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猪的诗句(赞美杀猪的诗句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赞美杀猪的诗句

赞美杀猪的诗句有:

1、“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出自:《将进酒》唐 李白

2、“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出自:《木兰辞》南北朝 佚名

3、“定将文度置膝上,喜动邻里烹猪羊。”

出自:《送刘道原归觐南康》宋 苏轼

4、“乡闾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猪羊烹。”

出自:《秋词》宋 陆游

5、“磨刀向猪羊,穴地安斧鬵。”

出自:《春日田家三首》宋 黄大受

6、“鳌头蓬莱便可到,蜀人更贺烹猪羊。”

出自:《送石昌言舍人还蜀拜扫》宋 梅尧臣

7、“出郭披莽苍,磨刀向猪羊。”

出自:《雷阳书事》宋 秦观

拓展资料:

《将进酒》

【唐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木兰辞》

南北朝 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描写猪的诗有哪些

金猪送福踏春来,庐州老城放光彩。吉星高照人康泰,情谊互动满是爱。家家餐桌猪肉菜,大人小孩都动筷。猪头大耳它憨太,四脚短粗跑的快。

中国的古诗词里都有哪些关于家禽,家畜的描写

诚邀:

一缕英雄为您作答

导语: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发现某一些动物具有温顺驯良的性格,并且根据动物们的特点和他们生活的需要,学会了驯化饲养动物。

在我们的祖先饲养的动物中,就包括鸟类动物,他们可以从这些饲养的鸟类中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

在我国古代文献《尔雅》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二足而羽谓之禽。”禽也指鸟类的总称。

楼主问题中的“家禽”是指人工饲养的鸟类动物,一般为雉科和鸭科动物,在人们的生活中主要指鸡、鸭、鹅这三种禽类。

同样在文献资料中有对“家畜”的解释,《三字经·训诂》中说:“牛能耕田,马能负重致远,羊能供备祭器”,“鸡能司晨报晓,犬能守夜防患,猪能宴飨速宾。”人们也将这六种动物称之为家畜。六畜各有所长,在悠远的农业社会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

家禽和家畜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在我国古代文学尤其是在诗词中,有没有对家禽和家畜的描写呢?答案是肯定的。

描写鹅的诗:

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咏鹅》,就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洁白的羽毛,和红色的掌蹼,以及鹅在水中游泳时优美的身姿,有声有色的情景。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小小的骆宾王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描写鸡的诗:

鸡能啼鸣报晓,如成语“闻鸡起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鸡还被赋予了德。也就是鸡的德性:文﹑武﹑勇﹑仁﹑信。《韩诗外传》卷二中写道:“君独不见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此五德,君犹日瀹而食之者何也?”可见鸡这种家禽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如唐代诗人杜甫还专门写过一首《鸡》诗:

纪德名标五,初鸣度必三。殊方听有异,失次晓无惭。问俗人情似,充庖尔辈堪。气交亭育际,巫峡漏司南。

如《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陶渊明的“鸡鸣桑树颠”。

王维“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杜甫《羌村三首》:“驱鸡上树木,如闻叩柴荆。”

描写鸭的诗: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鹧鸪天·鸡鸭成群晚不收》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再如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纨扇有新诗。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再如南宋诗人陆游的《乌夜啼·金鸭馀香尚暖》:

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兰膏香染云鬟腻,钗坠滑无声。 冷落秋千伴侣,阑珊打马心情。绣屏惊断潇湘梦,花外一声莺。

苏轼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描写马的诗:

马在古人的额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耐力好,适合长途奔社。既有交通工具的属性,又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骑兵必不可少的装备。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写马的诗就更多了,如杜甫的《白马》: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唐代韩琮的《咏马》: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唐代元稹的《塞马》:

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晓风寒猎猎,乍得草头行。夷狄寝烽候,关河无战声。何由当阵面,从尔四蹄轻。

描写牛的诗: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耕牛与农耕文明密不可分。牛这种家畜在古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与农耕有着密切关系的《九九歌》里面就有“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说法,耕牛当时是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动物,如:

唐代诗人元稹《田家词》:“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

宋代诗人梅尧臣《耕牛》:“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李白《咏石牛》:“自来鼻上无绳索,天地为栏夜不收。”

唐代元结《将牛何处去》:“将牛何处去,耕彼故城东。”

明代高启《牧牛词》:“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唐代储光羲《牧童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