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请求英国打击伊朗,英国有什么要拒绝?“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作战特点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沙特请求英国打击伊朗,英国有什么要拒绝

如今的英国,已经不是那个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不具备单独进攻伊朗的能力,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比不上美国和沙特。

在众多全球性问题上,英国一直是美国的附庸。既然连美国都没有下定对伊发动军事打击的决心,英国又算什么?
(伊朗总统鲁哈尼检阅导弹)

据路透社6月23日报道,沙特外交大臣阿德尔.朱拜尔在阿曼湾事件和美国无人机被伊朗击落后建议美国和英国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但遭到了两国拒绝。随后,沙特表示会向耶路撒冷派遣使者,与以色列讨论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

美国之所以拒绝沙特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的要求,是因为美国根本就不想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美国与伊朗的对抗领域集中在经济和外交领域,通过战争解决美伊矛盾是下下之策。

此外,美国也在考虑对伊朗发动袭击的成本。美国还无法预测伊朗的抵抗力度,如果伊朗真的遭到袭击后使用导弹袭击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攻击美国的盟友,那么战争的规模将难以被控制。
(英国军舰)

虽然英国也是北约集团中的军事强国,但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投送能力要远低于美国。英国与波斯湾相距甚远,要想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远程投送能力。鉴于英国在东方缺乏足够多的战略支点,英国只能使用美军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但美国都不同意打击伊朗,美国又怎么可能向英国提供军事基地让他发动攻击呢?

英国对于波斯湾地区并没有特殊的利益诉求,英国不是贫油国,它可以从北海和美洲进口石油。而不仰仗中东。英国的中东政策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变成了以追随美国为主的基调。

虽然英国在阿曼湾事件发生后也跳出来指责伊朗是所谓的幕后黑手,并宣布向波斯湾地区派遣一支海军陆战队,但英国根本就没有把波斯湾危机看得很重要。
(英国海军)

英国看似在波斯湾危机中很活跃,但英国高层实际上并不关心波斯湾地区的局势。连领头羊美国都没有打伊朗,英国作为仆从,怎么可能走在最前面?

“沙漠之狐”隆美尔的作战特点是什么

隆美尔作战时有很多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拘泥于形式,作战灵活多变,往往将对手打得措手不及,来不及反应便会遭到重大损失。

隆美尔在当时已经算是很年轻的将领了,因此在很多时候敢于果断冒险,不会被可能的风险所牵制。比如在法国战役中,隆美尔的第七装甲师并不担心单刀直入后会被法军包围,因此放开了手脚快速前进,甚至已经跑到了撤退法军的面前,并因此有了“我没有时间俘虏你们”这句名言。这个例子也可以侧面反映出隆美尔比较敢于冒险,因此才能取得很多稍纵即逝的战机。

此外就是敢于进攻。在北非战场上,绝大多数时候隆美尔的非洲军团都是占据绝对劣势的,无论是兵力、补给还是技术装备,但是隆美尔却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敢于进攻,并取得了攻克托卜鲁克这样的重大胜利。即使是在阿拉曼战役前,隆美尔依然处于劣势,但是却已经打到了距离埃及很近的距离。

同时,隆美尔也是一个很懂战术细节的人。比如在法国战役中,面对皮粗肉厚的法军坦克,果断使用88毫米高射炮进行攻击。在修筑大西洋壁垒时,设计了用于防止盟军滑翔机机降的倒桩(俗称隆美尔竹笋)等,在后来诺曼底作战中给盟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二战中的德军非洲统帅沙漠之狐隆美尔到底有多厉害

二战中隆美尔究竟有多利害?

隆美尔的军事杰作,主要是在1940年到1943年。当德军战线向东延伸至埃及西沙漠时,战场沿地中海宽约几十公里的绿色长廊向纵深推进。此时,德军远离了补给基地,供应线拉长了。而英军补给线缩短了,战场力量逐渐有利于英军,于是英军沿地中海岸线反攻,制海权也由英军掌控,在英军上千架飞机、野战炮猛烈轰炸之下,一举摧毁了德军苦心经营了几个月之久的多可拉曼防线,德军遭到了重创!

