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网上丝路:云南从雪山之巅走向大洋彼岸,让象往成为向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会议以“智慧创新共启未来——服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71个国家及地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展、洽谈。

其中,新增的“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展区独具特色,该展区用以展示澜湄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及交流成果,深化澜湄合作,推动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

2022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开创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决定》中提到:“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守护好云南旅游金字招牌,实施数字赋能旅游行动,加快云南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

可以说新一轮数字化革命也势必带动旅游业的革新,数字传媒也将持续成为未来宣传的领衔风口。

立足于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我们需要搭建这样一条网上丝路,打开一扇新的国际传播大门,让云南故事、云南声音沿丝路一路盛放。

以旅交会为契机,云南文旅的海外宣传力度将持续加大。

近年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云南艾瓦特达成合作,通过Google、YouTube等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云南文旅项目,内容涵盖云南民族文化、自然风光、特色美食、非遗传承等内容,分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的新丝路故事,将云南之声传播到了大洋彼岸。

截至目前,艾瓦特帮助云南省文旅厅完成海外数字广告展示9340万次,网站访问118.7万次,以及YouTube视频播放280.5万次。

云南,集万千风情于一身

云南在文旅资源方面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云南不仅是整个中国旅游资源的高度概括,更是三亚(东亚、南亚、东南亚)文化融合的缩影。

总的来说,云南西北部是高山仰止、大江奔流的壮阔景象,西南部则以异域风情、物产丰富著称,而整个东部则可以归纳为中原文化和喀斯特风景。

展开全文

从地势来看,云南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云岭、苍山、哀牢山为界,东部为滇中红土高原和滇东喀斯特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西部则是横断山地丘陵。

在滇西北部,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5000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年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于是这里有著名的梅里雪山、玉龙雪山、碧罗雪山、白马雪山等各大雪山奇景。

分界线以东的地区,从地质上看大都属于喀斯特地貌,文山普者黑、曲靖罗平喀斯特峰林中的九龙瀑布、昭通的五德天坑、昆明的石林、红河泸西的阿庐古洞等美景都与喀斯特地貌密不可分。

云南北高南低的地形加剧了气候变化,使得南北900余公里的范围内出现了三个气候带,相当于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的气候变化: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长夏无冬。

在一个省区内,同时囊括了寒、温、热三带气候,因此云南便盛传“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美名。

这条天然的分界线还影响了云南的文化发展。相对而言,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东部比西部的横断山区海拔要低,也就导致了东部的交通更为便利。早在秦代,连通川滇的五尺道就已经修筑,使得中原文化得以在滇东传播开来,一直延伸到了红河州的石屏和建水一带,因此东部很多县城里都有文庙。

然而到了石屏和建水,却遇到了天然的屏障——哀牢山,中原文化难以再往西部发展,所以仅一山之隔的西双版纳,建筑特点和人文环境就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除西双版纳外,几乎全部滇西南——普洱、临沧、德宏都是这样的异域风情,原因就是天然的分界线阻隔了大部分中原文化的传播,从而使得当地的民族风貌比较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西双版纳异域风情

此外,云南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同时,云南也是全国动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

因此,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的旅游胜地,其中光国家5A级景区就有八处。云南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闻名于世,中国再也没有一个省份像云南这样,集中如此多样的元素,诞生如此多元的文化。

如今,国内的云南游热潮已经渐趋饱和,我们需要把眼光聚焦于海外市场。得益于《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计划》和《云南高质量对接RCEP行动计划(2022—2024年)》的推行,云南跨境旅游和跨境电商等行业发展势头向好。

云南艾瓦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向世界传递“云南美”,先后与云南省文旅厅、迪庆州文旅局和玉溪市文旅局达成合作,通过Google、YouTube、Facebook等海外主流线上平台宣传展示云南及两地州市独特的民族文化、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等,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效果。

2021年,艾瓦特承担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部分国际传播工作,助力云南省委宣传部COP15国际传播。

生物多样性的美好“象往”

2021年,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野象群一路北上成了海内外年度热词,这群野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进墨江,过元江,拐石屏,穿红塔,到峨山、新平,最远到达晋宁,行程超过500公里,网友调侃这是要参加COP15的节奏。

据不完全统计,象群北上南归相关有效信息超过67万条,参与报道的海内外媒体超3000家,覆盖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网阅读量110多亿次,荣登“云南热词”榜首。

随着象群的一路迁徙,COP15也在昆明拉开了帷幕,这群可爱的“大象旅行团”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形象大使。云南多样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多样的生物世界,是中外闻名的“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香料王国”、“药物宝库”、“天然花园”。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

5天时间,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为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凝聚了广泛共识、奠定了坚实基础。COP15领导人峰会上,《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中国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主张和行动。

同时,会议期间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平行论坛——生态文明论坛,这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的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转化探索等7个主题,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

从2021年10月8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到大会期间组织10场重点新闻发布活动,再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举行两场媒体见面会年以及云南省策划的4场主题采访、10场云访谈和城市采访活动,“COP15”当仁不让地成了继象群南归后的又一媒体关注“热词”。

丰富多样的社会宣传活动掀起了全民参与共讲生态文明故事的热潮。云南艾瓦特CEO谭孟良认为,艾瓦特作为云南省本土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网站建设和海外数字营销的专业优势,承担起应有的使命及社会责任。

活动启动后,艾瓦特积极参与到与COP15相关的宣传推广工作中来,帮助提升活动在海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通过搭建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相关的英文网站页面、对COP15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及国际网络视频演讲大赛进行Google广告营销宣传,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媒体参与到了COP15的宣传活动中来,扩大了会议的参与度、知名度。

借助此次讲好中国生态故事的绝佳机会,云南广播电视台摄制COP15大型纪录片《生命之歌》,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为拍摄主题,推出了《我们的山脉》、《我们的江河》等7个篇章,陆续登陆央视纪录频道、国际频道,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各外语频道(英、法、西、阿、俄),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海外平台同步发布,全网播放量破亿,获得了较好的国际传播效果。

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联合了多语种主播及拥有百万粉丝的外籍主播在昆明开展直播活动,根据特定对象国受众发布特色报道,比如日语《“芸”游云南 打卡昆明翠湖公园 拥抱大自然》、马来语《来云南,必来一碗米线啊》等图文内容,多视角、多形态、多平台地向全球展示美丽春城。

相关数据显示,该直播活动在海外社交平台总阅览量达1320万,总互动量超过115万。

在这一场盛会中,各大媒体营造出的良好舆论氛围展现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有效提升了国际舆论引导力,也让世人对云南多了一份“象往”。

从雪山之巅走向大洋彼岸

“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

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造就迪庆成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地处“亚洲水塔”东南端的迪庆,是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乃至全国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作为云南唯一的一个藏区,迪庆有的是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与安逸,世界级的雪山、草原、蓝天、碧水、洁净的空气、藏民热情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