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首(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己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吧,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己亥杂诗之一百二十五首的中心思想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其高尚志节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这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令人肃然起敬。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远利他的大乘精神;而无论盛开的花、落下的花、还是地上的泥土,其实原本就是一体,只不过是随缘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

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表达了作者想要为国家出力、想要效忠于国家的爱国热情。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这是一组自叙诗。

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全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扩展资料:

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距今多少年

《己亥杂诗》的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
这一年,龚自珍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
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
故算下来应该是180年。

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这诗意思是

已亥杂诗 (一)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古诗《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注释与赏析

龚自珍·己亥杂诗①·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②生气③恃④风雷,万马齐喑⑤究⑥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①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于1839年(农历己亥年)创作的一组诗集,共计三百一十五首。这是龚自珍的一个“自传”组诗,有不少篇章是写其家世出身、仕宦经历、师友交游、生平著述的。但内容所及,远不止此。

②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古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尚书·禹贡》)。

③生气:生机勃勃。

④恃:依靠。

⑤喑(yīn):哑,缄默,不说话。

⑥究:终究。

赏析

龚自珍(公元1792年—公元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盦(ā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其祖父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三十八岁时方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辞官南归,次年患急病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南社诗人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有《定庵文集》《己亥杂诗》等,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一百二十五首。诗人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神州大地的生机勃勃需要依仗凌厉的风雷。而如今朝野噤声,死气沉沉,这实在是一种悲哀。这里诗人将矛头直指沉闷、腐朽的社会现实,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国家重新获得新生。然而,这样的力量积蓄来源于人才,诗人暗谏统治者应当破格起用人才,只有这样,国家才有希望。诗人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字眼,意象宏伟,寓意深刻,气势磅礴,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