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李大钊传读后感(从《觉醒年代》看李大钊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从《觉醒年代》看李大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影视作品相继问世。其中一部电视剧在众多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觉醒年代》。《觉醒年代》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展示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光辉历程。在这部电视剧中,我看到了李大钊,我心中的英雄,这也让我对他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我第一次知道李大钊的名字是在小时候读李星华的回忆。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感受到了李大钊作为一个父亲对家庭的关心和爱。在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中,我了解了“五四运动”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李大钊在《新青年》中发表的《青年》一文至今记忆犹新:“用我的青春,创造一个青年家庭、一个青年国家、一个青年民族、一个青年人、一个青年地球、一个青年宇宙,享受他的无限生命……”。笔是他的武器,公众的思想是他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封建思想与新文化思想发生了碰撞,他的青年时代对中国的旧文化、旧思想、旧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成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我的学习和教育中,我重读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觉得书中的李大钊形象生动。袁世凯与日方签署了21条屈辱条款,点燃了留日李大钊的爱国热情。回国后,李大钊结识了新青年,推广新文化。后来,由于张勋复辟,他被迫南下。在此期间,他深入到辛勤工作的群众中,深刻体验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并意识到中国需要启蒙和变革,让底层中国人过上“人民”的生活。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激励并激励了李大钊,他正在努力探索中国的未来道路。他发表了《法俄大革命比较观》、《普通人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著名文章和演讲,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也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变成了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我感受到李大钊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李大钊被绞死时,陈独秀非常伤心。我的心也很难过。我真的理解李大钊的伟大,理解那些为中国寻找出路而牺牲生命的前辈们的伟大。李大钊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誓言。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作为一名热爱中国共产党和致力于加入党组织者,我将把我的青春献给党的事业,用我的行动实践“青春”的誓言。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觉醒年代讲述了先人们建国的种种艰辛,这部电视剧的呈现让人们窥视到先人们建国的不容易,在看完这部电视剧以后相信很多人都有所感悟,下面我整理了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1

  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暑假,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想到里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无穷。

  《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所处的那段时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展示了100年起中国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的不断追求真理并且慢慢摸索,摸索着就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当时中国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奋斗。

  在这部剧中,我最喜欢陈独秀这个人物。因为他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无惧,国必不国。”所以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报效国家。

  作为21世纪的新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培养自己报效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其境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五四运动的精神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复兴之路在新的无数青年脚下越走越长。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2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诉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出生在和平年代,无法体会剧中所展示的那个年代的感觉,但能感觉到那段历史时期真的是乱,保皇党,革命党,军阀势力,犬牙交错,轮流上演,三年两复辟,拿着马尾当辫子,剪了又续上,续上再剪,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剧中辜鸿铭是一个保皇党,他在剧中的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他说:“我的辫子在脑上,看得见,有人的辫子在心中,看不见。”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精通九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在那个年代,竟然能有如此渊博的学识,着实让人震惊。看来,无论外部环境怎么样,修身,提高自身能力,都是有一定可能的。

  另外一个感想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发展的趋势,逆着趋势的势力在大势面前都会被碾压的粉碎,虽然经历了两次复辟,但终归还是走向了民主,这是大势所趋。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实事求是,从自身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

  胡适因为一篇《文学改良刍议》得到了陈独秀的关注和赏识,邀请他做了《新青年》杂志的同人,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过程中,两个人的思想观念也都是比较统一的,到了剧末,却分道扬镳,只能徒呼奈何。人各有志,如果在前行的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应当双手欢迎,携手同行,当某一日志趣不在同步,我们能做的不是强迫别人跟自己有一样的想法,而是相拥而别,愉快的向对方道一声:“珍重,有你陪我走的这一段路,很快乐,谢谢你。”

  觉醒年代观后感300字3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一些文人,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视终于出了一部《觉醒年代》,犹如高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实乃三生大幸!《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的质感,年代感画面感极强,清晰勾勒出大时代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所有大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反思当下我等众生,物富思空,望尘莫及,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桐扮演李大钊,于和伟扮演陈独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强大的演员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情感纠葛。使得人物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可信而有感染力。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演的非常好: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常常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棒棒哒!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