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少年代父受过被判斩首,临刑仰天大笑,朱元璋:免罪赐匾封
发布时间: 2023-07-11

论及法律的严苛程度,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朝代能超过秦、明、清三个朝代。其中,又以明朝以其对官员律法严明而显著于史。明朝初期,官员一旦犯法,最后的下场往往会十分悲惨。

就是这么一个律法严苛的时代,却存在过一段饱含温情的故事。这段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发生在朱元璋在位时期,也就是明初洪武年间。

严苛的朱元璋

当经历过多年的战争历练,40岁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早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心肠如铁的人。

早年的贫苦生活,让朱元璋深刻认识到了社会底层的运行规律。除此之外,朱元璋对造成心理阴影的贪官污吏也十分痛恨。在朱元璋看来,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整顿吏治。

在这个核心理念的驱动下,朱元璋发动了明初四大案,借助空印案、郭桓案的影响,让很多底层官吏为之一震,不敢贪赃枉法。

在处罚贪污官吏的时候,朱元璋始终秉持的是严酷刑罚。一旦犯案,就是一次从头到尾的大清洗,也不会在乎什么君臣之间的感情。

展开全文

由于明朝法律详细、繁琐,在大大小小的地方都有过严格规定,特别是对官员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因此,在朱元璋时代,当官可以说是一个又累又不讨好的工作。

很不幸,某一位周姓官员不慎触犯了法律。更加不幸的是,就是这个周姓官员,是在洪武时期做官的。因为官职不大,所以这起案件在经过三法司审理之后,周姓官员就直接被朱元璋判处死刑,不日问斩。

但是,周姓官员的儿子周琬对此却很有微词。他的不满,不是因为刑罚太重。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父亲压根没有犯罪。这起案子,是一起彻头彻尾的冤案。

号称圣明的皇帝,号称秉公执法的三法司,居然都对这么明显的冤案视而不见,这其中的不公让周琬深感痛恨。

然而,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当了多年的皇帝,连蓝玉、胡惟庸都已经被满门抄斩了。尽管很不满,但是一个小小的州郡官员的儿子还能起兵造反吗?

周琬心中纵然有很大的委屈,也只能憋着。一旦说了对皇帝的不敬之词,那么等着他的就不是父亲被执行死刑了,整个家族都会受到牵连。此时的周琬只有16岁。面对绝望的现实,周琬只能选择另一种方式:替父偿罪。

勇敢的周琬

周琬到了刑部之后,第一句,就是问能不能替父受刑。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周琬毫不犹豫,立马说让自己的命来保全父亲的命。

明初开国数十年,几乎没有人会说替父偿罪。一般来说,周琬遭遇到的情况,是常见的。因为司法严厉,明初判处官员死刑是经常的事情。但是,在死亡面前,没有几个人会真的有勇气站出来,用以命换命的方式去保全父亲。

但是周琬有勇气。他虽然只是一个16岁的孩子,但是受到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孝道影响,周琬还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法。很快,朱元璋就听到了这个消息。

他设置这条规矩的时候,很大程度有一定的恶趣味所在。他设置的刑法严苛,引起了不少的人颇有微词。为了堵上这些人的嘴,朱元璋特别用这么一条替死的规矩,显示自己的“含情脉脉”。

但是,现在有一个头铁的,就真的站在刑部,宣布要用自己的命去换回父亲的命。这样的人,好像值得亲自召见。因此,周琬父亲的死罪被判处延迟,皇帝宣布亲自召见周琬,问问他为何会真的替父亲去死。

在面见皇帝的时候,周琬将案子中种种疑难、不合理的地方说了出来。同时,他还说出了他所知道的真相,说明了父亲是受到别人诬陷,一切的东西都是不应该发生了。

年迈的朱元璋看着慷慨激昂的周琬,没有多说什么。此时,朱元璋已经开始对整个案子产生了怀疑。如果能够教育出这么遵循孝道的孩子,那么家长的品行应该不会差到会贪污民脂民膏。

因此,朱元璋让刑部重新审理已经办成了的铁案,如果周琬的父亲是清白的,那么就还他一个清白。在经过严谨的审查之后,周琬的父亲得以重新获得清白。而周琬,也因为孝顺的行为,受到皇帝嘉奖,被授予给事中的官职。

故事的真相

故事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故事有典型的民间传说色彩。遭受冤情的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充满正能量的发言,激动人心的故事转折。

这一切,在很多的故事上都能找到相同的色彩。例如《窦娥冤》、《杨乃武和小白菜》等,都是很典型的冤情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中所描写的朱元璋的形象,并不是完全虚构的。在明朝人的笔记中,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什么遭受死刑的官员,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个老百姓犯了罪,被官府判处杖刑。从这里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案件,并不值得人专门记载。

但是,在这个案子里,同样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孝子。因为官府的杖刑极重,稍有不慎,就是一条人命没了。因此,这个老百姓的儿子站了出来,说愿意替父亲受刑。

这个事情一直被流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听说了之后,认为其心可嘉,便免除了他父亲的过错。这就是儒家孝道的影响。

孝道在当今的继承

中国的孝道,其发源不在儒家,但兴盛在于儒家学说之中。春秋之后,分裂割据的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派开始申明孝道的重要性。所谓君臣父子,在原本的君臣关系之中,加上了一段父子的理论,更显得皇权的高贵。

除开被现代人视为愚忠的郭巨埋子这种故事,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孝道故事,例如卧冰求鲤,都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人的思想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国外的“父子平等”思想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中国家长的教育方式。现在我们来看,对于孝道的继承,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就遗忘了很多。这是我们现代人的一个遗憾。

就像现在很多主流媒体所提倡的那样,在大步向前的时候,我们当下的国人应该多捡起文化中的精髓,用古老的智慧帮助我们今天的人获得成功。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