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胡适读后感(胡适我的母亲读后感300字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胡适我的母亲读后感300字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责职,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五日三省吾身 ——读胡适《我的母亲》有感

细雨绵绵,我临窗而立捧着胡适的《我的母亲》,百感交集。
在《我的母亲》中,胡适极为深情地回忆了他的母亲。他说:“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母亲。”可见胡适的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她会天亮是,便叫醒胡适让他反省一天的过失,是她教会胡适“吾日三省吾身。”让他在以后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怀一腔虚谷的胸怀,海纳百川。
胡适从母亲身上了解了最为深刻的便是待人温和却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他的母亲身体力行证明给胡适看:待人仁慈与逆来顺受有天壤之别。胡适在文章的最后这样写到:“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的母亲教会了他太多,更重要的是,胡适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感谢他母亲留给他如此高尚的品格。
看着深情的文字,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我一直奢侈的享受着母亲的温情,却从仔细想过如何感谢这份厚重的恩情,胡适让我正视自己的自私。我的母亲平凡而美丽,她有一双巧手,会为我编织漂亮的围巾御寒,我却从未真正体会其中的温暖,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溢满了疼爱与温柔,而我却时常忽略这份美丽。当我捧着胡适的文章,我突然不敢面对母亲,不敢面对她那份安静而平实的爱,这份爱如春雨般潜入我的生命,渗进我的骨髓,随着脉络游走,充盈我的心扉,却从不曾给我任何负担,重如泰山却又细若游丝。这份恩情我忽视几十年,视若无睹。
我开始学习关心,留心母亲的身体和生活,学习等待,为夜归的母亲留一盏灯,守候她进门后一扫阴霾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看着母亲津津有味吃着我留的饭菜,我的心中涌动浓浓的自豪与温情。曾经母亲也是用这样的心情看着我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消灭她做的饭菜的吧!那静静的守候和无声的爱都化为熟悉的饭香溢满我的心脾,伴随着我成长。看着母亲满足的微笑,我的心头一颤,眼泪便涌入了眼眶,这就是母亲,只要是女儿做的,她可以无限包容,原来她从未因女儿的忽视而置气,或许她曾在深夜因伤心落泪都在日出后依然无悔的付出毫无保留。我得感谢上苍,恩赐给我的母亲。
孟郊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绚烂的春色为母亲装点艰辛的生活,用绚烂的春光为母亲抚平紧皱的眉头,怀揣感恩之心成长,一路的风景美不胜收,学会感恩便会学会成长,便会学会尝试包容与分担。
将感恩化为行动,将感动藏于心间,尝试着用心体会每一份真诚的感动,定能受益匪浅。

胡适《我的母亲》中,我的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叻我

我的母亲在哪些方面影响叻我?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品性。
文章只要写母亲管教我部分,为什么要写后面的。。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读我的母亲有感

【篇一:读我的母亲有感】

母亲是哺育我们长大的摇篮,在老舍的笔下的母亲也不例外。他对母亲有这样的评价。我之所以呢长的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给的。他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在《我的母亲》这篇文章通过对母亲一生经历往事的回忆塑造的形象,突出了母亲勤劳刻苦,善良宽容,乐于助人,意志坚强等性格与伟大无私的母亲。

我对本文有两句话深有体会。第一句是;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从这句话体会到,作者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她的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之情。第二句是;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能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表示了赤子之心,洋溢于篇外;戛然而止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