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原文(跪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难成才”的真理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跪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难成才”的真理

我们小的时候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玉不琢,不成器”。当时只是会背诵,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多年以后再看这句话,真的觉得十分有道理。这句话的出处是《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说的是,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故事: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没有加工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听完很生气,把卞和定了罪。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结果一样被定罪。 卞和失望地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后来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尚且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也许你的天才,但如果不去虚心经历该经历的事情,那么到头来你的才能未必能发挥出来,或许你是平凡的人,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一样可以成就大事。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这段话出自宋代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中的《诲学》。

译文:

玉不雕刻,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刻制作成为器物,但也还是玉,特性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扩展资料:

《诲学》以“玉”同“人”作比,从“玉不琢,不成器”比之于“人不学,不知道”,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

而“玉不琢”与“人不学”之间的关系并不一般,“玉不琢”为害尚不大,因为玉“有不变之常德”,不琢“犹不害为玉”;

但是人不学性质就大不一样,因为“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这就是《诲学》要说明的关键之点,事实也正是这样。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阐述了人一定要学习的道理。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