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焚书坑儒?为何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又摆出百家独尊儒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焚书坑儒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之所以留下千古骂名,不在于他活埋了几百个大部分可能连儒都谈不上、仅仅是骗子的方士,而在于他禁止私人学校,焚毁除秦国以外的各国史书,焚毁除博士官所藏图书,除医药、农书、占卜以外的天下所有私人藏书,违令者被罚戍边为苦役,“聚谈诗书“则斩首,“是古非今“则灭族,因此彻底得罪了“士人”这个阶层。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士人”是战国各国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各国消灭了异姓卿族,加强王权后,士人是和公族是彼此制衡,共同参政的。同时关东“士人”客卿也一直活跃于秦国的政治舞台之上。

秦孝公变法之后,商鞅,张仪,范睢等等丞相都是外来客卿,秦昭襄王时期,他的舅舅,同时兼有外戚和外来客卿身份的丞相魏冉,执政数十年之久。

秦国丞相:魏冉

然而,在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搞搞中央集权,拒绝分封众皇子,令他们称王于关东。原六国士人阶层完全失去了上升的出路,在本国为门客攀龙门的机会没有了,去秦国为客卿的机会也没有了。

如果秦始皇如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一样,实行郡国并行制,分封皇子于山东招揽六国士人,皇子诸王各自辟除门客,则六国士人有出路。而秦国不分封,六国士人能入秦为官的寥寥无几,因此儒生士人们当然会竭力发对郡县制,鼓吹分封制。

而秦始皇为了推行单一郡县制,压制儒生士人议论,发布“焚书令”,禁止一切私人议论和私人学术,这不但是堵死了这些士继续为门客出仕的路径,更挖了关东士人学术的根基,也是挖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因此,砸人饭碗如杀人全家,秦始皇的做法,把一个具有强大力量的社会集团,变成对秦朝无比仇恨的敌人,换了谁都要和他拼命的。

秦始皇死后,陈胜吴广举兵,秦朝应对失策,原六国故地纷纷举兵反秦。陈胜只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农夫,他率先举兵后,竟能在三个月内关东皆反,甚至连孔子后人都跑去参加,可见遭到“焚书令”打击的关东士人,对秦朝早已恨之入骨,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推翻秦朝。

趁着天下大乱,除了齐国算是田氏宗室举兵复国,楚、燕、赵、魏、韩五国,原来的旧宗室甚至连基本的队伍都拉不起来。关东各国复国反秦的基础,绝不是那些旧贵族,而正是如陈余、张耳、范增这些人,也就是“士人”这个中间阶层。

范增

秦始皇错误的政治布局,包括“焚书令”在内的激进的政治举措,大修宫殿坟墓,过度压榨民力,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大秦帝国的崩溃和速亡,实为咎由自取。

同时,文化必须要交流和扩张才能发展,秦始皇强行禁止私人学术和私人交流,只保留一部分书籍藏进皇家图书馆,对中国先秦辉煌灿烂的文化事业,更是一大阻碍和摧残。

秦朝在文化上如此倒行逆施,只能让无数后人庆幸其早早灭亡,否则必将导致辉煌灿烂华夏文明的停滞和最终终结。

(本文大部分内容,为【长乐夜未央】 原创撰文 | 授权【狐狸晨曦】重新整理发布)

为何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又摆出百家独尊儒术

秦始皇“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堪称是一场文化灾难,让儒家学说在秦代一度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继而为儒学统治中国几千年奠定了基础。

虽然对儒学而言,这两件事属于截然不同的做法,但从统治的角度看,却是一致的,那便统治者采用何种思想统治国家,控制人民,维护社会稳定。而且具体分析便可了解,焚书坑儒和独尊儒术都是有着时代性。

第一,秦始皇毁灭的是崇古的儒学。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针对如何统治大一统的国家,朝廷中曾分成复古派和激进派,双方展开过激烈的论争,以李斯为首的激进派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反对复古的儒家思想,提倡法治。

实际上,从秦朝统一的现实情况来看,法治和郡县制均是适应当时统治需要的,最重要的是法家思想立竿见影,所以以法治国无可厚非。

问题出在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很多国家均曾因儒家思想而受益。秦国虽然是经商鞅变法而强大,但他们却忽略了儒家内在的重要性。秦朝统一后,全盘否定儒学,且手段过于残忍,将数百名儒生坑杀,将大量的儒家经典毁灭,势必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最终造成了一种灾难。

第二,独尊儒术实际上是一种外儒内法。

那么汉代是否就完全颠覆了秦朝的政策呢?显然不是。我们常说汉承秦制,实际思想统治方面也有秦朝的影子。

汉代最初建立的时候,面对残破的景象,实行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随着汉朝实力的日益强盛,对天下的逐渐一统,统治者逐渐意识到,单靠无为而治是不可行的了,需要有一种大一统的思想对国家进行统治,所以董仲舒提出了适合大一统的新儒家思想。

这种儒家思想不是单纯的以仁为本的儒家思想,而是融入了法家思想的儒家思想。这种思想,在外面看来,是以德治国,倡导天下一统,而内在具体却是以法治国,这就说明了汉朝所实行的儒家思想,不是纯粹的儒家思想,而是儒法结合,这种策略更适合国家的统治。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本,如果只是用“仁”的思想,倡导天下大同,那么世界便不存在战争和兼并,汉朝偌大的疆域又从何而来?

儒家思想用在统治国家方面,需要依靠法家的严刑苛法作为手段,才能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因此,汉代虽然独尊儒术,实际上内在仍然承袭了秦朝的法家治国理念。只不过披上了儒家思想的外衣罢了。

为什么一提起秦始皇,大家就会想到焚书坑儒,坑的什么儒他对中国的统一做出巨大贡献,对此你怎么看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历史的进步,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不合适的书销毁,鼓吹与统一不协调的人要杀,才能一统天下。所以焚书坑儒待商量!

如何正确解读秦始皇“焚书坑儒”

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后世提出了一个鲜明而有力的观点,即秦始皇并未坑“儒”,而是坑“术士”。但是关于“焚书坑儒”,应该还有几点需要补充:

第一、秦始皇并非完全抛弃儒家不用。比如秦始皇三十六年,在东郡落下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七个字的陨石,当时秦始皇还“使博士为仙真人诗,及行所游天下,传令乐人歌弦之”。

第二、秦二世之时儒家依然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秦二世曾经召儒士叔孙通等三十多人询问如何平定陈胜叛乱,项羽死后鲁国拒绝投降刘邦,并且“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第三、早在秦孝公时期,商鞅便提出了“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危害国家的“六虱”,所以,商鞅变法之时早已提出了焚烧诗书的,抑制儒学的政策。

也就是说,“焚书”之事并非秦始皇所首创,早在秦孝公时期商鞅便已经开始对儒家下手。而秦始皇虽然不太喜欢儒家,但是也并非完全抛弃儒家。可惜的是,秦始皇并没有认识到儒家学术对稳固政权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否则真的未必会出现秦朝的二世而亡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