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坐镇直隶兼北洋大臣时的班子里的僚属都有谁有何依据?历史上周姓有杰出的人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李鸿章坐镇直隶兼北洋大臣时的班子里的僚属都有谁有何依据

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有天下第一督之称,由此李鸿章的权势与声望正式超越曾国藩,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李鸿章虽是旧科举出身,但其人悟性高,也懂得跟上时代潮流,对于近代洋务诸项要政,他认识的比曾国藩早,在实干上也更与时俱进。

晚清的官场有两大幕府,先有曾幕,后有李幕。比起曾幕多以旧式文人为主,李幕招揽人才更多元,也更开放,这些人才与李鸿章既是主仆关系,也是朋友或者师生,有时候甚至互为师生。

对于李鸿章幕府,美国知名学者福尔索姆先生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李鸿章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作是幕府制度最伟大的产儿、幕府制度最熟练的运作者和幕府制度最后一个伟大的实践者。”

据福尔索姆统计,前后进入李鸿章幕府的有数百人。李鸿章成功指挥了这数百人的精英,不仅是北方的军事、实业、税收、人才培养,甚至整个清廷的内政外交,事无巨细,常常都在他的运作之中,有时朝廷也要仰仗他巨大的影响力,除了甲午战败,清廷从未给他使过脸色。

李鸿章幕府中的中国人无疑都是当时洋务和外交方面最优秀的人才,其中著名的有: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周馥、刘铭传、张树声、刘秉璋、朱其昂、丁日昌、唐廷枢、徐润、盛宣怀、郑观应、容闳、马建忠、罗丰禄、伍廷芳、吴汝纶、袁世凯、唐绍仪等等。

在李鸿章的亲友中,只有他的大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进入了他的幕府,其他人均没轮上。在李鸿章看来,张佩纶有清流辩才,粗中有细,富有见地;而李经方有译才,通晓五国文字,性格沉稳,勇于任事。

至于其他各路精英,鉴于篇幅有限,在此咱们就挑几个出来说一说。

周馥(1837年—1921年)是跟随李鸿章时间最长,最忠诚可靠的幕僚。李鸿章初建淮军,在安庆招兵买马时,周馥就在其身边,前后“风雨龙门四十年”,中途只短时间到内地任过职,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李鸿章最铁的人,一旦李鸿章召唤,他立马就返回。

周馥为李鸿章办过很多重要大事,筹饷、治河、开矿、修铁路、办学——凡是交给周馥的事,李鸿章都是尽可以放心的。

周馥虽不具雄才大略,但却如同李鸿章的手臂,最可靠放心的拐杖。有一种说法,李鸿章去世前曾选定袁世凯为接班人,其实李鸿章心目中的人选是周馥,只有他才能忠诚地继承李鸿章的遗志,只是当时清廷早已处在风雨飘摇中,慈禧急需雄才坐镇直隶,所以李鸿章死后,周馥只简单过渡了一下,袁世凯就上位了。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是李鸿章一手栽培出来的北洋商场主将,晚清最大的红顶商人,他既是李鸿章的钱袋子,也是李鸿章洋务实业的主要操盘人,还是李鸿章放在东南的重要眼线。

比起晚清另一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身上的情怀少了一些,但层次更高、格局更大,对官场吃得更深,所以胡雪岩最终被他搞垮一点不奇怪,从搞垮胡雪岩这一点也可看出来,某些时候,盛宣怀还是李鸿章的“政治打手”。

当然,除了搞垮胡雪岩这一内斗代表作,盛宣怀的洋务实绩还是很牛掰的,他帮李鸿章办轮船、办铁路、办电报、办汉冶萍公司、办棉纱厂、办海关,当时所有的洋务高精尖以及优势能源、资源,近乎都掌控在盛宣怀手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拿下晚清实业之父的桂冠,创造十一项“中国第一”。

但另一点也必须说一下,盛宣怀是能力大,破坏力也强,清廷覆灭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拜他倡导的将铁路收归国有所赐。

再来说一位当时最牛叉的职业经理人,唐廷枢。

唐廷枢原先是英国人在中国的最大洋行、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洋行总买办,帮英国人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在当时的商界名声很大。

李鸿章挖人还是很有魄力的,唐廷枢被感召前来效忠后,先后为李鸿章主持过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唐山细棉土厂等几个中国近代史上数得着的大企业。

最后说一位为李鸿章忠劳而死的幕僚。

马建忠是“马氏三杰”中的老三,出身天主教世家,精通外语。李鸿章还在打太平军时,其兄马建勋便将他引荐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见马建忠是难得的外语人才,除了精通英、法语,在希腊文、拉丁文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于是格外器重。

1876年他被李鸿章派到法国留学,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是当时公派留学生中学位最高者。

著名的《马氏文通》就是他的著作,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回来为李鸿章办洋务期间,马建忠曾受命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也曾管过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京城后,李鸿章受命议和,在与十一国公使展开谈判时,每天各国各地的电文堆积如山,马建忠担任外电翻译,随来随译,不分昼夜,每天要精准翻译七八千字。

那时正值大暑,他因劳累过度,最终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除了这一些甘心为李鸿章效命的中国幕僚,李幕中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洋幕僚。

李鸿章特别器重、信任的洋幕僚有两位,一个是德国人德璀琳,一个是美国人毕德格。

德璀琳是那些在李鸿章的工商企业中任职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那些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毕德格则负责联络管理在北洋海军中任职的外国人。

尤其是这个毕德格还担任李鸿章的私人外文秘书和翻译,而且还是李家几个儿子的家庭英语老师。

据说,毕德格在担任李氏外文秘书期间,曾为李鸿章翻译朗读了八百部英法德文书籍,这个细节告诉我们,李鸿章开眼开世界的程度还是很让人吃惊、钦佩的。

末了再来聊一个有趣的细节。

既然李幕中又有洋人,又有中国人,那洋幕僚与土幕僚发生争端冲突时,李鸿章站在哪一边呢?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李鸿章从来都是站在中国人这一边,即便洋人是对的,他也如此。

历史上周姓有杰出的人吗

推荐几位近现代姓“周”的名人,共同分享!

——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建国后,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周扬——

周扬(1908—1989),湖南益阳人。作家、文艺理论家、文艺活动家。1937年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副院长。

建国后,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文联主席。

——周巍峙——

周巍峙(1916—2014),江苏东台人。

著名音乐家。文化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

——周建人——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胞弟。建国后,历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周培源——

周培源(1902—1993),江苏宜兴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校长。

——周荣鑫——

周荣鑫(1917—1976),山东蓬莱人。国务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

还有:周树人(鲁迅),作家周立波,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开国上将周士第、周桓。

民国时期的工厂落后吗你怎么看

列点数字吧,根据《中国全史(百卷本)·民国经济史》记载,1936年全国的工农业总产值约306.12 亿元,其中工矿业总产值106.9 亿元,其中近代工业生产总值33.19亿元,近代工业生产总值只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10.84%。对比1952年,近代工业生产总值已经占工农业生产总值的59.85%,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上的水平。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