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悖论(苏格拉底悖论的经典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苏格拉底悖论的经典

柏拉图:苏格拉底下面要说的话是真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说的是假话。
苏格拉底悖论: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柏拉图—苏格拉底悖论,实际上是说谎者悖论的翻版,不信你试试看,不管你让哪一句话是真的,另一句都会与之矛盾。在两句话中,每一句谈的都不是它本身,都不出现自相关。但是只要把它们放到一起,仍然出现了说谎者悖论。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假若句子A是真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真的;但是,如果句子B是真的,句子A就必须是假的。
假若句子A是假的,那么句子B必然是假的;但如果句子B是假的,句子A就必须是真的。
这样一来,只要这两个句子放在一起,就会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真实性,让我们没法说出它们谁真谁假、谁假谁真!

52. 从苏格拉底的“我知我无知”中领悟「知る」和「分かる」的区别

前几天,一位朋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问题是这样的: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而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跟他们最大的区别。”

但那位朋友说:“既然苏格拉底说他自己一无所知,那他是怎么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呢?或者说他既然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件事的话,就不能算是一无所知了吧。这是不是一个悖论呢?”

不知道大家看到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我的脑子里首先蹦出来是:咦,这不就是日语中「知る」和「分かる」的区别吗?

当然,我也不确定我的想法就一定跟苏格拉底他老先生的想法是一样的。所以,下面我要谈的只是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如果你有更棒的见解,欢迎在留言中一起讨论。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它老早就被称为“苏格拉底悖论”了。但我觉得这句话之所以让人感觉像个悖论,是语言本身的表达问题造成的,而并不是说苏格拉底的这句话真的就是一个悖论。

上面我写的中文版本的那句话,其中“知道”和“一无所知”中都用到了“知”这个词,中文还有一个更简化的版本叫做“我知我无知”,所以让人误以为这是同一个“知”。

而英文版本也是一样,它是这样来描述的:

前后两处都用了“know”这个词。

但是我觉得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有些人望文生义,愣是把这句话改写成了这样的版本:

我也不知道这个唯一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但这样改的话,那可就真是悖论了。

当然也有人为了消除这里面悖论的成分,又给这句话加了一些条件,变成了这样一个版本:

这样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把悖论消除了,但这真的还是苏格拉底想要表达的意思吗?

比如从这句话推演开来,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见了苏格拉底问:“早上好啊,今儿早上吃了吗?”,苏格拉底就只能回答不知道了。这哪儿还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的样子呢,直接是个糊涂蛋嘛。当然,对于善于狡辩的人,他们会说,苏格拉底就算是这样也很正常啊,这叫大智若愚嘛。但狡辩终归是狡辩,因为事实上的苏格拉底并不是这样子的,你如果读过柏拉图的《对话录》的话,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至少在柏拉图书中所描绘的那个苏格拉底绝对不是这个样子的一个人。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修改之后,还真不是苏格拉底想要表达的意思。

但是这句话,如果让我来用日语表达的话,我会写成这样子:

这跟最初的汉语版和英文版有什么区别呢?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对于“一无所知”这个子句,我是用「何も分からない」来做的表达,而对于“知道”一无所知这件事,我用的是「知る」这个词。

我想如果大家对日语中的「分かる」和「知る」如果有所了解的话,应该很容易就明白苏格拉底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分かる」和「知る」到底是什么区别的问题。

日语中的「分かる」和「知る」翻译成汉语都有“知道,明白,了解,懂得,理解”的意思,所以单从翻译之后的汉语字面意思上来看,仍然很难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别。但是在日语中它们其实表达的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意思,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相互替换的,即使可以替换的场合,表达的意思也有所区别,所以在日语中,如果不注意它们的区别,就很容易造成误会。

首先我们来看看「知る」。「知る」是一个他动词,表示从外界获得有关事物的信息(包括知识、资讯、经验等等)。人施加作用于对象 , 把未知的事变为已知的事。也就是说,它表示的是把接收到的信息装入大脑的这个动作。

比如要表示主体获取的信息现在已经在头脑中处于存在状态时,用:

但是要表示头脑中对这个信息处于未知状态时,要用:

你会发现好奇怪啊,为啥肯定形式用「~ている」形式,而否定形式却直接用「ない」形,而不是「~ていない」呢?还记得上一篇刚刚讲过「~ない」和「~ていない」的区别吗?「知らない」表示“不知道”,「知っていない」表示“没知道”。区别从汉语字面意思上好像「知らない」翻译出来更顺口一些是吧,但其实区别不仅仅如此。「知らない」表示的是单纯的不知道,目前不知道,主观上不知道(知道也不说知道)。而「知っていない」则表示客观认定,还暗含现在不知道,但可能不久之后就知道的意思,但是自己对自己将来会知道某信息是没法预测的,所以第一人称不用「知っていない」。但是它可以用于第三人称,当用于第三人称时,「知っていない」可以暗示这个信息将会通过某种方式传达给他的这层意思。例如:

但是我们说“不知道”,大多数时候是针对自己的,即使是针对第三人称也很少会那么心机,所以「知っていない」也就几乎不怎么见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分かる」。「分かる」是个自动词,表示对于获得的信息(包括知识、咨询、经验等等)通过思考,在大脑中将事物的内容、性质、因果关系等做出有条理的整理,加以把握之后的状态。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状态动词,所以表示肯定时,不使用ている形,即:

当使用否定时,形式为:

这时表示通过思考,还没有把事物的内容、性质、因果关系等做出有条理的整理。

所以不论从知道还是不知道的角度来对比,「分かる」都比「知る」程度更深,因为它有一个通过脑子思考的过程。

一般如果是别人问路什么的,这种只是询问的情况下,你知道的话,用「知っている」或者「分かる」回答都差不多,一般别人问的时候用哪个,你回答就用哪个就行了。但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你如果直接说「知らない」或者「分からない」的话,别人可能就会不高兴了,哪怕你用敬语也会给人一种你就算知道也不想告诉的感觉。这个时候,用「ええと、ちょっと……」之类委婉的语气来表达不知道的意思会好一些。

如果是老师给你讲解问题,或者领导下达了什么命令,指示,通知之类的,然后问你听没听明白。明白的话,一般用「分かりました」来回答。用「知っています」来回答的话,会显得你没用心听。用「分かっています」回答的话是表示“我早就知道了”,“我一直都知道”,暗含有“还用得着你说”这样嫌弃的语气在里面,是一种很失礼的说法,所以这么回答就有点欠揍了。但如果不明白的话,也不要用「知りません」来回答,这会显得你根本就没听对方说话。用「分かりません」会显得你不但听了,还思考过了,只是还没想明白。

那么现在回过头来再来看苏格拉底的那句话,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苏格拉底在找人交谈时,找的那些人都是一些在某个领域自认为是专家的人,那些人自己认为对他自己所在的那个领域的问题已经是「分かった」的状态了。但苏格拉底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还是有许多问题是「分からない」的,所以就去讨教。在讨教的过程中,当对方回答了苏格拉底的问题之后,苏格拉底会在对方的回答的基础上,找出新的问题来继续提问,直到对方发现自己曾经自认为「分かった」的问题,现在也变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