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是否名不符实?岳飞的部将傅庆想要投奔宋朝的另一位大帅刘光世,岳飞知道后为什么杀了傅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是否名不符实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刘光世为什么名不副实】

从北宋末期,一直到南宋和金国订立“绍兴和议”以前,宋、金两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黄河南北和长江东西,战火和硝烟弥漫,金国虽有胜,但完胜不多;南宋虽有败,但完败也不至于。那么,南宋与金国在战争中相持十数年为什么没有亡国?原因就是因为有一大批爱国英雄以血肉之躯抵抗着外族侵略,他们在最重要的关头挽救了南宋政权,使之最后能苟延残喘。因此,后来南宋的功劳簿上便有了“中兴四将”,他们分别是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当然,还有其他与此不同的人物名单,这里不采用)。

这“中兴四将”中,对于军功,岳飞、韩世忠在民间几乎全部赞同,毫无异议,但对于张俊和刘光世,却有很多不同看法,最基本的,便是说这二人入选“中兴四将”名不符实,事情的真相如何呢?

我们来说说张俊。张俊的首功是勤王。1129年,金军突袭宋高宗的临时驻地扬州,宋高守仓皇出逃,到达杭州,扬州失守。面对步步败退的现象,当时驻杭州的鼎州团练使苗傅以及御营副将军刘正彦联合发动兵变,要宋高宗下台,逼他禅位于年仅三岁的儿子,从而架空皇权,拥兵自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屯兵吴江的张俊当机立断,率兵勤王,在杭州临平和苗傅、刘正彥的军队激战,最后击败叛军,使宋高宗得以复辟。

张俊的第二功是明州之战。在宋金战争中,金人发动了“搜山检海”的斩首行动,紧随宋高宗的逃跑路线,奋起直追。当时,他从扬州逃到杭州、江宁(今南京)、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在明州,张俊提兵来护驾,宋高宗安排张俊在明州抵抗金兵,并向张俊许诺:“你当竭力御敌,成功拍将封你为王。”然后,他从明州逃到海上。

这年除夕,金兵攻到明州,张俊率军与之交战,结果,在全军上下拼死战斗下,金军战败,死者数千,取得明州之战的胜利,后来,明州之战被南宋评为“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之一。

勤王和明州之战,就是张俊直接领导和参与的最主要的两处功劳。其实,这样的功劳,相对于南宋初期在宋金之间的战争来说,并不算影响最大、决定战局走向的大功劳,那么为什么会成为功劳簿上最耀眼的光环呢?

我们得了解,所谓“中兴四将”,是根据南宋当权者对将士们的印象而形成的朝廷概念,而对于朝廷来说,谁对于政权和皇帝个人有重大帮助,谁就是大功臣。作为皇帝来说,有什么功劳比解救自己于叛军之手,使下台的自己又重新登上皇位还重要呢?没有了,所以,张俊排位在众将之首,朝廷上下毫无异议。而刘光世之所以列入“中兴四将”,也与此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张俊勤王,救宋高宗于阶下囚,平定苗刘之变,他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是直接参与了战斗的功臣,于皇帝有救命之恩的人,皇帝自然不会忘记,所以,刘光世虽有“逃跑将军”的绰号,但他却是宋高宗眼里的大功臣。

而民间则以在抗金战争中,打了多少胜仗,杀了多少金军来评判功劳大小,所以就会对张俊、刘光世入选“中兴四将”持怀疑态度,而抱怨战功赫赫的吴玠、刘锜为何不入选。其实,大可不必抱怨,因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中兴四将”名单。在老百姓眼里名不副实的张俊、刘光世,在宋高宗的眼里,却是名副其实的。

岳飞的部将傅庆想要投奔宋朝的另一位大帅刘光世,岳飞知道后为什么杀了傅庆

谢邀



战阵失主将,亲兵者并斩。临阵擅离主将左右者,并拟违制之罪。~《武经总要》前集.卷十四.赏罚之法

不是朝廷委派,没有岳飞许可,傅庆擅投刘光世本来就是死罪。但作为主将,岳飞有赦免权

岳飞为什么一定要杀傅庆呢?我们来对史料记载进行仔细分析





岳飞斩傅庆这件事发生在建炎四年十月十三。我们先来看一看之前几个月发生过一些什么事



建炎四年七月,建州范汝为发动了一次参与人数多达五十万的大起义;金人立刘豫为伪齐皇帝

八月,诏令岳飞救楚州,刘光世遣兵往援

九月,楚州守将赵立战死,楚州城破;李成复叛,据江淮六、七州;张浚率四十万宋军与金军战于富平,惨遭失败

十一月,金军攻泰州,岳飞退保江阴;

