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课
发布时间: 2023-07-06

  (一)课文原句:同上(三年级上册第14课)

(二)文化因素:出自民间俗语。

(三)文化内涵:“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内涵是:比喻人多智慧多,遇到困难人多就会想出办法。其实从这句话的本义说,是非常严谨的:语中的“皮匠”本是“裨将”。“裨将”是军队中的“副将”,他虽不是主帅,但可参与谋划战略战策。“三个裨将,顶一个诸葛亮”的实际意思是“对诸葛亮这样的‘神机妙算’的主帅来说,也需要有几个副将帮助参谋;光凭诸葛亮一人独断并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三个裨将,顶个诸葛亮”这句话的重点还是强调“人多力量大”。

下面笔者举一个真实战例:诸葛亮率领大军北伐,迅速地拿下了天水等三郡,本是很顺利的。但是在谁去守重镇街亭这个问题上派了马谡这个人,结果马谡把街亭丢了,导致“一盘输,全盘皆输”,使轰轰烈烈的北伐无功而返。

其实马谡这个人“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在军中是有许多人知道的。如果在派马谡的同时能找几个副将征求一下意见,一定能有人提出否定的意见。再加上刘备在世时就向诸葛亮私下里说过“马谡‘言过其实,终无大用’”这样的话。如果有人提出反对,再让诸葛亮想起刘备说的话,诸葛亮一定会避免派马谡的错误。这样北伐就可能成功了。

但是从民间俗语把“三个裨将”换成“三个臭皮匠”以后,由于通俗易懂,后来人就不用本义而用民间改换的“臭皮匠”了。

说明: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顺利地为自己的孩子答疑,帮助小学新入职的教师查找资料,帮助高年级学生顺利自读,本《随笔》将对这些含传统文化因素的名言警句做一些讲解。敬请阅读。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