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战役的区别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残酷的巷战而闻名,而莫斯科战役并没有发生巷战,德军最远也只是推进到莫斯科的近郊,并没有进入城市,这应该是这两次战役最明显的区别了。苏军通过残酷的巷战成功的拖垮了德军最重要的两个重兵集团军,尤其是使其丧失了关键的机动性,这最终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德军在突围问题上犹豫不决,进而全军覆没。而莫斯科战役中,苏军依靠的是天气的因素和持续不断的增援,最终压垮了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将其大范围的逐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并不是只是进行消极的防御,只要一有机会苏军立刻会发起反击,苏军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夺取主动权,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都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击,企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德军重兵集团,只不过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及时的选择了战略撤退,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没能及时的撤退,导致其核心的第6集团军被包围歼灭,这也是苏军第一次在进攻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德军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外,更重要的是苏军实力的恢复,尤其是组建了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型机械化部队,使苏军具备了实施深远突击的能力。

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德军对这两座城市的进攻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的进攻是非常困难而又漫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围这座城市,切断守军的补给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陷之。德军对于莫斯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将强大的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企图迂回在莫斯科东面会合从而形成合围圈,只不过德军在恶劣的后勤补给和不利天气的影响下,最终没有达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城市紧建在伏尔加河河畔,根本无法迂回包围斯大林格勒,除非进攻方渡过伏尔加河从东岸彻底封锁那些渡口,否则不可能真正包围斯大林格勒。

所以德军分别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切断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陆地联系,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切断其和外界的联系,由于德军已经分兵高加索,以当时B集团军群的实力无法渡过伏尔加河从而彻底封闭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沦为一场正面的消耗战,德军不得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苏军之所以能长久的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城内守军可以持续的得到兵力和补给的增援,显然拥有更多预备队和军工产量的苏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消耗战的,而德军却承受不起这种作战模式。

无论如何,这两场战役都可以称作是东线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它使德军在军事上打败苏军的幻想最终破灭!

莫斯科保卫战德军闪电战失败后,希特勒为何还要进攻斯大林格勒

关于1942年德军东线的进攻与防御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由于德军在冬季作战中损失很大,而且并没能得到足够的补充,1942年的德军战斗力已经远不如1941年,关键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只恢复了一半,这意味着德军的进攻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后勤补给上的困难(补给线太长了),德军在1942年不可能再度发起上一年那样的全面战略进攻,1942年的东线德军只能发起有限规模的进攻或者全部转入战略防御,最终希特勒选择了继续进攻,绝大部分德军将领也支持继续发起进攻,只有龙德施泰特元帅等少数人支持防御,支持进攻的这些人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只有进攻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军必须在盟军登陆之前结束东线战争。

再确定1942年继续在东线发起攻势这一基本战略方向后,德军最高统帅部便开始选择具体的战略目标了,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规模很小,而且已经对列宁格勒完成了包围,这里显然不需要庞大的装甲部队,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进攻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就是中央方向上再度进攻莫斯科,要么就是转向南方,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希特勒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坚持战争经济的战略路线,在其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后,自然会继续坚持这一路线,他认为只有切断苏联的煤炭、石油资源补给才能真正的迫使苏联退出战争。制定作战计划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斯大林格勒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最重要的目标仍是高加索的油田,虽然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但是并没有要求必须占领,只是要求尽可能的破坏其工业生产。

为了支持德军的“蓝色行动”,所有的兵员和物资都优先补充南方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团军再度恢复了强大的实力,准备向苏联的纵深挺进,南方集团军群的编制恢复到了85%以上,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将只能得到最基本的补充,不得不转入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的夏季攻势发起后最初还比较顺利,随着希特勒提早的拆分了这个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德军的战略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方向上的德军都先后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而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投入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其结果就是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停顿,夏秋季结束后,德军既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没能占领高加索油田。

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在11月尝试了最后一次进攻后以失败告终,最终全面转入了防御,对高加索巴库最后的挺进将不得不等到1942年的冬季渡过之后再进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战事也非常激烈,B集团军群将手中最强大的两个野战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作战,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军缺员严重,加上城市攻防战的严重损耗,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另外沿顿河一线布防的联军集团军战斗力太弱,而后方的德军预备队也太少,必须迅速加强这些联军集团军的防御强度,而这些增援只能是等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解放出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来提供。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下,1942年的德军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并在这里展开了和苏军的战略决战,这绝不是德军理想的决战地点,而这些严重的错误只能是归咎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确切的说是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是诺曼底登陆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包括北非战场的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以及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三次战役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诺曼底登陆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


1941年至1942年北非形势

(来源:Wikipedia,下同)


第二次阿拉曼战役前双方的部署


蒙哥马利


隆美尔(左)


阿拉曼战役(The Second Battle of El Alamein)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正式名称应该是第二次阿拉曼战役,这一战役的时间是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11日,发生在埃及阿拉曼铁路终点站附近,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第一次阿拉曼战役的延续。第一次阿拉曼战役阻止了轴心国军队对埃及的进一步入侵。阿拉曼是北非埃及与突尼斯的交通要道,轴心国如果控制了阿拉曼就等于打开了进入埃及的大门。1942年8月蒙哥马利(Field Marshal Bernard Law Montgomery, 1st Viscount Montgomery of Alamein)被任命为盟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后,带领第八军对隆美尔统帅的轴心国非洲军团(Axis Panzer Army Africa)发起进攻,最终英军获胜,德意军队被迫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