十二月,岳飞奉诏随张俊讨李成

~《宋史》高宗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5~37



从这几条简单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到,1.这一时期南宋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2.救援楚州时岳飞与刘光世共过事;3.岳飞部一直处于战斗状态

我们也看到,赵立战死,楚州城破,宋军救援楚州的行动最后失败了,金国左监军完颜昌与参谋军事随军转运使秦桧率领的大军砸开了南宋的大门

那么,岳飞与刘光世在行动中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建炎四年九月二十五日甲子,金人陷楚州……金人每欲渡江,以立正梗淮东,故不敢渡。刘光世以兵五万聚润州,畏不敢进,朝廷命以兵救立,不敢来……~《三朝北盟会编》卷142.《中兴姓氏忠义传》

连着两个“不敢”,无敌长腿战神刘光世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



建炎四年九月戊辰,金左监军昌急攻楚州,破之。初……光世前军将王德至承州,其下不用命;维扬郭仲威按兵天长,阴怀顾望;独海陵岳飞屯三墩,仅能为援,而亦众寡不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

奉令救援楚州的各部中,除了薛庆一上阵就被干掉了外,就只有岳飞部真正采取了行动。这时候岳飞单独领军不久,手下不过几千人,根本无法冲破完颜昌、秦桧大军的层层拦阻,不能对楚州进行有效支援

主帅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刘光世“不敢”,刘家军的士卒们自然打仗“不用命”。王德虽然号称“夜叉”,面对这样一群习惯了跑路的士卒也只能干瞪眼

时,上以金书疾置,趣光世会兵者五,而光世不行,于是城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十月甲申条



朝廷得知楚州失守,赵鼎上奏弹劾刘光世

(建炎四年十月)戊子,签书枢密院事赵鼎奏,诘刘光世等违命不救楚州之罪,有云逐官,但为身谋,不恤国事……

刘光世打仗不行,习惯性望风而逃,所以绍兴七年他就成了第一个被夺去兵权的“中兴四将”。

刘光世实力强,笼络手下的手段很高明,他的刘家军中虽然大部分都是长跑选手,但也有王德、郦琼这种猛将,再加之刘光世是西军将门出身,又有从龙之功,所以赵构没有追究刘光世的责任

上曰:“光世当此一面,委任非轻。若责之太峻,恐其心不安,难以立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




刘光世还有个优点是他很会甩锅

(建炎四年十月)丙申,浙西安抚大使刘光世言:“臣准御笔,令督诸镇,速解山阳之围,若使岳飞等即时恭听朝廷指挥,克期前来,则承州之贼可破,楚州之围可解。乘机投隙,间不容发,飞等迁延五十余日,遂失机会……”~《要录》卷38

刘光世说到承州,又让我想起一件事

也就是说,刘光世诬告岳飞的前一天,岳飞刚率部在承州(高邮)打败金军。

唯一真正赴援楚州的岳飞反被诬告“迁延”,可以想见岳飞获知消息后对刘光世的愤怒程度



从刘光世的一贯表现看,傅庆投奔刘光世是为了更加努力抗金吗?显然不是。






岳飞是得知傅庆想要投奔刘光世就要杀掉他吗?也不是,傅庆毕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岳飞给了傅庆一次机会



傅庆善战贪财,岳飞也尽可能满足傅庆索要钱物的要求;傅庆恃功自傲,毕竟正是朝廷用人之际,这些事岳飞都没放在心上。直到建炎四年八月岳飞任通、泰州镇抚使进驻泰州

(建炎四年九月)四日癸卯,通、泰州镇抚使岳飞入泰州……飞治军严整,将士畏之。禁止军中不得搔扰百姓,室家安堵,尤得民情。~《会编》卷142

通泰镇抚使岳飞在泰州,持法严,众不敢犯。~《要录》卷38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