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伟,无怨无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有这么一个人,他有69个冠军、杀球速度最高达417公里每小时,史上第一位突破10万分的男单选手,但是他却没有一个世界冠军,哪怕是团体的。他就是大马英雄——李宗伟

李宗伟,1982年10月21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县。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巧了,他的对手林丹也出生在福建。而他们俩又刚好都在10月出生。冥冥之中上天已有注定,他俩注定成为一生羁绊的对手。

年少家贫

李宗伟,少年家贫,由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个子也不高。为了长高,李宗伟迷上了篮球。但是李宗伟的妈妈心疼他打篮球把皮肤晒得很黑,不让他打篮球了。

自从他接触到了羽毛球,他就想着有一天能够代表马来西亚参加比赛。不过家境贫寒的他只能用极其不正规的球拍和球网在沙滩上来锻炼。因为贫穷,宗伟买不起专业的羽毛球拍,但他还是鼓起勇气走进了雷叔开的羽毛球专卖店,以勤工捡球的方式启动了自己的羽毛球梦想。

在学校举行的比赛中,没有球拍的李宗伟报名了比赛,在临上场前的最后一刻,雷叔送给了他人生的第一把专业球拍。宗伟如获至宝神器加持的他一路过关斩将,夺得冠军,与此同时,启蒙教练郑炳发看中了小宗伟的天赋和拼劲。踏上家门,征求宗伟父母的意见,让他参与专业训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宗伟的父母同意让他去专门打羽毛球。

初登赛场

在马来西亚青年队待了3年,李宗伟终于得到弗罗斯特推荐,进入了马来西亚国家队。

1999年年仅17岁的李宗伟在马来西亚全国锦标赛中夺得冠军。

2000年羽毛球世青赛李宗伟在半决赛输给了印尼选手索尼,屈居季军。

2003年李宗伟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亚军

2004年李宗伟获得马来西亚公开赛冠军

崭露头角

展开全文

最开始教练只是把他当成新人培养,不过李宗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取代了黄综瀚成为马来西亚男单一哥。

2005-2008年李宗伟获得了英联邦运动会男单冠军、瑞士羽毛球公开赛冠军、马来西亚公开赛冠军、马来西亚超级赛冠军。

在2006年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中上演惊天逆转,从13-20追到23-21,在家门口夺冠,气得林丹摔拍。

心魔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李宗伟也很顺利的闯入了决赛,决赛又是那个熟悉的对手林丹,然而李宗伟在那场比赛并没有发挥的很好,几乎被林丹预判到了球路(李宗伟采访原话:我发挥的不是很好,但林丹发挥了他最好的水平)不得不说08年的林丹是很恐怖的,而李宗伟又是第一次闯入奥运会决赛,数千万马来西亚人民的奥运首金梦,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李宗伟自述赛前只睡了五个半小时,一直在看时间)

时间来到2011年世锦赛,这场比赛堪称是羽毛球史上最经典的大战,81分钟的顶级对决,42拍神仙扣杀,李宗伟在先拿下一局的情况下被林丹逆转,以22-20、14-21、21-23输掉了比赛,他们俩贡献了一场史诗级对决,虽然李宗伟输了,但是他们实力已经很接近了,不至于像2008年一样被林丹两局拿下。

又到了奥运年,这次是伦敦奥运会,李宗伟又一次闯入了奥运会决赛,尽管李宗伟打的非常好,但是李宗伟几乎是复制了世锦赛结果,伦敦温布利球馆,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剧情,在抢先拿下第一局的情况下,再次被林丹逆转,最终随着李宗伟回球出界,以21-15、10-21、19-21输掉了比赛。大家只顾着看着全场狂奔的林丹,却忽视了蹲下的李宗伟,那一刻他是多么地渴望奥运金牌啊。那一刻他在想着什么呢?是辜负了大马人民的期望吗?是辜负了他平时的训练吗?我们不得而知。

打破心魔(三进决赛)

转眼间,又是一个4年,人生哪有这么多个4年,李宗伟自己也知道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冲击奥运会了,这次他全力以赴,冲击这次里约奥运会,与往常不一样的是,他和林丹在半决赛上就相遇了,这次李宗伟以2-1(15-21、21-11、22-20)击败了他的老对手林丹闯入决赛。李宗伟在大赛上打破了自己的心魔,第三次闯入了奥运会决赛。

可惜天不遂人愿,决赛中,李宗伟遇到了如日中天的谌龙,李宗伟开场后还是略显紧张,失误有些多,谌龙连得4分领跑。李宗伟逐渐找到感觉,他在头顶区的杀球明显增多,他连拿5分实现反超。谌龙迅速还击追成7平。在第一局末尾谌龙放网失误后,李宗伟搓球下网,谌龙打出一记追身球得分,20比17,他拿到局点。在主动失误浪费一个局点后,谌龙头顶突击直线得分,21比18,谌龙先胜首局。

