招商局(海运局)、港务局、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工作。

黄旭华夫妻结婚照

结缘李世英,当时黄旭华与李世英二人都在港务局上班,李世英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了。确切地说是因为李世英太优秀,本打算考大学的他她,被政府提前安排了工作。

黄旭华当时是团委书记,是李世英的上级,人非常干练。李世英性格活泼,开朗大方,年轻漂亮,二人相互在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一年后,黄旭华被调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上班,而李世英因为优秀也被选送到大连海运学院学习俄语。

其实,在交通大学读书期间,黄旭华曾经有过初恋情。但是由于出身不同,二人的志向不同,最后由恋人变成了朋友。就这样拖着拖着,慢慢的黄旭华就年龄大了。

黄旭华与李世英的再次邂逅,是在两年之后,他们都被分配到了船舶工业管理局设计二处工作。他们二人一个当翻译,一个跟着专家学技术,常常是一起工作,暗生情愫。

黄旭华夫妻

缘分就是这样,它再次叩响了黄旭华与李世英的心门。缘分到了,就注定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

1956年,30岁的黄旭华与李世英喜结连理。一年后,他们的大女儿黄燕妮降生。

而1958年,黄旭华的工作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因为他被调到北京海军,接受了一个绝密任务,研制核潜艇,任核潜艇研究室副总工程师。

当时,上级和黄旭华约法三章:

1、你被选中,说明党和国家信任你。

2、这项工作保密性强,这工作领域进去了就出不来,犯了错误也出不来,出来了就泄露了。

3、一辈子出不了名,当无名英雄。

由于黄旭华从事的是机密工作,是有组织有纪律要求的,不能对任何亲人说出实情,包括对父母,和儿女都不能透露自己的工作内容、性质和单位名称。

而且,黄旭华工作非常忙,难得有空闲的时间。

黄旭华

在从事核潜艇工作30年年间,黄旭华一次也没有回过老家,没有看望过父母。即使他的父亲,他也没有去尽孝。

偶尔和老家通信,黄旭华也是只留下自己的信箱,只是说自己在北京工作,其他的只字未提。

黄旭华的亲戚,兄弟姐妹对他的误解很深,觉得父母白养了他。但是他的父亲母亲深信儿子的品性错不了,黄旭华一定是在做大事,一定是在忙。

偶尔,黄旭华回家一次,他的女儿们非常惊讶,戏称他来家里出差来了。

但是,黄旭华虽然与两个女儿聚少离多,但是他用“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默默的影响着孩子们。

黄旭华靠着书信与妻儿沟通,而他的李世英贤惠又深明大义,她独自抚养女儿们,替丈夫照顾年迈的双亲。她知道丈夫从事着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是不能说,但这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