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宣为何全部绝后?和清皇室近亲结婚、早婚早育,并无关
发布时间: 2023-07-06

导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有一个有异于其他王朝较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清朝末期的三位帝王都没有生育皇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朝的灭亡。

对于同治、光绪、宣统三位帝王没能生育皇嗣的原因,后世很多学者认为这乃系清朝时期,皇室成员对于婚姻采取“早婚早育”、“近亲联姻”等原则坚持下,长此以往积累下所必然是产生的结果。

清朝统治阶层所在民族——满族是一个等级制度等级制度和民族观念很强的民族,特别是他们入主中原之后,皇帝和皇子皇孙门的婚姻限制的特别是婚姻范围的限制,让他们很容易进入近亲结婚的漩涡;再加上封建皇权社会中,较早生育皇嗣不光是令其皇室枝叶繁茂的传统习俗要求,更是对于皇位传承、江山永固的政治必然,所以早婚早育也成为清朝皇室的显著特点。

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近亲结婚因为夫妻双方有太多相似的遗传因子,后代无法从他们那里产生变异,有害基因将之传递给子孙,如果这一基因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子而发病。因此,近亲婚配增加了某些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近亲婚配使子女中得到这样一对纯合或相同基因的概率增加,也就是患病概率的大幅度提高。

虽然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对于近亲结婚所带来的的遗传学伤害认识并不清晰,但在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要求下,也一般会在婚姻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近亲联姻。但受当时具体的时代环境影响,尤其是其清朝统治阶层所在民族——满族的民族习俗和传统习惯影响,为了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清朝皇室对于“近亲结婚”的推崇程度远胜于任何时期。

在封建社会“早生贵子,早得福”的思想影响下,在传统文化的习惯沿袭下,清朝时期从皇室到底层百姓对于“早婚早育”行为都奉为圭臬,都认为这是“添子添福”甚至改变家庭生活现状的有效途径。

对于清朝皇室而言,早婚早育更是关乎皇位传承、江山万世一统的政治问题,清朝历代帝王乃至皇子、皇孙都严格的遵从“早婚早育”观念。

但根据现今科学研究表明,早婚早育现象会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出现;将严重影响男女双方的身体健康和婴儿的存活率和身体素质等。

毫无疑问,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都将会严重影响所生育后代的存活率、身体素质乃至生育能力等,而且影响都是负面且无法挽回和弥补的!

那么,清朝时期皇室成员尤其是清朝帝王在婚姻方面坚持的“近亲原则”和“早婚早育”原则等,真就是直接导致清末时期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没能生育皇嗣甚至失去生育能力的根本原因所在吗?

导致清末三位帝王全部绝后的真正原因何在?

我们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根据清朝历代帝王的生育、传承、执政情况,予以明确说明。

01 近亲结婚和早婚早育对于清末三位帝王生育能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后金政权开始,包括后金政权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就在婚姻方面予以了“近亲”和“早婚早育”的习俗明确;清朝入关以后,面对数量庞大、拥有悠久历史和系统先进文化的汉民族,清朝统治阶层为了避免被汉民族同化,保证皇族血统的纯正,而采取了种种措施。在旗人中严厉施行“满汉不通婚”的规定就是手段之一,而对于清朝皇室成员而言,近亲结婚甚至是血缘关系很近的同宗族联姻;早婚早育甚至是生殖系统远没有发育成熟的年龄便早早成婚生育,都是清朝统治阶层的重要手段。

1、近亲结婚对清末三位帝王的生育能力影响

近亲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在清朝皇室中惯行的姑表亲、舅表亲、姨表亲乃至同宗兄妹成婚都是近亲结婚的典型代表。毫无疑问,近亲结婚大大提高了清朝皇室婴儿早夭的概率,也严重拉低了皇室婴儿的身体综合素质。

遗传图谱

但如果对清朝历代帝王详加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他们的生母所在家族和皇族的关系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单纯对于清朝帝王而言,并不存在近亲结婚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自皇太极开始,一直到爱新觉罗·溥仪的生母叶赫那拉氏,清朝历代帝王的生母和父皇都没有血缘关系,根本没有近亲一说。

翻开《清史稿·后妃列传》就能将清朝帝王生母信息,详细了解,我们逐一说明:

皇太极的生母“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和努尔哈赤所在的爱新觉罗氏毫无关系,没有半点血缘关系;

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更是和皇太极没有血缘关系,这乃系后金政权时期,“满蒙联姻”制度的典型代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甚至不同信仰。

