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时,必须要签三方协议吗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去实习了,还属于在校生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大学生到单位实习时,必须要签三方协议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大学实习生还不是一家公司的正式员工,是没有签正式合同的。三方协议就如同合同一般,是保障实习生权益的有效文件,所以都需要签订三方协议。

三方协议的作用,一般有三方面:

1、对学校而言,学校将未正式毕业的学生放出去到各个实习单位,学生依然收到学校的监管,学校也有义务保障学生的安全,因此三方协议也是一个离校后对学校的约束。

同时三方协议签完后交回学校那份也是方便学校对就业的统计,有利于招生工作和是否和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

2、对单位而言,虽然实习生还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但是实习生的安全以及就业的保障还是需要有的,比如实习工资,享受福利,工作权重等都要有说明确,三方协议就是明码标价,以防单位过度压榨实习生,这也是对单位的约束。

3、对个人而言,这是一份自己刚走出社会的一份正式合同,既有纪念价值,也是唯一给我们作保障的凭据,就像在工作单位一定要签劳动合同一样,实习生一定要签三方协议,已备问题出现时,可以维权。

当然了,学校做到他的义务,单位也是做好本分,而你也是遵守纪律的好学生好员工,实习期间也没有什么问题出现,三方协议显得没那么重要,但是只要自己的利益受到影响,那三方协议就起到重要作用了。

当你毕业后,三方协议自动取消,如继续留在原单位,那单位会转为签劳动合同,或转入试用期或转为正式员工,这就要看你个人工作表现了。

学生去实习了,还属于在校生吗

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有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在籍不在校。

在籍即表示你还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还是受学校的管理;不在校期间在实习,同时要受实习单位管理。

“在校生”在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简单说几句本人的理解吧。

首先,所谓的“在校生”实习,肯定地说:你在实习期间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只是个学习者,而不是劳动者。之所以去实习,是因为你在课堂上只学习了书本知识或者理论知识,只学习了概念、结论或者方法,只是在空对空,还没有办法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操作、运用结合起来。到了实习阶段,或者实际动手做,或者熟悉整个流程,让理论知识立体化起来,进入实际的动手操作阶段,从而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工作内容,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实习场所不过是教室的延伸,与学校的实验室并无本质的不同。

其次,实习单位一般有哪些类型呢?学校的实习单位,当然是学校提前与实习单位协调、商量、联系好之后,双方确定了学校与实习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签定了实习协议的产物。不然一些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高技术企业,说不定人家根本就不接收实习生哩。也就是说:实习单位即可以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当然也包括生产各种产品的生产企业。现实生活中,一些县、市医院挂××大学医学院教学实习医院,就是常见的例子。当然,工科类专业的实习生,也可以去生产企业实习,借用实习单位提供的条件,熟悉工作环境,学习操作过程和要求,掌握操作技巧。对于实习单位来说,只是给实习生们提供了一个实际场所和实际环境,实习生也不过是一些跟班学习的学生,仅至于此。

最后,“在校生”在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只要明白了在校生实习,只是借用了一下实习单位提供的条件去学习,就可以断定:实习的在校生,与实习单位根本就不存在劳动关系。假如,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习了一下,就有了劳动关系,还要付劳动报酬,一来机关、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此类支出项目,二来还等于取得了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权利,那还不乱了套?即使进企业实习,也实际生产了产品,实习生毕竟还是新手,生产了残次品又怎么办呢?至于说有些相对简单的劳动,实习生也己经是合格的劳动者,也仅至于实习单位酌情给予实习生们一定的资金补助而已,这还要实习单位的领导实事求是,做事有良心呢。至于有些不正规学校,与某些不良企业相互串通,以接收实习生为名,强迫实习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则是标标准准的违法行为了。

总之一句话:在校生与实习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也不存在支付劳动报酬的问题。奉劝实习生们:千万别想多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