一局在握的谌龙越战越勇,第二局迅速以4比1领先,最终随着李宗伟跃起杀直线出界,21比18,谌龙赢下第二局以2比0获胜夺冠。

这次来到里约,对于34岁的李宗伟来说是最后一次可以争夺奥运冠军的机会了。此前他的状态也比较好,在与宿敌林丹的最近两次交手中也取得了胜利。结果在本届比赛中,李宗伟一路过关斩将进如4强,在与林丹的半决赛中2-1逆转获胜,连续三届奥运会挺进决赛。

冲刺世界冠军

好不容易赢了林丹,这次又来了个谌龙。李宗伟连续三届奥运会,连续三个亚军,命运对于他来说似乎是太残忍了一些。在里约错失冠军,东京对于34岁的李宗伟来说有些遥远,若想达成世界冠军的头衔,李宗伟只能在世锦赛中等待加冕了。

然而在2018年7月25日,李宗伟因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退出世锦赛。李宗伟不仅无缘在世锦赛上冲击男单冠军,更没法参加2018年8月18日到9月2日在雅加达举行的亚运会。

与病魔抗争

就在大家翘首以盼李宗伟回归之时,一个噩耗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传来,李宗伟确诊鼻咽癌。

在治疗过程中,李宗伟回忆到喉咙已经全烂了,每次吃饭不亚于一场酷刑,为了抗癌,为了重返赛场,他接受了33次电疗。我们没办法想象这样的痛楚,他是怎么熬过来的?需要有非比常人的毅力才能坚持吧。

很难想象他是怎么扛过来的并返回赛场的,更难想象18年汤姆斯杯拿督惊天一指,血战拿下安赛龙。在被确诊癌症之前不久,李宗伟还在马来西亚公开赛决赛中击败了复出后几乎无人可挡的桃田贤斗,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已经被病魔缠上的身体有多痛苦。那时的他算得上是带病作战了。

终落幕

2019年6月13日,李宗伟在社交平台上官宣退役,结束了他那传奇而又带有遗憾的生涯。退役后,众多中国球迷也纷纷送上祝福,感怀林丹和李宗伟之间跨越十数年的“林李大战”从此封存在记忆中。3届奥运会亚军、4枚世锦赛银牌,李宗伟留给羽坛的背影,难免带有一些悲情色彩,他在退役发布会上的泪水,正是告别时的真情流露。

很少有一名顶级选手,是因为失败而让人印象如此深刻。就像李宗伟的自传书名《败者为王》那样,奥运会和世锦赛近乎宿命般的功败垂成,让他的69个国际赛事冠军似乎都成了一种衬托。

来自林丹的评价

“独自上场,没人陪我了”,这是林丹在微博写下的感慨,两人在2000年亚洲青年锦标赛时第一次相遇,17岁的林丹赢得冠军,18岁的李宗伟获得第三。之后,两人的较量穿越了李宗伟19年的羽坛岁月,尽管数次在顶级赛场不敌林丹,但这无损两人间的惺惺相惜。某种意义上,正是李宗伟的存在让林丹的冠军更具价值,也正是他们两人联袂为羽毛球运动留下了一幕又一幕经典。

压力:

如果说林丹的压力是不愿意让别人嘲笑自己,不愿让别人踩在自己脚下,那么李宗伟的压力则来源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里约奥运会,马来西亚男双和混双组合均闯入了决赛,但也都功亏一篑。尤其是男双组合吴蔚升/陈伟强在握有两个赛点的情况下,竟然连续两次发球失误。承载一个国家之重,这种压力可见一斑。

每当李宗伟的关键比赛,马来西亚不管城市乡村,整个国家万人空巷,无论占主体的马来裔、华裔、印度裔,还是其它少数民族,无论平时有多强烈的政治分歧与利益冲突,都会在那一刻放下成见,共同为李宗伟呐喊加油。

而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决赛开始,李宗伟就一直处于这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李宗伟他背负的实在太多太多,大马唯一最有希望得到奥运金牌的项目就是羽毛球啊。

精神

明明尽力做到最好却难以如愿的李宗伟,和大多数人太像了,明明发了疯的读书做题,却依然考不过第一名。明明不撞南墙不回头地奋力尝试,机遇却一次又一次擦肩而过。

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克服失败。172cm的大众化身高,瘦小而单薄的体格,谈不上帅气的外表,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像一副长着路人面孔的吃瓜群众?

原生家庭拮据,初入羽坛始终是教练眼中的边缘人——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像你我这些拼不起爹的百姓?

半生峥嵘却没能在国际大赛舞台品尝冠军滋味,不是倒在团队优势就是倒在天赋异禀的老对手面前,但又能屡败屡战,永不言弃——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像我们这些被生活、学业、家庭、爱情捶打,却又不轻易言弃的普通人。

后记

还记得是18年的暑假,第一次去东南亚,在吉隆坡待了两天,在吉隆坡的一家球馆里我看到几位华人小孩在打羽毛球,恰好其中一位球风和拿督相似,下意识地说出一句:“好像李宗伟啊”。那几位华人小孩都听到了我的话,暂停了战斗,其中一位年纪大的问我:“你也知道李宗伟?”我回答道:“当然,打羽毛球的谁人不识李宗伟。”通过他们那炙热而又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