当年9月,轴心国意大利军队也向东进攻,人多势众,气势汹汹,但不堪一击,驻守埃及的英军,以一当十,很快挫败了意大利军队攻势,并奋力反攻,俘获了意大利军队达十几万人!

希特勒一看自己及老朋友意大利军队,受重创,显颓势,赶忙命令心腹爱将隆美尔,带领一支装甲部队,横渡地中海,驰援北非,并统一指挥德、意军队对英作战,以图扭转战局!

隆美尔行伍出身,正当不惑之年。曾在1940年指挥一支德军装师,横扫法国北部而驰名,被欧美各国军界称之为装甲大师。这次隆美尔受命于北非战场,是在1941年2月,隆美尔立即率领德、意军队反攻,英军对于突然增援的德军,遂不及防,仓皇向西败退,德军沿北非绿色走廊向前猛推进1000公里,把英军赶回埃及的西沙漠地带,并反复恶战,七进七出,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英军慑于隆美尔诡计多端,善于捕捉战机,无奈奉送隆美尔"沙漠之狐"绰号!

1942年6月,隆美尔挥军一举夺战英军补给中心托卜鲁克,俘获英军4万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燃料。几天后又夺取了英军又一个补给中心马特鲁港,消灭英军1万人。德军的前锋部队一直向前推进,望远镜己能看到埃及金字塔大尖顶了。希特勒欣喜若狂,又向隆美尔赠送元帅节杖,又空运名贵白马。法西斯野心无限度的放大膨胀!

英军在北非遭受重创的消息,震动了英伦三岛,首相丘吉尔调运勇猛善战、谨慎的蒙哥马利将军,指挥阿拉曼英军反攻,重创德军,几个月德军损失6万人及全部重装备,西撤1000多公里。不久另一支英美联军为呼应蒙哥马利的攻势,对德军发起攻击,最后彻底肃清消灭了北非轴心国部队。隆美尔在最后时刻,抛弃部队乘机逃离!

一年后,隆美尔在一次车祸中受伤。又卷入刺杀希特勒的密谋中,被迫自杀。终结了其法西斯的军旅人生!

谢谢!




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会一直听命于希特勒

首先大家得明确一点,希特勒是凭借魏玛时代积累起的群众基础,在1933年,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拿到了最多选票,依据德国宪法规定,正式上台组阁的。所以,纳粹党与希特勒的理论和行径再丑恶,那也是民选的执政党,合法的国家元首。

再看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们是职业军人,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服从国家命令,效忠政府,况且,希特勒这套政府班子还是民选出来的,合法上台执政。

所以,出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考虑,一个一战的下士,带着一群一战的军官发动了二战,而且,多数军官都坚定的效忠着这位下士,也不是特别让人意外。

即使有冯·施陶芬贝格团队的“女武神计划——720事件”刺杀希特勒,但并不代表主流认知。在二战的最后时刻,甚至一些国防军德国高层(注意,非党卫军)和其家人选择自杀给元首和第三帝国”殉葬“。比如,陆军元帅莫德尔、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等等。还有,希特勒复兴国家虽然采用了“杀鸡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效果出奇的好。

魏玛时期的德国,经济几近崩溃,三分之一的失业率(还不包括妇女),马克贬值的如同卫生纸。后来的风云人物,纳粹二把手——戈培尔,响当当的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历,费大劲,托关系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银行出纳的工作........

而纳粹上台没几年,就业率竟然达到了接近100%(当然,还是不包括妇女),老百姓生活水平领先欧洲,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经济和民生的改善还带动了国际地位的提升,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国”崛起的荣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早年的一战,对德国的身心那是巨大打击。战败的德国犹如砧板上的鱼肉,被割的四分五裂。刚复国的波兰还趁火打劫,强行割了德国一条狭长的领土—但泽走廊和但泽自由港,这使得德国被一分为两半,中间没有任何的相连之地。

纳粹政府致力于不断的放大、煽动仇恨——英法迟早要对德国动手;波兰霸占的波德走廊,践踏了德意志神圣的领土;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践踏....等等。

隆美尔、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