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研究(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出路
实验中学霍新威

摘要:首先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明确中学作文教学地位:不是阅读教学的附庸,而是与之平行发展,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具体表现为:作文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应积极构建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和谐发展;逐步消除“写作无用论”。农村作文教学情系乡村,应充分利用乡村大世界美景,探求宝贵的创作素材,改进在作文教学中的批改方法;目前,我国各级教育部门也正在进行各类教改培训;这无疑对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总之,只有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断探讨作文教学的规律,才能使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局面。

关键词:农村 中学 作文教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时代的浪潮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人才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这也给农村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须适应改革的新形势,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服务,作为第一线的老师,应该面对现实,追根求源,施以对策,让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焕发生机,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对农村作文教学的认识

    (一)农村作文教学观念相对陈旧

      长期以来,人们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多于作文教学不仅如此,“高等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中学作文教学法’只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法’一个章节稍有提及,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①。在农村这方面表现就更加突出,有的老师甚至以阅读教学取代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把作文教学只当作一个“附属品”,随便布置一个题目,让学生写完了事,只管完成一学期的作文任务,根本不问什么效果。结果是可想而知,因此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观念的转变迫在眉睫。只有教师观念转变了,才有可能正确地引导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写作风气。

      1999年以来,教育部多次下发了《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语文考试应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当前语文中考高扬阅读和写作两面大旗,应该认清当前的形势,不断探求作文教学的新思路。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认真地进行专业学习,认清新课改的方向,把握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要领,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真设计每一节作文课,让学生真正走入作文教学新课堂,彻底改变以阅读代替写作的老模式。

    (二)农村学生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写作无用论”

      许多农村中学生认为,我长大了又不想当作家,在家种地、开拖拉机、当医生等,这些好象与写作没有关系;再会写作文也不能说开拖拉机不要油,不能当药给人治病;出门打工也不要写信,只要一个电话就行了,过去家长教育孩子说:“不上学进城连厕所都分不清”,现在不行了,有些家长被金钱冲昏了头脑,他们说:“现在厕所上都有人头像了,不认识字也能分清了,文盲到城里也能挣大钱,会写作文有什么用?经济社会挣钱最重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么能学好?农村作文教学又如何开展?又谈何兴趣呢?面对这种情况只能靠老师来引导,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只有认识到位了,才能正常的开展教学工作。上面家长说的似乎很有道理,让人觉得挺实惠;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观点!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科技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石油工人也好、务农种地也好,这与今天简单的手工操作不同,连种地也要用到先进科技。而且这些工作都需要不断的总结、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但只有一张嘴,声音的传播是有限的,只有写作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时写作就非常关键了。所有这一切表明,应该让农村中学生充分的认识到写作和现实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消除心中的“写作无用论”,端正写作态度,刻苦努力,争取在未来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多做贡献。

      二、加强写作选材指导

      数理化有公式,学唱歌有歌谱;写作怎么办呢?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照抄别人的就成了“千篇一律”,不抄又没有内容可写,如何解决呢?

    (一)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写作素材

      一篇文章必须有中心,而中心的明确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平时要多了解国家大事,认清形势的发展,争取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虽然农村学生地处偏远,但不能让学生的思想与世隔绝;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然确立文章的中心、选择写作素材就有了一个标准。在农村,有着广泛的人际交往,就在这平凡的往来中却传递着朴实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里有所展现,如:鲁迅《故乡》中的“我”和“闰土”之间最初的情感,以及“宏儿和水生”的思念;说真话、诉真情;选取这样的写作素材就会有话可说。农村中学生要经常留心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特有的朴素的乡村情;这就会为写作开拓一个广阔的天空,同时又发挥了农村中学生特有的优势。在这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远离繁华喧闹,但它有广阔的自然美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这些美景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参观特有的景物: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田野、炊烟、家禽、小溪……这些看起来非常熟悉的事物,平日里可能会被忽略。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那样:“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充分利用乡村美景,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依情境作文,这是选材的一个好方法,这种切身的感受写起来更有真实感,同学们自然就找到了写作素材。

    (二)扩充课外阅读,获取间接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但人的亲身经历必定受到一定的局限,这一点对于农村学生更加明显,所以才会有好多同学感觉没有材料可写,这种感觉一方面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生活,同时也确实存在生活经验匮乏的现象。如有的同学说:“老师让写‘令人难忘的一件事’,在生活中确实发生了许多事,但真正令人难忘的真不容易找到;从三年级到初中这类作文写了好多次,哪来那么多难忘的事呢?”当然这一方面反应了命题的单一乏味,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农村中学生生活圈子较小的局限性。应该想办法给学生一个自由广阔的空间,把目光投向书本:课外阅读。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由于当时女性在社会上的活动范围较小,创作的源泉受到局限,但直接经验并非写作的唯一源泉,也就是大量的阅读使她获得了丰富的素材,同样也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篇章,以至后来形成“张爱玲热”!前辈成功的经验表明,虽然农村信息量少点,但可以通过阅读来补偿。

      由于农村资源相对贫乏,图书数量少,甚至没有图书室,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班里做个实验:引导学生成立读书互助兴趣小组。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然后让每个同学在一学期开始上交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3—5本),这样就可以集中一百多本书,由阅读兴趣小组统一管理、借阅;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书,以此坚持下去,大量的课外阅读会开启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也为农村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间接写作源泉。

      三、改进作文批改方法

      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教师盲目批改现象比较严重.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这与一些基层教育干部有关,他们开展工作常常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式并不了解,甚至认为传统的方法神圣不可侵犯。在工作中摆老资格,还按自己上学时的经验来要求老师:一学期必须批改多少作文,每一篇如何有眉批、旁批、总批等,要求繁琐,说这些时俨然一个行家形象。其实,他们对当前作文批改的新方法并不了解;“以表扬鼓励为主;针对性和启发性并用;有效发挥信息反馈功能;多就少改,多批少改;目标单一,突出重点;批改可以全收全改、轮流批改、重点批改、示范批改、典型批改、当面批改、学生批改”②等等方法灵活多样,但这些专家们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在广大农村很难推广,只要你采用这种方法,必然会招来各种非议,首先领导这一关你就过不了,认为你想出风头、想偷懒……据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的作文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