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事是谁的名
发布时间: 2023-07-06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偶题》,意思是写一篇好文章,那是要流传千古的大事情,写的是好是坏作者自己心里明白。这首诗体现了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王嗣奭在《杜臆》中评价到:“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与之对应的李白被称作”诗仙“。

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溯湘江而上,经沅湘以登衡山。大历五年去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杜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北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唐工部杜公之墓”。

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事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出自《偶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意思是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惟有自己心里晓得。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

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移居河南巩县(今河南巩县西北)。唐代诗人。因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自幼好学,知识渊博。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正月—756年),应唐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

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10年。唐肃宗时,授左拾遗,不久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晚年贫病,携家眷北归。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闻北方战乱,又转赴南方,途中病故于湘江舟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什么的名句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这首诗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如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