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魏延是不是公报私仇?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诸葛亮杀魏延是不是公报私仇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真要公报私仇也不需要用计,魏延惶恐,伏地请罪的时候让姜维一刀就可以了账。

历史上诸葛亮更没有杀魏延之心。《三国志·魏延传》里记载,在诸葛亮病重时,诸葛亮“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从这里可以看到,诸葛亮只是担心魏延桀骜不驯,自己死后别人无法指挥魏延,因此要求各军必要时先行撤退。

实际上这一担心也是对的,在诸葛亮去世以后,费祎前去通知魏延时,魏延就表示诸葛亮死了,自己还可以继续带兵作战,因此拒绝退兵,反而索要兵权。

杨仪、费祎、姜维等人于是带兵现行撤退。魏延也带兵南归,抢在杨仪之前返回,还一路烧毁栈道。双方互相告发对方造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两人都认为魏延所言不实。

魏延带兵行抵达南谷口后据守谷口攻击杨仪,杨仪命王平来迎战。因为魏延部下“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魏延“与其子数人逃亡”,被马岱追上杀死。

所以魏延的死因一是抗命,二是带兵抗拒杨仪,最后被杀,和诸葛亮无关。

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陈式

陈式之死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回“汉兵劫寨破曹真,武侯斗阵辱仲达”。

由于气不过诸葛亮屡次举兵北伐,曹魏遂派曹真和司马懿率兵伐蜀。

没想到却因为连降大雨魏军无法前进,既然无法前进,那也就只能撤退了。

尽管兵法云:归师勿掩,穷寇莫追。但就这么让敌人轻而易举的全师而退,蜀军将士当然不会甘心。

于是,大家便请求丞相允许他们追击魏军。

但诸葛亮却不同意。

不仅不许追击,反而传下将令:敌人退走以后,我们就兵出斜谷直取祁山,以便占据祁山的有利地形。

并命令魏延、张嶷、杜琼和陈式率领二万军队,取道箕谷直奔祁山。

就在魏延和陈式走到半路上的时候,细心的诸葛亮又派邓芝前来告诫他们提防司马懿的伏兵。

没想到陈式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大言不惭的说:“丞相用兵何多疑耶?吾料魏兵连遭大雨,衣甲湿毁,必然急归;安得又有埋伏?今吾兵倍道而进,可获大胜,如何又教休进?

陈式轻敌骄傲也就罢了,没想到经验丰富的魏延,也在关健时刻犯起了糊涂。魏延尤其记恨诸葛亮拒绝采纳其通过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策。

于是,魏延便也口出狂言道:“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耶?即令出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见魏延都支持自己,陈式的心气更足了。

于是便又说道:“吾自有五千兵,径出箕谷,先到祁山下寨,看丞相羞也不羞!

邓芝再三劝阻,但陈式却固执己见。

诸葛亮估计的果然没错,司马懿真的设下了伏兵!

于是,陈式的五千人马便被司马懿包了饺子。

幸亏魏延及时出手相救,陈式才带着四五百残兵杀出了重围。

不服从统帅的命令,历来是兵家之大忌。

诸葛亮必须惩罚魏延和陈式,否则就无法维护统帅的权威。

但是由于蜀国缺乏大将,所以诸葛亮哪里舍得杀魏延呢?魏延虽说桀骜不驯,但毕竟能征惯战。

因此,诸葛亮便只杀了陈式一个人,赦免了魏延。

其实诸葛亮的做法,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别无二致。当时,晋文公手下的大将魏武子和颠颉也曾违反军令,但晋文公却留下了更能打仗的魏武子,而杀掉了能力差一些的颠颉。

诸葛亮明知道魏延有反心,为何不早杀之

谢谢邀请。

阿呆认为,这是个误解。似乎都以为魏延有反心有反心,这是被《三国演义》误导的。与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两码事。

诸葛亮明知道魏延有反心,为何不早杀之?这本来就成了个错误的命题。

《三国演义》中为了烘托和渲染诸葛亮,就可以来贬低魏延。三国演义中,魏延有两次叛主救蜀的故事,一次是曹操大军杀来,刘备带着百姓从樊城投奔襄阳,蔡瑁张允不放其入城,魏延杀了守城门的士兵,要放刘备进城。第二次是关羽进攻长沙,长沙太守韩玄要杀黄忠,魏延杀了韩玄,献城投降。

因为这两件事情,诸葛亮认为魏延有反骨。

历史上真正的魏延是怎样的?他与诸葛亮的关系怎样?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

由此可见:

  1. 魏延不是降将,是刘备在新野时期招募的部下。

  2. 魏延是个善于带兵又勇猛过人的悍将。

  3. 魏延的性格比较高傲自信,一般人都害怕他。

  4. 魏延与杨仪的矛盾很深,互掐得厉害,水火不容。

那么魏延是否又反叛的意图?

阿呆认为,魏延如果想反叛,早就反叛了。刘备刚死的时候,整个蜀国都是一片混乱,这个时候汉中太守魏延如果反叛是个好机会,只要调转枪口,守住巴山要道,联合长安的钟繇进驻汉中就是了。送给曹魏一个大礼,当然少不了好处。

相反,魏延在汉中修筑三道防线,防御北方的曹魏。

诸葛亮为啥不早杀魏延?

1、诸葛亮北伐的驻军、后勤基地都在汉中,离开作为汉中军政大权的魏延的支持,诸葛亮的北伐一次也搞不成。

2、诸葛亮北伐的先头部队一直都是魏延担当的,魏延是诸葛亮北伐的最有力支持者。也是帮助最大的人。

3、诸葛亮和魏延是战略思维方面的分歧,是工作上的意见不同。两人在北伐中的配合是默契的,不存在根本矛盾。

诸葛亮临死的时候为啥要设计害死魏延?

这是因为,诸葛亮知道,一旦魏延接手北伐,必定是以进攻为主,这将违背诸葛亮北伐的真正意图,会加速蜀国的灭亡的。

阿呆愚见,欢迎商榷。

为什么诸葛亮杀魏延,遭千年置疑呢

苍茫大地认为:诸葛亮并没有直接杀魏延,但客观地说:孔明这样的临终安排相当于送了魏延的命,所谓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苍茫大地分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孔明临终怎样安排人事,为什么这样安排?

孔明临终让长史杨仪负责代理指挥撤军,同时向刘禅推荐蒋琬丶费祎依次顶替自己。

北伐军中,孔明是总司令,魏延是副总司令,杨仪是参谋长。蒋琬不在前线,费祎地位略低于魏延。

当时,杨仪应该是最佳人选。为什么不选魏延呢?魏延是关羽第二,对蜀汉绝对忠诚,也超级能打,但眼睛长在头顶上,和同事关系极不融洽,是死硬的主战派,甚至甘于冒险。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见好不收,不顾后方空虚,最终失地成囚;魏延所谓子午谷奇谋,让网友们大捧其臭脚,但一旦被曹魏切断后路,那么蜀汉五千到一万前锋必是死路一条,孔明作为蜀汉卓越的领导人新丧,必定挫动全军锐气,而司马懿是足以和孔明、魏延匹敌的战略家、军事家,长驱直入,轻则一无所获,重则损兵折将,大伤原气。

杨仪性格,绝对会照孔明遗愿,按部就班地撤退。魏延狂妄,杨仪不买帐,两人经常争吵,魏延甚至公然拔剑相向,幸亏费祎在中间跳小花脸,屈意维持,又有孔明弹压,两人总算相安无事。但孔明一死,杨仪临时当家,魏延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