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按照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对佟佳氏一族的考证,佟佳氏原本为佟氏,乃系汉化的满人,和顺治皇帝更没有血缘关系。

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按照《清史稿》的记载,乌雅氏乃系满洲正黄旗包衣出身,属于“奴才”出身,之前连满洲贵族都不算,更清朝唯一一位乌雅氏皇后,和康熙皇帝也没有血缘关系。

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乃系清朝首位一位生育皇帝的钮祜禄氏皇后,和清朝皇室并没有血缘关系。

嘉庆皇帝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内管领清泰女”,乃系清朝唯一一位汉族皇帝生母,和满族的乾隆皇帝更是毫无血缘关系。

道光皇帝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女”,乃系清带唯一一位喜塔腊氏皇后,虽然属于满洲贵族,但其所在外戚家族和皇族并没有血缘往来,和嘉庆皇帝更是毫无血缘关系。

咸丰皇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孝全成皇后虽然和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同属“钮祜禄氏”,但是根据《 皇朝通志 ·氏族略·满洲八旗姓》的记载:

钮祜禄,原系地名,因以为姓。其氏族甚繁,散处于长白山、英额及各地方。

孝圣宪皇后乃系额亦腾曾孙女(额亦腾是额亦都的堂兄弟),属满洲镶白旗旗下;

孝全成皇后则并非额亦都系子孙,属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

也就是说,两者虽然同属钮祜禄氏,但其所在家族先祖的最初发源地同属“长白山、英额及各地方”,之间却并没有血缘关系。

同治皇帝生母“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安徽徽宁池广太道惠徵女”,也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同样,慈禧太后和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同属“叶赫那拉氏”。

对于两者之间的血缘关系根本不用验证,即使两者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因为两者之间的年代跨越200多年,即使有血缘关系,即使按照现代医学检验的标准,对后代也产生不了具体影响,也不属于近亲结婚的范畴。

也就是说,清朝自皇太极开始,一直到咸丰皇帝,在皇位传承方面都有着“躲避”近亲联姻下所生育皇子的共同“默契”。这是清代帝王为了后世帝王出于对“近亲结婚弊端”的统一考虑,还是纯属巧合的安排,我们姑且不论,但这至少能够证明,清朝末代三位帝王没有受到之间的历代帝王“近亲结婚”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失去生育能力并不是“近亲结婚”的影响。

2、清朝历代帝王早婚早育,对于清末三位帝王生育能力的影响

和“近亲结婚”习俗一样,“早婚早育”也是清朝皇室尤其是清朝帝王出于政治目的、传统思想考虑下的重要婚姻传统。

比如著名的年幼君主顺治皇帝,一生共生育14位皇嗣,其中9位早夭,早夭比例高达64.3%。顺治八年,顺治皇帝未满14岁,其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就已经出生,但这个皇子只活了89天,便早早夭亡,这就足以说明“早婚早育”对于所生育婴儿的巨大伤害。

同样,我们依据《清史稿·诸王列传》和《清史稿·帝王本纪》的记载,予以详细罗列: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公元1592年;时年,生父努尔哈赤34岁,其生母孝慈高皇后18岁;

顺治皇帝,出生于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时年,生父皇太极47岁,生母孝庄文皇后26岁;

康熙皇帝,出生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时年,生父顺治皇帝17岁,生母孝康章皇后15岁;

雍正皇帝,出生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时年,生父康熙皇帝25岁,生母孝恭仁皇后19岁;

乾隆皇帝,出生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时年,生父皇四子胤禛34岁,生母孝圣宪皇后19岁;

嘉庆皇帝,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时年,生父乾隆皇帝50岁,生母孝仪纯皇后24岁;

道光皇帝,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时年,生父皇十五子永琰23岁,生母孝淑睿皇后23岁;

咸丰皇帝,出生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时年,生父道光皇帝50岁,生母孝全成皇后24岁;

同治皇帝,出生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时年,咸丰皇帝26岁,生母孝钦显皇后20岁。

就整个清朝帝王出生时,其父母的年龄来看,也就是顺治皇帝这个6岁登基的皇帝属于“早婚早育”的范畴,但其后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都用自己较高的寿命和繁育皇嗣的众多证明了顺治皇帝对于后代影响的微乎甚微。而且,顺治皇帝到同治皇帝,已经经过了六代传承,即使对后世子孙有所影响,到清末时期也已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早婚早育这个婚姻习俗对于清末三位帝王失去生育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02 导致清末三位帝王失去生育能力或者生育机会的真正原因何在刨除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