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相对应的古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有哪些

1、春分日

唐代: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2、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代: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3、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

唐代:权德舆

清昼开帘坐,风光处处生。看花诗思发,对酒客愁轻。 
社日双飞燕,春分百啭莺。所思终不见,还是一含情。

4、踏莎行

宋代: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5、画堂春(即席)

宋代: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沉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诗句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诗句如下:

1、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2、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3、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4、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24节气相对应的古诗是什么

24节气相对应的古诗是:

1、节气:立春(2月3~4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 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杜甫《立春》。

2、节气:雨水(2月18~19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3、节气:惊蛰(3月5~6日)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宋·范成大《秦楼月·浮云集》。

4、节气:春分(3月20~21日)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

5、节气:清明(4月4~6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