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如何评价北宋王安石变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

北宋神宗即位,国库空虚,神宗立志要强大北宋,承认赵光义死于西夏箭伤,以每年要用钱粮去买大宋平安为耻。他想收复失地,消灭西夏。于是这就有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关于国家财政经济上的改革

(1)均输法:就是国家设转运使,负责平衡各地和中央政府的产品需求。说到底就是,朝廷等于出资办了一个买办公司,京城需要什么,各地都出产什么,由国家买办公司决定用什么价钱到什么地方去采购,然后再向官员,人民出售。国家就在卖与买中赚钱。这一条实际上让原来的富商的利润变成了国家的利润。

(2)青苗法:各个地方政府在每一年的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民,然后利息为二分,一年是四分。这个最主要是帮助农民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就是国家拿钱借给农民,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好了,等庄稼丰收了,再加两层利息还给国家。青苗法实际上救济农民,杀富户。道理很简单,原来是富人放高利贷赚钱,现在由国家放贷,这个就掐死了那些大富豪的财路了。青苗法的出台,变法和守旧派就出现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青苗法非常有名,几乎成了王安石变法的代名词。

(3)农田水利法:有各地大力兴修水利工程,需要的人工和材料则由当地的居民按等级分派。这项工程如果单靠民办是不行的,所以不足部分由政府借贷,利息为一分。这个新法允许任何人去开垦荒地,任何对农业有好处的,比如修堤、挖渠、蓄水等等,国家都鼓励。农田水利法组织人力开荒种田,扩大收入,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募役法:就是把原来的按照主户户等充当差役的办法,改成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就由主户的户等高下来分配。原来有差役的人家就负担人家要的“免役钱”,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主户就要按照等级出“助役钱”。比如,你是上等户,想逍遥,对不起,拿钱来。这个新法这样可以使农民免除苛刻的差役,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是也是王安石变成了全体特权集团的死敌。

(5)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容易脱手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这个改革打击了当时的大商人的利益,让他们失去了垄断市场,平价了市场经济,但是却遭到当时的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6)方田均税法:方田对土地进行测量,将亩数、主人的姓名、土地的好坏都登记在测;均税是将清查后的土地分为5等,然后再定税率高低。这项法令对大量隐瞒田地的大地主不利,因为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

二、军政方面的改革。

1,置将法:这是针对宋朝以来一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中央把禁军分成若干个管辖区,然后由固定的军官去训练。这样,使兵知将,将知兵。置将法的改革加强了北宋的军队建设。

2、保甲法:把农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集合,练习武艺,夜间轮流值班。以大保为单位,巡行乡里,捕捉盗贼,用民间的力量来维持当地的治安。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心尽职。巡逻抓人就得有功夫,所以他们会定时定期训练,战斗力不断增强,国内治安更加得到安全保证,为裁军做好准备。这个改革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教育和科举上的改革

1,在教育上,主要是广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初入的为外舍生,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成绩优异的,可以直接参加省试,殿试。

2,颁发《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故名《三经新义》。

3,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了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而考经义和策,论。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北宋的生产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变法触动了帝国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因而收到了他们猛击,新法实施举步维艰。

司马光反对新法,第一他很守旧,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动。第二,王安石的新法也冲击了他这一类型的士大夫,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三,由于新法步伐过急,让他看到了弊端,所以他为首坚决反对改革。直到他废除新法,使本来稍有好转的大宋,再次积弱积贫,最后走向灭亡,我认为司马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评价北宋王安石变法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开始实施变法,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他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原则,从理财出发,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还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增加国库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缓解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熙宁六年的一天,有人画(流民图),图中暗示皇上说实验是王安石造成的,因此神宗受到刺激,开始对变法产生怀疑。熙宁七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熙宁八年,从召王安石复职,继续执行新法。后来,王安石因爱子去世,求退金陵,从此静心学问,不问世事。

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逝,其子赵煦继位,即宋哲宗,年仅只有十岁,其母宣仁太后以大皇太后的身份执政。而宣仁太后是原来宫廷中反对王安石的后台。她掌权后更引用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到政府中,从而将反变法的力量聚集在了一起。

司马光更以,以母改子,为由,反对新法。他把所有变法的责任都归咎于王安石,全盘否定新法。于是新法大部分被废除,许多旧法被一一恢复。他全部罢黜了王安石等人的变法派官员。变法派人人人自危,惶恐怖不己,直到宣仁太后死后。复辟旧制的反变法派才随之垮台。

历史上总结其失败的原因有,首先变法触及了大地主打官僚主义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其次,神宗的立场不坚定,曾对宪法产生怀疑,王安石本人刚愎自用等,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王安石变法成功,那么北宋将会亡的更快,更彻底,甚至根本不会出现南宋。

看到我这个结论,肯定很多人来骂了,说我不懂历史,王安石变法明显是为了宋朝可以更好,明显可以改变宋朝一直以来的羸弱。但事实真的如此么?到底是谁不懂历史呢?

首先,我不否认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改变宋朝一直以来军事羸弱,更或者说王安石绝对是个忧国忧民的好官,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反对变法的司马光、苏轼等人就是奸臣了么?当然也不是。

但是王安石变法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实际应用,比如青苗法,如果在现在借贷体系完整的环境下当然是有利的,可以当时北宋的整个政治环境,却令百姓雪上加霜,以致于让司马光等人找到反对变法最大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说“橘生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

再者,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变法派是哪些大臣么?当时属于王安石变法党的人有吕惠卿、章惇、曾布、蔡卞、吕嘉问、蔡京、李定、邓绾、薛向等,这些人都是北宋奸臣中的奸臣,特别是第三代变法派领袖蔡京,那都被骂了多少年了?

那反对变法的人呢?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等,再加上被誉为女中尧舜的高太后,都是千古流芳的人物。虽然之所以变法派大臣被骂,像蔡京一样被黑成奸臣是后来的反对变法的旧党故意抹黑的,但变法派的大臣确实个人人品有点问题。

换句话说,王安石变法,可不仅仅是变法,是牵涉北宋整个人事变动的,你们眼中的那些贤臣贤相都会下台,对北宋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实际上,王安石变法被否定在民国之前都是主流学术观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