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语录(论语中有哪些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论语中有哪些经典语录

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弃,鄙弃。传播从道路上听闻的传闻,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弃的事。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话,意在劝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自《论语·颜渊》。非礼,不符合礼。勿,不要。动,行动、做。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行为规范的名言,强调一切以“礼”为依归、为准绳。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让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顺达,也让别人事业顺达。这是孔子对“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准。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方,指确切的方位、去向。父母健在,不远游他乡。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远出,也要告知父母确切的去向。这是孔子教导天下为人之子者的名言。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里仁》。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来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来为他们垂垂老矣而担忧。这是孔子告知天下人如何做子女的明训。

6、刚、毅、木、讷,近仁。

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出自《论语·泰伯》。不知礼仪,而只知一味态度恭敬,就会很累;不知礼仪,只知处处谨慎,就会让人做事说话缩手缩脚;不知礼仪。

8、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出自《论语·颜渊》。居,在。之,指官位。无倦,指工作不懈怠。行之,指执行国君之命。以,用。忠,忠诚、忠心。为官之人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勤奋努力;对于君主的指示应该忠诚地予以执行,不打折扣。这是孔子所提出的“为官之道”。

论语里有哪些著名的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译: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知啊。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认真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温故知新)

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7、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举一反三)

译:(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9、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译:发奋时候竟忘记吃饭,快乐时候就忘记了忧愁,把自己就要老了这件事也不放在心上,如此罢了。”

10、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译: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论语经典语录

  1、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2、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yi)》

  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

  5、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7、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子张)

  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篇》

  1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季氏)

  1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13、贫而无谄,富贵无骄。(学而)

  14、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1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述而)

  16、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1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里仁)

  1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

  23、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2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2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6、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8、君子周急不继富。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3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2、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3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颜渊)

  3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7、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