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虑多情损梵行(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意思是,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逆的,相爱却要分离,这种怨恨会长久留在心里,追求却得不到,放弃又舍不得。

出自《仓央嘉措诗传》中的《问佛》

扩展资料: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佛把世间万物分为十界:佛,菩萨,

声闻,缘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

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为六道众生;

六道众生要经历因果轮回,从中体验痛苦。

在体验痛苦的过程中,只有参透生命的真谛,才能得到永生。

凤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确,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参考资料:仓央嘉措诗传-百度百科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是什么意思

1、之前一直担忧多情会有损个人的修行,一心想要躲避尘世去修行又唯恐与倾心的佳人离别,世界上哪里能够得到什么两全其美的法门,即可以不辜负佛陀的厚恩,又能够不负自己的心上人。

2、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当时处在一个难以抉择的的矛盾心情中,因为如果自己动了情,那么就辜负了如来(佛法);如果自己不动情,就辜负了“倾心的她”(爱情)。

3、这首诗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扩展资料:

1、出自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 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2、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西藏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他十五岁才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可以婚嫁的习俗教育。

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的全诗是什么

【意思】

世上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让我既能不辜负爱人,还能好好的坚持我的信仰。

【诗文】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出处】

有些文章转载说这首诗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实际上这是另外一个人根据藏文自己修改加工而成的。

拓展资料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父名扎西丹增,信仰红教;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嘉措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

因当时的环境因素,仓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他身份尊贵,贵为西藏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

曾虑多情损梵行这首诗什么意思

网上多传源于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意思:曾经,我担心对你的感情会影响我的修行因,可当我要进入深山去修行,又害怕和你离别,看不到倾国倾城的你。这世上怎么才能有两全其美的办法,让我不愧对佛,也不辜负爱的你。

扩展资料

诗词故事:

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前,在家乡有一位美貌聪明的意中人,他们终日相伴,耕作放牧,青梅竹马,恩爱至深。仓央嘉措进入布达拉宫后,他厌倦深宫内单调而刻板的黄教领袖生活,时时怀念着民间多彩的习俗,思恋着美丽的情人。他便经常微服夜出,与情人相会,追求浪漫的爱情生活。

有一天下大雪,清早起来,铁棒喇嘛发现雪地上有人外出的脚印,便顺着脚印寻觅,最后脚印进拉了仓央嘉措的寝宫。

随后铁棒喇嘛用严刑处置了仓央嘉措的贴身喇嘛,还派人把他的情人处死(也有说法只是将情人驱逐出拉萨放逐到远方),采取严厉措施,把仓央嘉措关闭起来。关于类似的浪漫传说还很多,但都以悲剧而告终。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

他的诗歌约66首,因其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

《情歌》的藏文原著广泛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中文译本海内外至少有10种,国外有英语、法语、日语、俄语、印地等文字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