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什么意
发布时间: 2023-07-06

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亦作“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
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cóng
shàn

dēng,cóng
è

bēng

释:
经过瓜田
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处: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ōng


shì,
sāng

fēi
wǎn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什么意思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瓜田里到处都是西瓜,如果走到这边刚好鞋子散开,蹲下来系鞋带,有可能被误会成要偷着摘西瓜;李子树悬挂着累累的果子,如果走到李子树下,刚好帽子戴歪了,如果手伸到高处去整理帽子,容易被误会成偷李子。

经过瓜田的时候,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腰提鞋;走过李子树下的时候,即便帽子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免得被人怀疑有偷瓜、摘李子的嫌疑。它的延伸意义是指一切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瓜田李下的典故

唐朝唐文宗时,大书法家柳公权忠良耿直,能言善谏,官职担任工部侍郎。当时有个叫郭宁的官员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于是皇帝就派郭宁到邮宁(现陕西邮县)做官,人们对这件事议论纷纷。

皇帝就以这件事来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今只让他当邮宁这个小小地方的主官,又有甚么不妥呢?”

柳公权说:“按照郭宁的贡献和功绩来说,派他到邮宁去当主官,原本是合理合情,无什么好争议的,可是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意思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瓜田里到处都是西瓜,如果走到这边刚好鞋子散开,蹲下来系鞋带,有可能被误会成要偷着摘西瓜;李子树悬挂着累累的果子,如果走到李子树下,刚好帽子戴歪了,如果手伸到高处去整理帽子,容易被误会成偷李子。

经过瓜田的时候,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腰提鞋;走过李子树下的时候,即便帽子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免得被人怀疑有偷瓜、摘李子的嫌疑。它的延伸意义是指一切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启发意义

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误入“瓜田李下”,也都有面临“瓜李之嫌”的时候。坦荡如君子,不该惧怕遭人误解。只要自己做事合乎道德礼法,没有邪念,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不必太在意。

但是,毕竟每个人都生活在世俗的框架下,活在别人的声音里,所以适当的时候,还是要避一下嫌。公生明,偏生暗。“瓜田李下”不可忧,君子避嫌是防微杜渐,只要行得端、做得正,流言迟早不攻自破。人生在世,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算无法被所有人理解,但只求无愧本心就好。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