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可能截然不
发布时间: 2023-07-11

在《论语·先进》篇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其中孔子问及公西华的志向时原文如下:“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由此可见祭祀在儒家的礼乐制度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大项。其实不仅仅是周朝,周以前的殷商和周以后的所谓礼崩乐坏的历朝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太牢和少牢都是以牲畜的头用作供品的祭祀。两者的区别在于太牢多了牛头,因为牛作为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中极其重要的生产资料,在牲畜中是身价最高的,也是贡献最大的。但佛教是戒杀的,如果用牲畜的头作为祭祀天地祖宗的供品,这不是罪孽吗?这就有了矛盾。

儒释道三家的矛盾其实不少,还比如对待逝去亲人的态度,孔子和庄子就不同。《论语》中宰予去问孔子为什么要守孝三年,这时间是不是太长了,君子有很多事要做啊,一年之后恢复正常生活怎么样。孔子问他是否心安,宰予说心安。宰予走后孔子就说他不仁,小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三年之丧是天下之通丧。孔子觉得宰予是个白眼狼。而庄子呢?他的老婆死了他居然还能鼓盆而歌,连他最好的朋友惠子都看不过去。而当他自己快要死的时候,弟子门生打算厚葬他,他却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根本不在于自己暴尸荒野被老鹰或者其他动物吃掉。

所以说,孔子、老庄、释迦牟尼都不是绝对真理的掌握者,对于儒释道的学习千万不可偏执一端,党同伐异,厚此薄彼,否则很容易误入歧途。我国的传统文化最讲究以和为贵、有容乃大,所以儒释道三家可以相互融合。而西方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却使得生灵涂炭,成为历史上极其罪恶的宗教事件。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啊!

三教合一图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