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怪力乱神(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孔子为什么拒谈怪力乱神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在迷信盛行的古代,孔子为什么拒谈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也就是孔子不谈四种事情,一种是怪异的事情,一种是勇力欺人,另一种是祸乱,最后是鬼神!那到底为何孔子不谈这四种事情呢?

很多人说孔子不相信鬼神的存在,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在这里可以与子不语怪力乱神互相参考,实际上孔子之所以不谈这四种事情,不是自己智慧不够知道,也不是自己不相信,而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了这些事情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因为人类的心理都喜欢这些神秘,奇怪,新奇,混乱的事情。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无法分辨这些事情的真实性,也无法自己去判断和理性分析。如果孔子谈这些事情的话,就会把大众引导到这些难分真假的方向,所带来的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

在《孔子家语》当中,有人问孔子人死后有没有灵魂,孔子也是置而不答的态度,孔子说:如果我说人死后有灵魂,那么会间接引导一些人轻生和过于重视死后的事情,如果我说人死后没有灵魂,那就导致人们不尊重死者。

那孔子到底认为人有没有灵魂呢,我们可以从经典当中只言片语中了解,孔子曾经说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另外孔子也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所以说其心正大光明,则无需怕鬼神,鬼神见了还要向你鞠躬呢,因为鬼神也敬佩有德有道之人,古语有言:道高龙虎敬,德韶鬼神钦!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如何理解

《论语·述而》有云: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一句,历来都断为“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译为“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这似乎已成定论。

但这个传统的解释与上下文不能连贯。因为《论语》一书,并非杂乱无章。《述而》一章,重在记述孔子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让我们来共同看看“子不语怪力乱神”出自的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子不语,怪力乱神。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曾经教育弟子们,对于鬼神要敬而远之,君子当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为鬼神所制。这和道家的守中是一个道理。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以人道为修行准则。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去追求,崇拜。正念若衰,邪念则主。道家修行是求道而非求术,是要人们明白道术神通终究只是悟道过程中的副产品,不可沉迷。

子不语怪力乱神,为什么历代农民诸侯造反起义都喜欢搞迷信是不是矛盾

子不语怪力乱神出自《论语.述而》,原意是“孔子从不说,鬼怪,勇力,叛乱,神鬼之事。”

说的是孔子对这种事三缄其口的态度。不代表要求别人这么做,因此与农民诸侯搞迷信无关。

如何理解“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不语怪、力、乱、神”,语出《论语•述而第七》,意思是孔子不谈论怪异、勇力、悖乱、鬼神这些内容。

其中的“力”和“乱”,是孔子所不愿谈的。孔子的不谈论表达的是对这些内容的否定和摒弃,是弃而不论,表现的是孔子的价值选择。

其中的“怪”和“神”,孔子之所以不谈论这些,是因为这些内容远离日常生活,或者是未经实践所证实的,自己也不真正了解,所以不去谈论,是存而不论,表现了孔子求真务实的精神。

(图片源于网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