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说课和上课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说课和上课有什么区别

说课和上课的区别如下:

一、步骤不一样。

说课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说教材分析。

2.说学情分析。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上课步骤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讲授新知。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二、面向对象不同

说课面对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上课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三、教学用语不同

说课可以用教育专业术语

上课要用课堂教学用语和儿童化语言相结合。

四、时间不同

说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上课时间一般为40分钟

幼儿小学化教育,是揠苗助长还是智力启蒙

我觉得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弊大于利的,现在国家已经有明确的指令,禁止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教育了。

因为这种做法是属于“拔苗助长”的行为,幼儿园的孩子还是现在还是以玩为主的,等孩子到大班的时候可以为孩子进行幼小衔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小学生活,并且幼小衔接对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可以说是孩子幼升小之前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了。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专业的幼小衔接课程,现在很多幼小衔接都是只注重孩子的知识衔接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我家孩子之前选择过火花思维的课程,各方面都比较不错,孩子也很喜欢,比较适合。

为什么许多老师说,教师最大的悲哀是教好了别人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没教好

文卷观点,这个说法确实是许多老师中的现象,我本人就深有体会。我所教的班级从来排名都是前几名,可回家后就累的不想说话了,还要做家务,晚上还要背课,从来没有坐下来好好的教教自己的孩子。许多教师也和我一样,自己的孩子没有教好,却把别人的孩子教成优秀生。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他是一份良心活儿,教师的许多工作很难进行准确量化评价,只有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便说明教师是负责任的。

因而责任心便成为影响工作最重要的因素。强烈的责任心会促使教师热忱地、自觉地、积极地、认真地投入工作。

每位老师心里都知道,谁都想让自己班里的学生考100分,因而都从各个方面暗暗的较劲,白天上一天的课,晚上回家还要背第二天的课。

教师的职业是说话最多的职业,一天上完课回家,累的真是一句话都不想说,好想清净清静,当自己在备课,孩子在写作业时,真的懒得不想再去处理孩子的作业,日久天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就是一般化而已。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一天,累的筋疲力尽,回家还要洗衣做饭处理家务事,孩子的学习根本就是靠自己完成,这样的环境给孩子带来的只能是对不起。

总之,一部分教师和我有一样的经历,为人师表,的确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没有愧对自己的职业,也对得起所教过的学生,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但是,唯独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和对学生那样尽心尽职,也没有为他们认真的去辅导功课,为此,这是对孩子一辈子的歉疚,也是心中的一件憾事。

我是文卷,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会尽力帮您解答。

近几年发生了多起学生跳楼、跳水自杀事件,我们需反思些什么

面对学生跳楼、跳水自杀事件、我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作为家长、学校应该反思重视、

现在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家长都盼望自己孩子成“神童”、“成龙”、“成凤”、无限制对孩子施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当今学校教育部门、一门心思只抓分数、成绩压倒一切!举办各种校内校外补习班、让青少年心理压力山大、孩子们太累了,失去了青少年该有的幸福和快乐!

现代的孩子都是独生多、本身从小娇生惯养、不比五六十年代、家中四、五个孩子、从小受到艰苦生活磨练、这些题外客观因素。

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不单单看成绩、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应为国家培养多方位急需人员、也不可能做到100%都进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去深造!要培养孩子爱国、三观精神文明教育、

没有正确的三观认知、即使大学毕业出国留学、也会忘祖留洋、失去了培养的初心!

要根据孩子天赋因势利导、不能强求、否则压力大、引发抑郁情绪、久而久之、抑郁症加重、寻短见、跳楼跳水屡见不鲜!要正确方向反思、才能有正确的解决方法。

暑期“超前教育”愈演愈热,是揠苗助长还是先胜一筹

我个人是认同“超前教育”的。

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我不知道什么是“教育规律”,也不知道什么叫“科学教育”……

我只知道人的天赋各有不同,人的兴趣爱好也或有差别。

那么我就不太明白了,为什么不同天赋不同特长的人,就必须接受同样的框架式的教育?

我们一边再说应试教育在抹杀孩子们创造力,还说什么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可是另一方面无数声音又出奇的一致无视人与人之间的天赋差异,非要把所有的人“限制”在一个统一的笼子内接受莫名其妙的“专业的”、“科学的”教育!

如果是这样那么面对同一个班级同一位老师的教育之下,为何从一年级开始就会有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之分?

没错这个时候人们往往能找到的第一原因就是家庭原因。好吧,我承认,你们说的对。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那些门门考满分或者几乎满分的孩子每天得用多少时间去“陪读”那些跟不上的同学?

我想问问大家,这块时间算不算浪费?!

那么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会告诉孩子“没事儿你就玩行了,等等他们”吗?还是你会觉得让孩子继续学后面的会更好一些!如果你孩子后面的都“预习”的很好了,而后面的孩子还没有跟上来,那么你还会怎么选择?继续等还是继续学?

我认为教育应该分层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用认为的手段去限制他们的学习!应该让更有能力的有更多机会更进一步,让暂时没有跟上的有合适的配套辅助追上!而不是牺牲那些已经明显“吃不饱”的孩子们,先饿着吧!

不过话说回来了,我提倡超前教育但是我反对过于强力灌输、强行拔高。

任何的“超前”我认为都应该建立在基础扎实之上,也就是因为前面所学掌握的非常好,那么后面的我们可以提前学。

其实一般来说每个孩子不会门门课都有这个能力的,很小的时候一般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会做点算术就算挺扎眼的了,但是等到上学之后,这些储备慢慢的都会被一点点追上的。这没什么。

怕就怕这孩子真的是太有天赋了!

比如幼儿园就知道求导数的存在……没错,这孩子可能在语文英语等方面并没有过人之处,但是你说就这孩子的水平,小学老师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