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怎样评价《拜伦诗选》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怎样评价《拜伦诗选》

拜伦的一生始终被无尽的迫害和流言所追逐,这使他投向人群的目光是阴郁的、愤懑的。因此,他的作品大多洋溢着反抗的精神和磅礴的激情,并且闪现出众多“拜伦式的英雄”——他们高傲坚强而又孤独、忧郁的心境和气质,一如诗人本人。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一组“东方叙事诗”里,如书中所选的《阿比杜斯的新娘》、《海盗》等诗篇。

拜伦可以说是最充分地利用笔墨为武器与黑暗和专制作斗争的诗人。同时,他的抒情诗,如《雅典的少女》、《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岁》、《乐章》等等,也以它对形象美的捕捉和强烈的感情而成为不朽的名篇。他的诗歌所显露出的无穷的力量、大胆的想像、美好的自然景色、尖锐而机智的讽刺、动人的词句以及他对人类自由的真诚的热情,使他拥有一代又一代人的景仰和热爱。

同为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后者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从而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显得甜美、温和。拜伦则感于唤醒人心的艰难而采用批判和嘲讽的方式,抒发自己内心的痛楚和愤懑,在阅读时应注意体会。

结合拜伦生平为什么中国现代诗人喜欢拜伦的作品

人们对于拜伦的诗歌往往会有两种认识:
一是在诗歌中标榜自己的特立独行,这是使其诗歌受到推崇的唯一理由;
二是将其对自由的向往、热爱与追求融入诗歌,将其内心的浪漫、不羁都通过诗歌传递给世人。
拜伦与其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的雪莱相互赏识,同时也被鲁迅先生高度评价,足以说明其诗作及人格的光辉是不可磨灭的,为人们所熟知的《唐璜》正是其长篇叙事抒情诗之一,而“拜伦式英雄”也成了一种独特的人物形象。
总结起来,拜伦诗歌有三大特点,分别为:自我表现、自由个性和浪漫情怀。可以说,正是拜伦的浪漫精神开启了19世纪诗歌浪漫主义的大潮,他可谓19世纪诗歌浪漫主义的老大。为了更好的了解拜伦的这种浪漫,哲学诗画为大家精选了几首他的诗,一起来品读进入。
1,《我们将不再徘徊》
我们将不再徘徊
在那迟迟的深夜,
尽管心儿照样爱,
月光也照样皎洁。
利剑把剑鞘磨穿,
灵魂也磨损胸臆,
心儿太累,要稍喘,
爱情也需要歇息。
黑夜原是为了爱,
白昼转眼就回还,
但我们不再徘徊
沐着那月光一片。
2,《我看过你哭》
我看过你哭——一滴明亮的泪
涌上你蓝色的眼珠;
那时候,我心想,这岂不就是
一朵紫罗兰上垂着露;
我看过你笑——蓝宝石的火焰
在你之前也不再发闪;
呵,宝石的闪烁怎么比得上
你那灵活一瞥的光线。
仿佛是乌云从远方的太阳
得到浓厚而柔和的色彩,
就是冉冉的黄昏的暗影
也不能将它从天空逐开;
你那微笑给我阴沉的脑中
也灌注了纯洁的欢乐;
你的容光留下了光明一闪,
恰似太阳在我心里放射。
3,《在巴比伦的河边我们坐下来哭泣》
在巴比伦的河边我们坐下来
悲痛地哭泣,我们想到那一天
我们的敌人如何在屠杀叫喊中,
焚毁了撒冷的高耸的神殿:
而你们,呵,她凄凉的女儿!
你们都号哭着四散逃散。
当我们忧郁地坐在河边
看着脚下的河水自由地奔流,
他们命令我们歌唱;呵,绝不!
我们绝不在这事情上低头!
宁可让这只右手永远枯瘦,
但我们的圣琴绝不为异族弹奏!
我把那竖琴悬挂在柳梢头,
噢,撒冷!它的歌声该是自由的;
想到你的光荣丧尽的那一刻,
却把你的这遗物留在我这里:
呵,我绝不使它优美的音调
和暴虐者的声音混在一起!
诗人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其一生都在为了民族和诗歌而奋斗。
结语:
拜伦对个人的标榜,对自由的强烈追求,对丑恶社会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他的内心深处真正蕴含着浪漫英雄主义色彩,这种精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拜伦式英雄”精神。拜伦式英雄在面对外在时,往往会出现孤独、忧郁、甚至爆裂等情绪,满腔热血,嫉恶如仇,但却找不到正确的道路。这种郁结在内心的情绪,用诗歌发泄出来,就变为了今天我们读到的浪漫文字。
尽管拜伦在很多人的心里是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遗世独立的形象,拜伦式英雄也存在着很多现实缺陷,但他们始终是正能量的、光辉的,是人格魅力和自由抗争的象征。尽管在与险恶的环境抗争中,无人声援,无人理解,只有他或他们独自去面对这无尽虚空,但正因为此,才成就了浪漫主义与孤独、悲壮于一身的伟大诗歌之域。

诗人拜伦是谁

  拜伦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英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拜伦是举世公认的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诗人拜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人拜伦的简介
  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
  拜伦的诗歌特点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Lord Byron)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 故事 ,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的诗歌代表作
  《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是拜伦的代表作之一,这是拜伦在游历欧洲诸多国家之后所著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另一方面对莱茵河、以及意大利建筑和 雕刻 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 历史 伟人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这一诗篇有“抒情史诗”之称。

  拜伦之所以会创作这一巨作的背景是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处于社会长期动荡不安的时期。一方面,封建势力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冲击和影响下遭到了严重的打击,逐渐露出了衰落的形势,同时也在作最后的垂死针扎。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所灌输的革命思想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拜伦的生活道路相结合,因此激发了拜伦对封建统治势力的痛恨和了解。同时,他的贵族身份不实现他贵族生活方式,这也促使了他在他的精神世界中走得愈来愈远。《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主人公恰尔德·哈洛尔德,实际上就婉转地呈现出拜伦漂泊流离的生活和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思想。
  拜伦的历史评价