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大厦之将倾(历史上有哪些人真正做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历史上有哪些人真正做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正做到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其实寥寥无几。

1.田单(齐国)——出奇别胜,收复七十余城。

2.陶侃(东晋)——平定苏峻之乱

3.谢安(东晋)——淝水大破符坚

4.郭子仪(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5.李晟(唐朝)——平定朱泚之乱

6.李克用(唐朝)——平定黄巢起义

7/虞允文(南宋)——大败金主完颜亮

8.孟珙(南宋)——入蔡灭金,保卫荆蜀

9.于谦(明朝)——保卫北京

10.曾国藩(清朝)——平定太平天国

起义以上十人,力挽狂澜,实至名归!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什么意思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比喻挽救事物于极危险的境地。

拓展资料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选自卞毓芳《 文天祥千秋祭》

历史上哪些人哪些事在当时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作用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句话出自卞毓方先生所著的《文天祥千秋祭》,用以祭奠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

中华历史上能担得起这两句话的当然不止文天祥一人,试举两例:

(1)于谦

如何评价一个好官,恐怕没有固定标准,但说到于谦,真的找不出太大毛病,不抽烟不喝酒不烫头,不贪污不腐败不弄权。

天下太平的时候,人家兢兢业业;天下大乱的时候,人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实事求是的说,没有于谦,“土木之变”后大明朝将亡于瓦剌之手,中原陆沉要提早一百多年,是他,保住了大明疆土;是他,保住了朱家江山;是他,维护了汉人政权的稳定;是他,让汉人免遭瓦剌毒手;是他,成就了郭德纲!

他的能力、忠心,在当时,无人可及。

更可贵的,人家不贪功,不滥权,换任何一个人,早就加封自己做什么大将军大司马之类的,不说贪污腐败,至少网络党羽,权倾天下,为自己留条后路。

但于谦没有。

英宗回来后,吵吵着复位,于谦纵然不情愿,却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阻拦,最终把命也搭上了,可能有人会说他愚忠,但其对国家百姓的赤诚之心,可谓天日昭昭。

如果大明能多几个于谦,焉能毁于家奴外敌之手。

(2)曾国藩

比起于谦的忠勇,曾国藩就圆滑多了,但要说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曾剃头也算够格。

天平天国运动,一度曾被定性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洪秀全成了英雄。时间长了,大家都明白,天平天国其实就是一小撮神棍用宗教名义所煽动的暴乱,毫无进步可言,如果让他们做了天下,比之大清,坏百倍千倍。

这一点,曾国藩当时就看明白了,他在《讨粤匪檄》中说的很清楚: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明白归明白,如日慕乡关这般书生,问题看的再明白,也只能躲在书房里写几行没人看的烂文字,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骂的就是我们这种人。

但人家曾剃头就高明多了,都是读书人,我们只会读书,人家是经世济用。率先在老家招募“乡勇”,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湘军一路打进天京,把个天平天国彻底铲除。挽救了大清朝,也挽救了中华文脉。

还有,曾国藩一家大大赚了一笔!

所以说:立功立德立言,人家一样不落,都做到了,说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真不为过。

当然了,中华五千年,英雄辈出,能当此任的不在少数,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是历史老师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