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省什么时候分开的(江南省为什么在清朝被拆分成江苏和安徽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江南省为什么在清朝被拆分成江苏和安徽

一、江苏和安徽本来是一个整体
公元1368年,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长达200多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将首都选在了南京,但作为一个安徽人,朱元璋对自己的老家凤阳格外照顾。因此,安徽和江苏大部分地区属于直辖区,也就是直隶地区。但是朱元璋去世之后,其子朱棣造反成功。为了方便自己统治,朱棣将首都迁移到了北京。就这样,明朝在名义上有两个首都,这边是南京与北京。河北地区被称为北直隶,而江苏、安徽地区则被称为南直隶。终明朝一朝,一直延续这个模式。请注意,南直隶地区是明朝的财政中心、赋税重地,这一地区的经济实力十分强悍。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20多万军队攻入了北京,明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可是李自成也并没有高兴太长时间,随后不久,多尔衮便率领满洲八旗入关,确立了清朝的统治。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清廷与南明政权反复拉锯,经过几轮折腾以后,清廷最终统一了全国。清朝的首都是南京,因此北直隶改称为直隶。至于南直隶则被改为了江南省,不得不说,这是清朝的第一大省。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是全国第一,在清朝站稳脚跟之后,便开始考虑分割这个全国大省。江南省经济十分富庶,再加上遗老遗少们的支持,如果出现强悍的牛人,完全有机会割据江南。为了防患于未然,清朝决定对江南省进行分割。不过这需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在公元1661年,清朝设立了江南左右两位布政使,这就是分化江南省的开始。其他省份都是只有一个布政使,清朝此举的行为非常明显。到了1667年,清朝感觉时机一到,正式将江南省一分为二。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二、江苏和安徽的由来很有意思
既然是分家,那原来江南省的名字自然是不能沿用。给新诞生的省份起名字,这难为住了清朝高层。为了简单方便,干脆一城市简称代替。江宁和苏州并在一起,就成了江苏;而安庆和徽州加在一起,则成了安徽。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而徽州就是现在的黄山市。按照道理来说,各个省份的省会都应该建在自己的辖区。可是安徽是一个例外,从康熙初期开始,一直到乾隆中期的这将近100年时间里,安徽的省会一直在南京,而江苏的省会则在苏州。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前往江宁找江苏巡抚李卫。他如果能找到就怪了,在江宁,他只能找到安徽巡抚。当时李卫应该在苏州,这是这部大剧的一个瑕疵。自己的省会建在别省的辖区内,这可真是奇哉怪也。
清朝康熙皇帝出于什么原因,要将江苏和安徽全面分家?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什么时间呢?这一情况一直维持到了公元1760年。这已经到了乾隆在位的中期,到了这个时候,安徽和江苏才彻底分清。安徽的省会从南京迁移到了安庆,而江苏省会从苏州迁移到了南京。所以在清朝的历史上,南京真的曾经是安徽的省会。我们接着说安徽的省会安庆,安庆和芜湖也都是经济发达的地位,当时袁世凯主张将安庆打造为仅次于南京和武汉的大城市。但是由于军阀混战,这一局面未能实现。安庆虽然经济发达,但是位置过于偏南。合肥处于安徽的中心位置,再加上铁路的便利条件。最终,合肥战胜了安庆,成为了安徽省的新省会。

清朝为何拆分江南省呢

在中国的地理区域之中,江南是一个区域概念,泛指长江以南的地方,并没有一个具体而且确切的地方。

说起江南,很多人下意识会浮现出“江南水乡”、“烟雨江南”、“鱼米之乡”等词汇,可以说江南这个词在文人骚客之中有着一种朦胧而缥缈的美感,很多人也很是向往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意境。

而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在清朝时期,对于江南的地理划分就很是确切而清楚,并非是一个泛指概念,因为在清初有一个江南省。

一、江南省拆分的背后在于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抑制

清初的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设置于清朝刚入关没多久的顺治二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江西省婺源县、浙江省嵊泗列岛等地。

虽然江南省设于清朝刚入关时期的顺治二年,但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于顺治十八年被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从此江南省成为历史。

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拆分江南省呢?

说白了就是为了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尾大不掉。

其实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一统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一步步走着中央集权之路,要防藩王、防后宫、防权臣、防外戚、防宦官、防止下面造反等等。

而中央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也是集权的一个重要方向,地方如果势力过大,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甚至颠覆中央朝廷之事,诸如唐之藩镇。

我们再来看看清朝的江南省,在清初,其一省赋税就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谓是全国最重要的赋税之地。在科举考试上,江南省的上榜人数也占据当时全国近一半。

这样的重地,如果被别有用心之人控制了,等于是清朝的钱袋子被人捏住了。而前明的朋党之祸,当时刚刚入关的清朝并没有忘记,形成朋党的原因是什么呢,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同乡之谊,开始互相帮助乃至拉帮结派,最后形成了朋党。

江南省占全国科举上榜人数近半,如果这些人因为同乡之谊,而同气连枝互相援助,形成朋党的话,那么对于清廷统治者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不论是经济上考虑,还是防止朋党再现的政治考虑,清朝自然是选择了拆分江南省,将其一分为二了,避免地方上形成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情况。

二、元朝行省制度的一大创举,对清朝影响不小

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证明清朝这样做是借鉴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诸如清朝的这种中央抑制地方的方式,最早是开始于元朝的,所以清朝做出拆分江南省的决定,肯定受到了其不小的影响。

其实元朝可以说是中国大一统王朝中被严重低估的一个朝代,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元朝的统治是简单粗暴的,但毕竟是大一统王朝,还是有着其闪光点的。

以行省制度来说,元朝就有一大创举,那便是一改秦汉以来划分地方行政区域时的“山河形便”惯例,对于传统的行政区域进行了拆分和再组,在行省划分上形成了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格局。

也就是说在元朝以前,自秦汉开始,地方行政的划分大抵是依照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者历史传统因素来确定。

而元朝为了加强对于地方的管理,防止了地方的势力,依据山河之险来对抗朝廷,乃至进行割据,所以打破了这个惯例,不顾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地方人文经济,是人为的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行省划分局面。

诸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门户大开,如果四川行省有人想依据盆地之险割据称雄,那么他不只是要拿下四川,还要最起码拿下陕西行省控制的汉中地区,这样一来,想要割据称雄的难度系数是大为加强。

还有五岭地区被纵向分开,江西和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治所分别设于南昌、武昌,形成以北制南的局面,五岭地区可以凭借山河之险进行割据的便利条件,也因为这样的行政划分而消磨殆尽。

元朝行省这样的行政划分,使各行省失去了割据称雄和扼险而守的地理优势,中央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控制自然加深,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不论其他方面,单纯以行省制度划分来说,元朝的这一大创举,是相当之高明的,可谓是影响了后世几百年。

而到了清朝初年,拆江南省一省为两省,不得不说肯定也有着受元朝行省制度划分影响的因素,毕竟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所为。

光绪元宝里的江南省造是于哪年被分割为两个省份的

江南省是中国最发达的省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因其制过大,为维持满清中央统治,故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

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今南京)、苏州府首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